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礼节体现了时代变迁,礼节也反映出国际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坐到跪】

材料一:如图: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跪与不跪】

材料二: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

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

【废除跪拜】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没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握与不握】

材料四:如图:

【握手合作】

材料五:如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2)、材料二所述的“跪”与“不跪”体现了中外在思想上有何差异?
(3)、材料三中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依据材料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4)、材料四中卿杜勒杜勒下令与美国推行哪一政策有关?1972年的“中美握手”有什么标志意义?中美两国由“不准握手”到“握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图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有何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

到汉武帝后期,盐铁专卖已经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决了武帝时面临的财政危机。盐铁专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豪强望族对黎民百姓的肆意兼并蚕食,桑弘羊称盐铁政策“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

——摘编自刘再起《汉代盐铁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经济政策的启示》

材料三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南宋诗人陈亮亦称“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摘编自臧嵘《关于光武中兴》

材料四   “夫农,天下之本也。”这是汉文帝的名言,也是他的行政宣言,他多次下诏,劝课农桑,鼓励生产,亲自参加农耕活动,命皇后养蚕,垂范天下。为了恢复生产,文帝十二年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干脆免除天下田租,直到景帝三年才复收,此后维持在三十税一。一系列宽松的赋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了景帝后期,粮仓里的储粮陈陈相因,流出仓外,府库的钱太多,堆积多年,以致穿钱的绳子烂掉。因此,盛世无一例外都是历史上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的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摘编自赵威《中国古代的治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