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夜哭

吴佳俊

    我在夏夜里听到过各样的哭声。

那哭声,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缠绵,有时悱恻;有时孤绝,有时冷寂;有时如流星划过天幕,有时如蚊虫嗡鸣耳畔;有时似夜风摇撼大树,有时似月光照临池面;有时像乡村基督徒唱诵的赞美诗,有时像吃斋信佛者念诵的经文。

    这些哭声,曾让我彻夜难眠。我躺在床上,被各种哭声深深地包裹着,酷似黑夜包裹着村子。苦痛和忧伤如同明灭闪烁的繁星,布满了我大脑的天空。我睁开眼,望着漆黑的屋瓦,耳边不自然地响起艾青在他的《诗人论》里发出的诘问:“如果你听见深夜里还有哭声,你的嘴还能缄默吗?”然而,我的确只能缄默,在这个沉闷的夏季的夜晚。我不缄默,又能如何呢?

    在回乡居住的这些日子里,我还从来没有如此这般地被众多的密集的哭声所恼过,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不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是一个有着哭声的惶然的“子夜”。我一定要找出那些哭声的来处,我要知道到底是谁在深夜里哭泣,以便使我的内心获得安妥和宁静。我的锐敏的听觉的雷达,顺着那声音的频率,在黑夜里四处探查,像一束微弱而幽冷的光,穿梭于夜的深渊里。遗憾的是,我探查了整整一个夏季,还是未能彻底搞清楚那些哭声的来源。只有极少数的几种哭声,我是确凿地知道它们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为此,我愿意将它们简略记述在这里。我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尤其在听见深夜里的哭声的时候。

    树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树的叶片都是纷乱的,有的甚至变得焦黄。我居住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树——有感情的树,会欢笑也会流泪的树。我经常在散步的时候看到过它们那或悲伤或祥和的样子。印象最深的,是我家菜园旁土坎上的那棵洋槐树。每年春天,树上都会缀满繁密的白花。那是蜜蜂最欢欣的季节,却是洋槐树最愁郁的季节。现在,洋槐树早已枯萎了,再也开不出洁白的花朵,然而蜜蜂仍会年年飞来围着枯树转,有时,蜜蜂还会带来鸟雀、蝴蝶、蜻蜓随着它们一起转。转着转着,蜜蜂就开始哭了。蜜蜂一哭,鸟雀也哭,蝴蝶也哭,蜻蜓也哭。最后,枯死的洋槐树也哭了。我至今不明白,既然树都死去了,那它又怎么还会哭泣呢? 而且,哭声还那么响亮,那么具有穿透力。难道是洋槐树死了,只剩下它的哭声还活着么?

    土地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土地只长荒草不长庄稼。我的村庄周遭全是这类长满了荒草的土地。我每天从原先的田坎走过,荒草都会抓我的膝盖。它们试图强迫我下跪,再试图覆盖我。我挣扎着,抵抗着,为土地,也为我自己。或许是土地可怜我,才在我脚底下嘤嘤地哭。我熟悉它们的哭声,它们的哭声里包裹着太多的盐和太多的碱。

夏天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夏天总是溽热、干燥的。它们会把嗓子哭得沙哑,把喉咙哭得冒烟,把田地哭得坼裂,把虫子哭得自杀;它们还会把凉风哭成汗液,把山路哭成血管,把粮食哭成饥饿 我不知道其他的季节是否也会哭,比如春天会哭吗? 冬天会哭吗? 秋天会哭吗? 反正夏天是会哭的,难怪我会在夏季里听到那么多的哭声呢。也许,夏天是在代替秋天哭、冬天哭和春天哭吧。待夏天把眼泪都流尽了,也就不会再有哭声了,那该是多么爽朗而宁谧的季节哟。

    我肯定也哭过。不然,我绝不会听到这些夜里的哭声的。只有哭过的人,才会对各样的哭声那般敏感。那么,我又是为何而哭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泪水从没有告诉过我,它也从来不受我的控制。每次都是这样,只要我的双脚一踏上故乡的土地,我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然后,刮过故乡的野风就会将我的哭声带走,带出我的视线和意识,眷念和哀愁。如今,在这个充斥各样哭声的夏夜,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哭泣的缘由——我哭我的树和土地,也哭我的夏天,更哭艾青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

(摘自《流火或寒冰》,《2018中国最佳散文》)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文说我只能“缄默”,后文说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反映了作者对各种哭声的来源由不清楚到清楚的变化。 B、文章先总写我在夏夜里听到过的许多种哭声,然后写我对哭声的来源充满疑惑,再详细写了树、土地、夏天和我的哭声。 C、文章第五段记述了洋槐树枯萎,鸟雀、蜜蜂、蝴蝶这些小动物哭泣不已,它们失去了食物的来源和生活的欢乐。 D、文中第六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故乡的土地上荒草繁茂生长、肆意蔓延的景象。
(2)、文章第二段描摹了我在夏夜听到的各种哭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中“哭”的内涵是什么? 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野里的青蒿

    我家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蒿。青蒿长得跟小树差不多,枝叶一层层往上长,绿绿的叶脉把地表遮蔽得密不透风。不过,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直接就拔掉了,要不就用刀子拦腰砍断。砍断的青蒿,沉静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长侧枝。侧枝也是向上生长的,长出的侧枝,会把主干遮挡住,侧枝也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小树模样,甚至更为稠密。

    有青蒿的地方,地上的土层都较为潮湿。每逢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我家那些鸡猫鸭的,就躲在青蒿下面小憩,长在青蒿下面的杂草,被践踏得不堪入目。青蒿不是常青植物,叶片分好多细小的裂片。裂片具有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略呈线状披针形,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立秋过后,青蒿逐渐变黄,枝蔓上挂满了密密麻麻圆形的果实,秋风一吹,果实及细小的叶脉簌簌飘落一地。冬日里连续几个艳阳,枯萎的青蒿耗掉了藏在体内的水分,村里人会把青蒿一把火点燃,青蒿在烈日下燃烧着枯竭的生命。

    在村子的庄稼地里,青蒿长在玉米地和黄豆地较为常见,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玉米秆都比青蒿高。在玉米的幼苗期间,青蒿刚刚探出个头,就被锄掉了,所以,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都长不大。那些没有被锄掉的青蒿,借着从玉米间隙筛下的阳光,屏住呼吸,安静地耐心地生长。而长在黄豆地里的青蒿,就较为幸运,它可以一直待到黄豆收后,还能在山岗上摇摆来,摇摆去的。青蒿的长势跟黄豆不分伯仲,黄豆地也锄草,但黄豆没有玉米那么高,被锄掉的青蒿,阳光充沛时,又很快长出来了。黄豆灌浆后,村民也不怎么打理黄豆地了。这个时候,正是青蒿疯长的最佳时机,等到村民去地里抢收黄豆的时候,有的青蒿已盖过了黄豆。

    村子里的人对青蒿没有什么好感。那时也不知道青蒿的药用价值有那么大,总觉得它长在村子里比较碍眼。不过,烦人归烦人,不管村里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知道青蒿有两种功效,止血与当旱烟抽。止血这种功效很简单,采撷几片翠绿的青蒿叶片,在一块石头上把青蒿捣碎,然后敷在伤口处。当青蒿的汁液与血液混在一起时,血就会渐渐止住,也可以避免伤口感染,具有消毒功效。当旱烟抽的都是村里的老人。村里吸烟的老人,每人都有一个烟斗。有时去山里干农活,身上携带的烟丝不够了,就去抓一把青蒿或捡几片梧桐树的叶子。当旱烟抽的青蒿,是枯黄的。枯黄过后的青蒿,叶脉特别轻脆,轻轻在掌心一撮,叶脉就碎了。然后把细碎的青蒿跟所剩无几的烟丝,充分搅拌均匀后,放进烟斗里来吸,浓烟滚滚。我爷爷在世的时候,也这样吸过烟,那时我还懵懂,没有问过爷爷,好吸不好吸。反正,爷爷吸着青蒿伴烟丝时的表情,跟吸纯烟丝的表情是一样的。

    青蒿的一绿一枯,都演绎了不同的价值: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有一年,我从新疆回到老家,正逢母亲在屋前晒青蒿。我问母亲晒这个干嘛?母亲笑嘻嘻地跟我说卖钱。她还跟我说,对面住着的一个姑姑,一个夏天到山里砍苦药子(青蒿)卖,都卖了好几千块。那年青蒿的价格还不错,大概一斤十几块,母亲从山里砍回的青蒿,也卖了好几百块钱。母亲还跟父亲说,明年把房前屋后的青蒿都留起来,把地里的青蒿也留起来。我跟母亲说,这些青蒿就别弄了,卖不了几个钱。母亲说,长在屋前的青蒿,砍掉了也浪费,卖几个钱是几个钱。第二年,母亲老早就去山里砍青蒿了,一年下来,晒干后的青蒿差不多有好几百斤,结果没有收药材的人,一直堆放在房子里,一放就是两年,发霉后不得已扔掉了。母亲扔掉青蒿的那年,刚好是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前一年。

    后来,母亲又跟我说,今年的苦药子(青蒿)要涨价了。住在对面的姑姑说,苦药子(青蒿)都上新闻了。我没有问过母亲,青蒿的价格怎么样,也不晓得母亲砍了多少青蒿,但我还是想,青蒿如从前一样,站在山岗上,很自然地为所需的人所用。

(选自 2016年第9期《散文选刊》,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普雷瑟先生的成功之道

(美)贝蒂·扬斯

    几年前我攻读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根据学校规定,我选择了衣阿华州社会福利事业厅厅长普雷瑟先生作为跟随实习的人选。普雷瑟先生扶贫帮困工作卓有成效,他不仅合理使用各种救济和捐赠,更重要的是,他使许多失业的人重新找到工作并走向成功,让无数贫困的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第二天,我往普雷瑟先生的办公室打了电话。他的秘书告诉我他出差了。一连两周,我每天打电话,但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答复。后来,我决定直接去拜访他。

    到了那里,我发现普雷瑟先生有三个秘书。她们的办公桌在普雷瑟先生的办公室门前列成了一排,前两个秘书背朝门,最后一个秘书面朝门。

    “您好,我想见普雷瑟先生。”我对第一个秘书说。

    “预约了吗。”秘书漫不经心地问。

    “没有,为什么不能直接预约呢?”我问。

    “也行。”她说,然后拿起语机,拨了一个号码。接着,第二个秘书桌上的电话机响了。两个秘书相隔仅有一米的距离,居然煞有介事地用电话谈了起来。最后,第二个秘书说:“告诉她5个月后普雷瑟先生可能有空,不过要提前一个星期打电话来确认。”她们的一番奚落让我的肺都快气炸了,我转身想走。这时,我看到那两个秘书起身去了餐厅。我有了一个新的计划:我想见普雷瑟先生。我从钱包里掏出100美元放在桌子上:“请你转告普雷瑟先生,我花100美元买他5分钟的时间。”

    秘书一惊,看看我,一句话未说,走进了普雷瑟先生的办公室。

    不一会儿,从普雷瑟先生的办公室里传来了朗朗的笑声,一个高大的男子打开办公室的门。“进来,”他笑道,“请坐。”

    我把实习合同递给了他。他拿起合同几乎看也没看,就签上了他的名字。“好了,”他抬起头说,“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你的100美元买我的5分钟时间。”

    我准备好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想不起来了,只能茫然地看着他。“让我来说吧,”他说,“你是不是想问,我是如何成功地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愿望的?又是如何让许多人脱贫致富的?”他刚想说出第三个问题,桌上电话响了,他按了免提键。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得知打电话的是他的朋友丹尼斯。丹尼斯是本市的一名雕塑家,他创作的雕塑作品《堂吉诃德的马》在全国获得大奖,使他成为本市知名人物。可是,他告诉普雷瑟先生,这座放置在街心公园的雕塑作品前一天晚上被一些调皮的孩子毁坏了。

    普雷瑟先生听了哈哈大笑:“这是好事呀,我的朋友!一来这件事会让你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二来《堂吉诃德的马》虽堪称佳作,但也让你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其实你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全世界人民可都等着这一天呢。”

    “普雷瑟先生,”我把话题转移到正题上,“感谢你同意让我跟随你实习,可是,我想知道,为什么你刚才并没有认真看一看实习合同就在上面签了字呢?”

    “两个原因,”他说,“首先,你为了能见到我想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方法。知道我为什么让我的三个秘书以那样的方式安排在外面吗?那些能够过我秘书这一关的人展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见我是有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能够把挑战看作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地抱怨。其次,你让我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你花100美元买我5分钟的时间!”

    普雷瑟先生没有收下我的100美元。此外,丹尼斯后来创作的新作品《女人头像》获得了巨大成功,让他享有了“艺木大师”的美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光的气味

苏沧桑

    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当时,我们在老家玉环楚门的桂花树下摆了张桌子,父亲母亲、姑姑小舅妈小姨妈,还有抽空回来看他们的我,一起喝茶聊天。离母亲七十三岁的生日和重阳节还有三四天。

    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奏。

    我说,妈!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

    母亲说,没事没事,以前有的。

    怎么这么大?这么黑?去医院看过吗?

    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孢子粉涂了,过两天就好了。

    深夜,我百度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是我苦乐人生的分界线?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手机相册里,绽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我一幅幅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

    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晒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频,留着将来看。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要不要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

    父亲,我从小最敬畏却最懂我的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独自沉在谷底的心。他伸出手,把我捞了上来。

    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

    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

    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我说没事的吧?大概是孢子粉涂多了,看上去那么黑。

    她似乎从来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她亦没有看出我这几天的恐惧煎熬,因此,她都没想到昨晚就该告诉我的。

    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接下来的日子,过节似的,姑姑姨妈舅妈和我同学邻居轮番来玩,每天将笑声填满了整个院子。到了我回杭的日子,我说,你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太累了。

    母亲说,有什么累的,多开心,巴不得天天这么累!

    父亲说,你走了,她们也都忙,不会天天来的,家里就冷清了。

    想起前几日在洋屿岛遇见两位留守海岛的老人家,儿女都在城里过得很好,他们俩自己种花生芝麻和蔬菜,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母亲常说,我看我们大陆的老人最享福了,你看香港,还有国外,许多那么大年纪的人都还在当服务员、门卫什么的。

    时光里飘回来一缕白莲花的气味,那是2015年春天某日清晨某一秒的味道,在泰国清迈,我与一场化缘不期而遇。一个姑娘递过一枝散发着清香的白莲花,微笑着示意我。我本能地后退一步,微笑着摇摇手婉拒了。

    后来,那一秒,一直刻在我心里很久。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比如无关信仰地供奉上一枝白莲花,在心里对天地万物、父母师友说一声谢谢。有时,时光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比如白莲花……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庐山石工号子

杨震雩

    庐山石工大多为湖北大治人,起初他们来到庐山抬石头时,沉闷、单调的劳作,超常的艰辛,让他们不堪承受,加上远离家乡的苦楚,使得他们焦虑、易怒、烦躁不安,产生出一种永无出头的悲哀。

    后来,干活时有人偶然哼起了家乡的号歌,一起抬石头的人停下手头的活,像雕塑一般凝固,听着这携带乡愁的无字之歌,热泪盈眶,随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这样,庐山的工地上就像吹过一阵风似的,石工号子就迅速蔓延,四处唱开来。

    大治石工号子,以大治民歌为基础,引入庐山之后,又融合了庐山周边民歌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与大治号子的庐山石工号子。

    号子虽然只有“啊、哇、哩、嘿、呀”几个简单的字符,无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一经喊出,就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全部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也许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充沛最复杂的感情,反倒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

    工地上,人群中有谁发出信号,众人同时低头弯腰,将杠子往肩上一顶,弯曲的麻绳立刻绷直,绳索在木杠上发出吱吱的声音,沉重的麻石离开地面。后面石工的一手搭在前面石工的肩头,整个队列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巨石就在整齐迈开的腿间缓缓启动。

    这时,领头者一曲高亢嘹亮的号歌唱了出来:“嘿!呵!嘿呀——呵!”仿佛天地为之一新,山河为之一振,众人精神为之抖擞,立即附和着唱道:“嘿!嘿!呵!”

    人们脚下似乎吸足了大地的精气,顿时全身肌肉收缩、绷紧、鼓胀、饱满得将要爆裂。所有的肩臂变得像岩石般坚硬而有韧性,承受着木杠重力的碾压;所有的腿脚都变成了坚挺的桨叶,在地面上有力地划动。

    这时,巨石也好像听懂了号歌的意思,十分配合,它整个浮起来了,变成了水面上的一叶轻舟,富有节奏和动感,平稳地向对岸驶去。

    大治石工抬石头,必须打号歌,因为号歌始终贯穿着一股势,借助这股势,就像帆船凭借一股好风。剩下来要做的,就是掌舵者的事情了,让你举重若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看似简单的没有明确意义的号子,却有着神奇的力量。

    号歌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

    突发急难险峻事件之时,大号还是一种救命的信号。这时大号喊出来的声音里,充满着悲怆、忧郁、凝重而肃穆,同时不乏抗争的激越。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具有很强的悲壮感、英雄性和斗争性。

    据大治老石工杨大福回忆,多年前,他走在一条偏僻的山道上,听到附近传来熟悉的号子声。起初是中号,号子唱得纯熟而响亮,奔放而热烈,那真是一种享受,恨不得自己也赶快加入进去,唱他个地动山摇,痛快淋漓。

    突然间,中号改成了大号,音色低沉,宛如低鸣的北风,满是忧伤,乃至绝望。他感到不对,这哪是普通的号歌,分明是一声声急切的呼救和哀鸣。随着时间的持续,悲哀声愈益变得更深沉更彻底。肯定是发生了危险!他加快了脚步。

    原来,十几位石工抬着一块巨石,上到高墙上,不料拐弯时却被什么死死地卡住了,进退不得,放下不得。折腾中,几乎耗尽了他们的体力。

    这时,假如一人支持不住,就会危及全体生命。于是,在这荒无人烟之处,他们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喊出了大号,盼望有人赶来救援。

    幸亏杨大福赶来,用撬棍奋力将卡住石头的障碍物排除走,一解燃眉之急。大家对杨大福表示感谢,多亏他及时相助,要是晚来一步,也许就出人命了。杨大福却说,不用谢我,是石工号子救了你们。

    一般来说,石工们抬石头时,肩上都有200多斤的重量,他们每天要抬十多趟。石工们的收入,一点一滴都是一步一蹬的血汗换来的。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听茶

叶梅

    ①茶是有声音的。这是我到了福建安溪之后才突然领悟到的。

    ②秋分过了,转眼已是寒露,北方的雾霾不期而至,天灰蒙蒙的。老天爷沉着脸的样子,实在让人无奈。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应邀到了安溪,扑面而来的青山绿水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③山的名字为戴云,有着古来的诗意,试想那云字用繁体书写,会更为美妙。山的模样,千姿百态,从来不会让人觉得疲倦,吸引你走近,与之细语,交付心事。转身时,便会有了种种牵挂,忍不住一次次回首相望,却也不能停步,人生只能朝前。还好低下头来有一缕茶香飘然跟随,那便是与这山相伴的古茶,有着贴心的茶名,叫铁观音。

    ④从小喝惯了茶,各种茶的味道都略微知道一些,但这沁香扑鼻的铁观音,咽下去熨帖可心,似乎能使人感觉出一种格外的温暖。中国茶业,最初兴起巴蜀。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因此,常称巴蜀是中国茶叶或茶叶文化的摇篮。要说巴蜀之地,古来当属巴国,那一带大山峻峭起伏,人们喜好种茶,随口唱出的茶歌数不清。“正月采茶是新年,手拿金簪点茶园,一点茶园十二卯,采茶姑娘笑开颜……”有首《顺茶歌》从正月唱到了十二月。

    ⑤但其实,是安溪人一贯的开放和笃定引来了这些异乡的歌声。安溪早年素以农业为主,境内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后来,于明末清初创制出的乌龙茶,传至闽北,后又传入台湾,渐渐名扬天下。多山的安溪才一年年繁荣起来,得到“小泉州”的美称。而今这座建筑于唐宋时期的古城可谓茶都,天下名茶汇集,人与茶不离不弃。行走之间,可感觉到空气里的茶香弥漫,馥郁芬芳,又奇妙的掺合着稻谷花生的焦香,成熟醇厚,正如这秋日的山野,让人纵然是不喝也醉了。

    ⑥再上得山去,便可看出安溪人对茶的娇宠,一垄垄、一排排的茶园,修剪得如时尚人儿的美发,可见人们用尽了心思和功夫。在安溪的山上,也有那高大的古茶树,好些已过千年,总在云雾山上静观人间,看似淡定却经历无数风雨,天性娇弱但执拗不衰,时光流逝愈加高贵不凡;也有那后起之秀,满树嫩枝叶儿,青翠欲滴,若是伸手去掐,片刻就染了指尖。难怪采茶女扬起的手总是绿的天真,仿佛也成了摇动的茶枝。

    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唱不完的茶歌。“十月采茶下长江,卖茶挑起花萝筐,一担茶叶一担歌,挑起百货转回乡。”

    ⑧从山上回到茶庄,迫不及待地将嫩叶倒在桌面大的竹筛上。茶师傅摇晃竹筛,通过旋转使叶片碰撞,激活芽叶酶的分解,使茶叶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这个过程叫摇青。接下来是杀青,以高温将茶的青味炒退,大力搓揉至不再出水为止,时辰把握一点都不能耽误。茶工们为此常常连夜守候,小心翻弄,直到天明。

    ⑨香茶好喝树难栽,更难侍弄,但得如何和谐,才能交付一缕馨香呢?人问茶,茶有声。那话语只有真正爱茶的人才懂得。我想起家乡一位能够做出绝品“玉露”茶的聋哑师傅,他听不见人语,却能听懂茶音,将珍惜与抚爱渐次融入茶意,茶晓得他的亲昵,因此成为绝品。

    ⑩人与茶的对话,从种茶开始,培茶、采茶、制茶,经历了无数回合,一直到最后,那饱满成颗粒的茶叶,色泽砂绿,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再用细细的文火焙炼,如凤凰涅槃,就是人们期待的铁观音了,面世之前的梳妆是免不了的,去掉杂芜,留下精粹,是人与茶共同的愿望。

    ⑪这时亲取一撮放入茶壶,便清晰可闻当当之声,这是它在真正的绽放之前,小小的序曲。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俗称“音韵”,只有理会的人,才能听出那茶韵的山高水长,余音缭绕。高明的茶师则不仅可以听出茶的优劣,还能听那茶出自何地,树龄几何,甚至为哪位大师所制。

    ⑫茶经道:“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说的是苍天养育万物,都有奥妙,人类所知道的不过只是一点浮浅的皮毛而已。一片小小的茶叶尚且如此奇妙,那天地之间该有多少奥秘不为人知?人类对大自然的探求从来没有停歇,但敬畏之心断然不可无,只有谦恭地聆听他们发出的声音,读懂他们的表情,才能求得彼此的和谐。

    ⑬这也是茶传出的声音。

(选自《人民文学》2017年3月,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收

孙犁

    1939年,冀中解放区小麦黄梢的时候。

    二梅在街上来回地吹着笛子。青年妇女们一个一个从自家大门里走出来。她们站在那新刷写上晋察冀边区“双十纲领”的高房下面的大槐树树阴里。她们简直是挤在一块儿,手里的铲镐碰得叮当乱响,还夹着清脆的说笑声。队伍站得整整齐齐,风吹动树枝筛下的阳光,在她们的头上、衣服上游动,染成各色各样的花。二梅站在队前问:“你们拿着家伙干什么呀?”“挖沟!”大家一齐大声地回答。

    “对了。驻在咱村的队伍,今天下午去打击敌人,这是为了保护咱们的麦子。我们也不能落后,我们把接村路挖通!”二梅用高粱秆分好段,用铁铲划上印,说:“来吧,两个人挖一段,一把铁铲一把镐。”

    队上的指导员从一块麦地里走出来,后面跟着个背大枪的矮个子通讯员。在村里住长了,他认识二梅。他说:“部长领导得好,真积极!”二梅也直起身子笑着说:“指导员,我们弄好了路,你们抓不住鬼子,叫他们冲过来,我们可批评你!”指导员说:“好,好,好。你听枪响吧!”指导员穿进另一块麦地,他的衣服和麦子一个颜色,麦穗打到他腰里。那个通讯员却淹没在麦地里了,只有那黑黝黝的枪口露在外头。不久,这枪口也消失不见了,一只布谷鸟像是受了惊,慌慌张张地从东边飞过来,一声连着一声叫着:“莫黄莫割——莫黄莫割!”

    “嘎勾——”东边响了一声枪。妇女们拖着铁镐和铲从道沟里跳上来,向东边张望。枪声响得越来越密,越来越急,也越来越近了。二梅的脸有些青白。东边卷起了一团烟,罩住了金黄的麦子。机枪声、炮声,好像压低了那里的麦子。炮弹炸碎我们的土地,土地飞到半天空,那里面有多少炸碎了的金黄的麦穗!二梅知道这是敌人的炮,在那里作战的同志们是不是受了伤呢?她喊道:“我们不要在这里傻站着了,快回家抬担架,预备鸡蛋和水!”

    当她们抬了几副担架回来,枪声停了,那一团烟也远了。但是枪声很响很急,二梅知道这是我们的军队追赶敌人了。她们很快向那里跑去。我们的军队把敌人赶回窝里,才停下来。二梅她们抬回受伤的指导员和他那矮矮的通讯员。这两个同志去夺敌人的重机枪,受了伤。她们把夺来的重机枪也放在一副担架上,还空着一副担架。她们回来,路过二梅家的地边,爷爷正靠在一个捆了牛腰粗的大麦个上等候,他担心他的孩子,眼望着东边的路。二梅说笑着回来了,看见爷爷,她说:“把麦个放在担架上,我们给你抬回去!”老头子听了孙女儿的话,真的把麦个放在担架上,飞快地往村里去了。

    第一副担架上是指导员,第二副担架上是通讯员,第三副担架上是重机枪,第四副担架上是麦子。老头子跟在后面,打着火抽着烟。太阳已经有一半落到远远的西山里去了,在它上面是一团团千变万化的云彩——那在老人眼里,是一只虎,一只豹,一匹飞马,一只老鹰。

    晚上,奶奶又把饭放在那里,小桌上却有了白面饼。爷爷回来,二梅回来。奶奶说:“你今儿个更有功了,奶奶给你烙了白面饼,快点吃!”二梅说:“有功的是人家队伍上的人,有功的是指导员和通讯员,人家夺了敌人一挺重机枪,受了伤,先慰劳他们吧!”二梅带了自家的饼还有别人家的鸡蛋到指导员那里去,指导员和通讯员的伤口全包扎好了,躺在院当中月亮地里的软床上。

    田野里是收割麦子和打场的声音,风吹来薄薄的小麦的香味。二梅和她的两个小组长站在受伤人的床前,念着妇救会的慰问信。二梅又念了她自己的慰问信。她念着,她述说自己原是这样一个孩子,从小没了娘,在野地里,春天挑野菜,秋天拾庄稼,冬天割柴草,风吹着,雨打着,长到十五岁。八路军来了,是正好的年岁,赶上了正好的年岁。这样她就不再走奶奶的路,娘的路。一条完全崭新的路,在她眼前打开了。她的声音是那么庄严、热情和诚恳,感动得受了伤的人硬支起身来,严肃地听着。

(选自《孙犁作品精编》,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