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检测(三)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植物也有血型

      ①人们都知道动物有血液,且大多数颜色是鲜红的。但也有些动物的血液呈现出别种颜色,还有不同的血型。可你知道吗?从某种意义上讲,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不仅有不同的颜色,并且令人称奇的是,植物也有血型!

      ②植物“血液”的颜色,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呈乳白色,有的与人血一样为鲜红色;有的呈流质状,有的很粘稠;有的香气扑鼻,有的臭味熏天。而植物也有血型,却是人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

      ③一天,一位日本妇女在家中死去,警察赶到现场,一时无法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便进行血迹化验。经化验死者的血型为O型,可枕头上的血迹为AB型,遂怀疑是他杀。可是后来一直找不到凶手作案的佐证。于是有人提出,会不会枕头里的荞麦皮也有血型呢?经过化验,荞麦皮的血型果然为AB型。

      ④据科学家研究,蔬菜、水果也有血型,它们与人一样,也有A、B、O型的血型。经过研究发现,苹果、草莓、南瓜、山茶、辛夷等60种植物的血型为O型。在大约150种蔬菜、水果中,有血型的占19种。500余种植物种子中的60种有血型,其中,O型大约占一半,剩下的是B型或者是AB型,目前还没有发现有A型的。

      ⑤植物为什么会有血型呢?科学家研究证实,人和一些动物的红血球细胞膜表面有一种特殊的抗原物质,正是这种抗原物质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血液的类型。而植物没有红色细胞,但它却有类似人体内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血型糖。不同的血型糖便决定了不同的血型,这就是植物也有血型的奥秘所在。研究者还发现:植物的血型物质除了担当植物能量的储藏物外,由于本身粘度大,也担负着保护植物体的作用。

      ⑥科学家发现,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于与氧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送氧的功能。利用植物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液,这种愿望如果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人类拥有的血库中的血就会取之不尽,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不会携带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人类血液中的有害物质。

(选自《课外阅读》2013年第3期)

(1)、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概括出本文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说明了哪些内容。

(2)、文章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其中,O型大约占一半,剩下的是B型或者是AB型,目前还没有发现有A型的。

(4)、读了本文,请你说说植物为什么会有血型。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的“血液”,既有与人血一样的鲜红色,也有透明的和乳白色。 B、据科学家研究,蔬菜水果和人一样,都有A;B;O的血型。 C、在科学家看来,植物没有与人和一些动物一样的红色细胞,但它却有类似人体内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血型糖。 D、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脑、智商与基因
       ①人类进化到现在的特征和相貌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自身所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同时也取决于人类丢失或自我删除了一些可能无用或制约自身发展的基因,而这些基因与大脑的容量和智商都有关系。
       ②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但是两者的形状却有较大不同。其中,人类产生意识和决定行为的大脑与黑猩猩的大脑有显著的差异。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300~1500克,而黑猩猩的大脑重量只有约500克,人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大脑容量的3倍。
       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吉尔·贝吉拉诺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人和黑猩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遗传密码,发现了人与灵长类动物在大脑以及其他方面形状差异的奥秘。
       ④研究人员在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发现了510个基因片段,但是这些基因在人类中却不存在。而新发现的这些基因基本上都是调控基因,它们的功能是开启或闭合邻近的大量基因。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缺失的基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它们是群集在一些特殊的基因周围。这些缺失的基因有什么功能呢?首先,研究人员确定了这些在人类身上缺失的基因可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信号调节;其次,还有一些缺失的基因可参与大脑的发育。
       ⑤在这510个黑猩猩拥有但人类缺失的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基因是控制大脑发育的,就像一个闸门或开关,它如果存在,则位于一个抑癌基因GADD45G的旁边。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基因缺失,才使得大脑的发育可以不受太多控制,所以大脑发育得更大,大脑的容量也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神经元,使人类的智能和意识有了飞跃的发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课文《说和做》(臧克家)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⑪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①1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彩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⑧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⑨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⑩“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⑪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作者: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椴树花开

    ①在长白山区,每当仲夏时节,碧绿如海的天然混交林间,会飘来一团团洁白的“云朵”。那“云朵”形态各异,连绵成片。从空中望去,宛如绿海中涌起的一簇簇浪花。

     ②“椴树花开哟一片片白/养蜂的哥哥进山来/肩挑蜂箱颤悠悠/踏香寻蜜云天外……”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唱歌的人是护林员老逢(páng)。几十年了,每到此时他就唱这首歌,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告诉人们:椴树花开了。

    ③老逢学会唱这首歌时才二十岁出头。当年林业局文工团来林场演出,有位女演员演唱了这首歌,他听着好听,就跟人家要了词曲。再请学校的音乐老师教他,只用三个晚上就学会了。

    ④老逢的工作岗位就在山巅上那座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一副望远镜,一部报话机,一本工作日志。几十年斗转星移,他就在这里默默守望。每当他站在塔上,俯瞰脚下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曲。歌声让他排遣孤独寂寞,那些记忆随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⑤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在林场小工队,是一名采伐油锯手。一天,场长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当防火护林员。说老护林员要退休了,得找个接替他的人。这个工作有三点必须做到:一要责任心强;二要耐得住寂寞;三是每天上下班得走二十多公里山路。他听了,一口答应,很快就到了新岗位。

    ⑥起初,他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思。每天站在瞭望塔上,朝迎旭日,晚送夕阳,近观草木青翠,远望山峦叠嶂,时见瘴狍出没,偶闻鹿鸣呦呦。可时间一久,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枯燥寂寞渐渐袭来,让人难忍。这时他才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不简单,才明白,场里那些跟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来这个岗位。

    ⑦就在老逢来当护林员的第二年,也是在椴树花开的时候,一天下班往家走的路上,他看见一对夫妻在小火车道旁忙着搬运放置蜂箱。一个人在山上寂寞久了,见着人就想主动搭讪。

    ⑧“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⑨“江苏。”

    ⑩“为了赶椴树花季?”

    ⑪“可不是吗?就这么二十多天,一耽误就是一年。”

    ⑫老逢上下班都从这里路过,从此每天都跟他们聊上几句。日子久了,便成了朋友。得知那男的姓佟,夫妻俩有一个儿子,在老家让奶奶带着。

    ⑬老逢常从家里带点自产的蔬菜送给他们。他们也会把舍不得吃的家乡土特产送给老逢。一来二去,彼此的交往越来越深。

    ⑭老逢问老佟:“南方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花开,你为啥非要千里迢迢跑到东北来,赶这茬椴树花呢?”

    ⑮老佟说:“因为长白山的椴树蜜稀少,珍贵,营养价值高,值钱。”

    ⑯“可江苏到这几千公里,火车汽车倒来倒去,收入够得上折腾吗?”

    ⑰“够得上。不然,我们就不来了。”

    ⑱那些年,老佟夫妇像候鸟一样如期而来。来时给老逢捎些稀罕的土特产:返时老逢送他们些自己采的蘑菇、松子。

    ⑲可是,随着天然林的不断砍伐减少,老佟夫妇有些年没来了。问其原因,说是椴树少了。树少花就少,花少蜜就少,不够折腾了。这让老逢很难过。不只是因为老朋友不能如期见面,更为椴树的逐年减少而焦虑。他清楚,椴树是稀有树种,在森林生态中价值独特。

    ⑳后来,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次生林迅速成长,椴树渐渐又繁茂起来。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

    ㉑在老逢临退休的前三年,还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老佟回来了。这次他没带媳妇,是儿子开着拉蜂箱的卡车陪他来的。老逢问,椴树蜜市场行情怎么样?老佟说,好着呢。最纯的椴树蜜出口一斤能卖五十多元,真正的好货供不应求。

    ㉒老逢退休了,他在防火护林员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四年,所分管的片区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他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这片他心爱的山林。

    ㉓老逢退休时,老佟对他说,只要有椴树开花,我就会再来。来看你,看你曾经保护过的这片山林,咱老哥俩一同去采集最纯最好的椴树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