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线上检测试卷
材料一: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
材料二: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
请回答:
图所示,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的主要原因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材料四: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
——《中华网》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二:“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材料三:“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四: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