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信天游,不断头

高宝军

    ①走进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高原,就像走进了民歌的世界、信天游的海洋。

    ②你听,山梁梁、沟洼洼、垴畔上、硷畔外、场院里、锅台前,处处有歌声;你看,放羊的、打场的、耕地的、送粪的、烧砖的、绣花的,个个是歌手。歌手不分老少: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歌唱不论时日:年初唱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又开口。

    ③这个圣人布道遗漏的偏僻山区,这个畜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独特地域,由于地广人稀的居住环境,多旱少雨的自然气候,荒凉瘠薄的土地条件,穷苦人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是:吆驴赶马搞驮运,背井离乡走口外,长年累月当长工……那单调苦焦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养成了一种以歌抒发情感的习性。那苦中带乐的腔,唱中带哭的调,酸中带甜的词,豪中带野的味,把陕北人的豁达、直率、质朴、粗犷和热情全都表露了出来,真乃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

    ④年龄不同,歌声也不同。中年男人的歌中多豪迈,开口有英气,行腔走流云:“一亩高粱打八斗,碾碎高粱酿好酒,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也逃不脱酒的手”;中年妇女的歌中有柔情,歌从口中出,情在心上流:“腊月里冻冰正月里消,二月里鱼儿水上漂,水上漂呀水上漂,想起我的丈夫好心焦”;老婆以歌教男人,宽容里有规劝,贤慧中多虑忧:“雪花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

    ⑤但这些都不是唱民歌的主力,主力是年轻人,年轻人多情,主打歌自然是情歌。情歌的内容大多表现真实,但也有诙谐夸张的,这些情歌通俗而不粗俗,大胆而不出格,形象逼真,神韵无穷。男的看上女的,眼里看,心里想,嘴里就会自然地吟唱:“二妹子好来实在是好,走起路好像水上漂”。“你穿个红袄袄硷畔上站,把我们年轻人心扰乱”。女的看上男的,口里不说,歌声在心底油然而起:“马里头挑马一扳手高,人里头挑人数上哥哥好”。“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两人见了面,更是火一团:“空中的鹞子河里的鱼,十七八女娃娃对牙子驴”。“蛤蟆口灶火烧干柴,越烧越旺分不开”。

    ⑥陕北民歌像陕北人的性格一样明快、直爽,柔如春江水,劲似梁上风。乐时冲天笑,悲来动地哀。“打碗碗花儿就地开,有什么心思咱慢慢价来”,多么细腻的感情;“揽工人儿难,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一月里满,受的是牛马苦啊吃的是猪狗饭”,多么有力得质问;“当官的胆小有钱的愁,穷光蛋不唱怕干球”,多么豁达的胸襟!

    ⑦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这个山连着山沟套着沟的黄土高原,民歌究竟有多少种唱法,谁也说不清。除了情歌、小调之外,还有扭秧歌老汉唱的秧歌腔,送神鬼巫唱的祛病调,犁地时农人唱的回牛曲,工地上民工唱的号子音,一样样情似深秋高山淌流水,一首首韵如阳春田野飘白雪,听得不会唱歌的人也不由得跟着哼几声。

    ⑧陕北民歌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民歌,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她曾和人民军队胜利号角一起,从陕北高原出发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随着新中国的影响,她已和五星红旗一起,漂洋过海,传遍七大洲、四大洋;随看华夏文明的振兴,她将和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一道,从现在走向将来!

    ⑨唱不完,听不厌的信天游呀,永远回荡在家乡陕北山沟沟、峁梁梁,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心田上。

(2008年9月8日,有删改)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信天游“唱不完听不厌”的?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3)、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引用具体的民歌?试阐述理由。
(4)、结合文意,说说标题“信天游,不断头”的含义。
(5)、有人认为陕北民歌虽然曲调优美,但内容太土,没法与流行歌曲相比,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阴影与阳光

    ①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②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里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了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③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赶他快回家。

    ④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

    ⑤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动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导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回家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竞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⑥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⑦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参考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⑧“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鸣呜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⑨“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来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⑩“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11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了丈夫,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12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来的路上觉得今天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

了钱,骑上车走了。”

    13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沉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是错将百元大钞当成l0元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

    14 “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踩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理!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15 父亲拍了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16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的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l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戴希

    读小学三年级时,爸、妈能每天给我5分零花钱,已属不易。这5分钱怎么花?当然可以搭车,可以吃零食,可以买文具,也可以购小人书……

    我很舍不得花这5分钱。不是特急,我从不搭车,总是快速步行或者一路小跑去上学;也尽量不吃或少吃零食.除非肚子已饿得咕咕叫,实在受不了了;文具?总坚持能不买则不买,凑合着用,用到确实不能用了再说。

    我为什么这样抠?一是因为太爱看小人书,想多攒钱多购小人书看;二是攒够钱后,想干点儿大事。至于到底干什么?当时也没想好;另外还有一点,不知自己是不是守财奴,老感觉只有攒钱才有满足感。那时攒钱,比吸鸦片还要成瘾。

    半年之后,终于积攒了3元钱。我高兴得不得了,宛如自己发了笔小财想想就甜

    我把这3元钱夹在书中,藏在书包里,天天背着,恨不得片刻也不离身。有空就翻出来偷看,仿佛它就是自己的护身符。

    有天放学了,我照例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家。可走出学校不久,离家尚有很远,忽然遭遇一个二流子,狼一样凶残的模样。

    “小孩儿,有钱吗?”他恶狠狠地瞪着我吼。

    我紧张得只差尿裤子了,但还是尽量镇定地摇头。

    “真没有?”他张牙舞爪道,“如果让我搜出来,小心揍扁你!”

    我慌了-眨眨眼,赶紧从书包里掏出一元钱,乖乖地递过去。

    “还有吗?”虽然收了钱,他依然凶神恶煞一般,“如果让我动手,如果让我搜出来,我要把你踩成肉泥!”

    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只得又从书包里掏出1元钱,服服帖帖地交给他。

    但他还是那样青面獠牙,丝毫没有放过我的意思。“不老实,没掏完吧?你一定想挨我的拳头?想流点血?”他嗥叫。

    “叔,你就行行好,发发善心,留点给我买小人书吧?我好不容易攒下这点钱!”我只差跪地哀求。

    “不行!”他像嗅到了血腥味的狼,“一分一厘也别藏着,除非小子你不要小命!”

    实在没法,我只好忍疼割爱,竹筒倒豆子,把书包里的钱一股脑儿送给他。

    看到我已泪花闪烁,他却仍是蛇蝎心肠,把钱往口袋里一揣,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痛苦极了,后悔极了,沮丧极了,也恼怒极了。

    继续闷闷不乐地向前走。走了不远,忽然遇到一个比我个子小不少,背着书包正在回家的小男孩。看样儿,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吧。

    这时,我灵机一动,揩干眼泪,也咬牙切齿,恶狠狠地横在他面前。

    “小孩儿,有钱吗?”我对他咆哮。

    看我如狼似虎的凶相,小男孩儿吓了一跳。“哥,你?你……”他哀求。

    “别哆唆,如果让我动手.我非打死你不可!”我嗷嗷大叫,把拳头捏得嘎嘣响,“快,把你身上的钱都给我!”

    小男孩一下被我吓破了胆,三下五除二就把身上的差不多4元钱全掏给了我。

    小男孩哭哭啼啼地回家了,我却报复成功似的快活起来。心想,别人能抢我,我就不能抢别人?这下倒好,还净赚了1元钱,哼!

    日月如梭,韶光飞逝,转眼很多年过去。

    长大成人后,只要忆起儿时的恶作剧,心里就特别忐忑,特别愧疚,仿佛自己曾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选自《芒种》2017年第6期,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城信步

李剑锋

    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

    ②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恍如梦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如痴如醉地呼吸远古空气,聆听纳西古乐,鉴赏东巴文字,领略滇西风情。

    ④古城依着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街道连接小巷,小巷衔着万户门洞。门洞内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纳西宅院。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情调。这些蕴含纳西传统母房文化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楼、明楼、骑厦楼、古宗楼等组成。望着这些房子,我感觉到纳西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她奇迹般地将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音乐以及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来。

    ⑤古城还是一座水中之城。我循着叮叮咚咚的水流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绿树婆娑,垂柳依依。

    ⑥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条条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⑦到了阿余灿至大石桥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桥的桥头,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龙雪山直指苍穹,发出的炫目银光,折射得古城迷离而神奇。当我调整视线往桥下看时,惊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抬起头,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桥离河面很低,掩藏在绿柳草丛中。河水碰撞岸堤溅起水花,洒在桥板上,增添了桥的鲜活情趣。就在这时,一曲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从不远处漫了过来,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

    ⑧随着音乐,我踅进一间古乐馆,择个临窗见河的位置坐下,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纳西乐师的演奏。一曲曲古奥的音乐,使我尘念尽除,心静如水。

    ⑨从古乐馆出来,行到大石桥至百岁坊的小巷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顺着栗木板桥,望向对岸,纳西民居从河岸砌起,墙上攀满藤本植物,疏影横斜。在白沙铜街至“刮当阁”匀水处街道,水声大了起来。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刮当阁”匀水处两岸,种满粉团花树和柳树。柳条缠花枝,在风中轻轻起舞,微微发出簌簌声,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还是柳……这又是古城一处独特的景观。

    ⑩傍晚时分,我走出古城,来到华灯高照的广场。这时,天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身上,既像为我洗尘,又像为我洗礼。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

    ⑪雨中飘来的纳西古乐,显得更加悦耳,更加醉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