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青岛市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意义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发展话自信】

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 960 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 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两弹一星”铸重器】

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文化自信今日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 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举出宋代自信和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2)、“两弹一星”的研发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讲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观点正确。字数200字以上。
举一反三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先世界,也曾受尽磨难,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

【古代  灿烂辉煌篇】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前期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他连续7次统帅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这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近代  自强雪耻篇】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政府5月26日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强调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地,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5年5月27日新华网

【现代  大国崛起篇】

材料五: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六: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材料七:

1932年,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参加了第十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在乘船漂泊多日到达美国后的第二天匆忙上阵,结果在预赛中惨遭淘汰,他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材料八:

材料九:打工兴衰的过程,世纪上也就是其综合国力上升或下降的过程,……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的奋斗目标。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