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名的抗争及近代化探索限时练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举一反三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近代以后,却对中国连续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唐代,胸怀博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中国就已经成批接受、礼遇来自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僧),使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文化从此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在2014年2月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面中,习近平主席曾说:“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材料三: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的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这些,都不得不给予高度的警惕。

材料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人民日报》(2014年02月28日01版)

材料五:日本传媒也发表评论,无端指责中国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然而,日本2005年版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却大肆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大肆煽动对中国的仇恨。曝光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19世纪中叶,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谓田皆天主之田也。商不能自贾以纳息,谓货皆天主之货也。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大变。凡读书识字者,焉能袖手坐观,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粤匪”的领袖是谁?材料一中“农不能自耕以纳赋”等内容和哪一历史文件的规定有关?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转折点是?

材料二   况今日议和既成,中外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十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材料二中的“议和”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根据材料二,概括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中A处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运动倡导者的梦想”的破灭。这个条约是什么条约?中国派谁做代表签订的这个条约?

材料四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4)从这段话看出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请你说说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