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AgNO3溶液)、C(氯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水)、H(紫色石蕊试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蒸馏烧瓶中盛放MnO2固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 ;D 

请写出C的化学方程式  

(3)在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种产物能使H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另一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 .

(5)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 ;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

(6)若将E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不但有NaClO还有NaClO3 , 其物质的量比为1:2,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 .

举一反三
某化学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取Cl2时,利用刚吸收过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用此法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blank#}1{#/blank#} .

(2)该尾气吸收处理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假设不含酸式盐)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OH、{#blank#}2{#/blank#}  、{#blank#}3{#/blank#} ;对可能大量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blank#}4{#/blank#} ;假设3:既存在SO32也存在ClO

②质疑讨论:经分析假设3不合理,理由是 {#blank#}5{#/blank#} .

③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

限选试剂:3moL•L1 H2SO4、1moL•L1 NaOH、0.01mol•L1 KMnO4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

步骤二:在A试管中滴加 {#blank#}6{#/blank#} ,振荡.

若{#blank#}7{#/blank#} ,则说明假设1成立.

步骤三:在B试管中滴加{#blank#}8{#/blank#} ,振荡

若{#blank#}9{#/blank#} ,则说明假设2成立.

(3)假设有224mL(标准状况下)SO2被15mL 1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得溶液X.忽略盐类的水解,所得X溶液中溶质正盐的物质的量为 {#blank#}10{#/blank#} .

若用0.2000mol•L1 KIO3溶液恰好将上述溶液X中所有的硫元素氧化,还原产物为I2 , 则消耗KIO3溶液的体积为{#blank#}11{#/blank#} L.

某科研小组用MnO2的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如图所示:

(1)装置连接好后,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blank#}1{#/blank#} .

(2)盛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blank#}2{#/blank#} ;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blank#}3{#/blank#} ;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blank#}4{#/blank#} .

(3)吸收Cl2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时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SO42和OH . 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blank#}5{#/blank#} ;

假设2:只存在ClO

假设3:既不存在SO32 , 也不存在ClO

②吸收液中可能存在ClO的原因是 {#blank#}6{#/blank#}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表中补充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 H2SO4溶液,1mol/L NaOH溶液、0.01mol/L KMnO4溶液、品红溶液、淀粉KI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l/L H2SO4溶液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

/

步骤2:{#blank#}7{#/blank#} 

Ⅰ:{#blank#}8{#/blank#} ,则假设1成立;

Ⅱ:{#blank#}9{#/blank#} ,

步骤3:{#blank#}10{#/blank#} 

Ⅰ:{#blank#}11{#/blank#} ,则假设1成立;

Ⅱ:{#blank#}12{#/blank#} ,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