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3)、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4)、依照下面示例,从“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关联。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纳、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后,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令人紧张恐惧、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的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陶侃的“背上生翅,飞入天门,见门非常,不敢入而下”;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进行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因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揭开元素周期律的奥秘。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也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我们可以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俺爹俺娘

      爹娘在一起生活了整整72年。

      72年,就人的一生而言,是一段漫长的时光。

      虚岁17的爹和虚岁19的娘,便在吹吹打打声中成亲了。

      成亲那天,娘身穿福义褂、福义袄和福义裙,头蒙红布,脚穿三寸绣花鞋,坐着花轿来到我家。迎亲拜堂的爹,身穿大褂,头戴洋草帽,脚蹬黑布靴。爹回忆说,这顶洋草帽还是从20里以外的他舅家借来的。当拜完天地,进入洞房,给娘掀开蒙头红布的时候,爹才知道娘长得啥样。

      娘当时低着头,眼睛直往脚下看,新郎到底啥模样,她连瞅都没瞅一眼。

      一连几天,新郎新娘不说一句话。爹一大早就外出干木匠活,中午、晚上回来,娘已做好了饭。爹和爷爷奶奶在桌上吃,娘走到锅台边上吃,还是不说话。两年后,两人才开始说话,第三年上有了我大哥,家里才有了点欢乐气氛。

      “你咋能憋那么长时间不跟爹说话呢?”我问娘。

      娘说:“他动不动就吵人,不想答理他。”

爹11个兄妹,就剩了他一个,爷爷奶奶宠着他。他脾气倔,爱吵人,有一次,爹还打了娘两巴掌。娘烦透了,竟喝下一灯煤油。幸亏家里人发现早,给她往嘴里灌绿豆水和白炭土(一种白色的土,传说这种土和绿豆水能解毒),娘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出来,才保全了性命。

      我问爹娘,你们想到过离婚吗?

      爹说:“没有,咱家不兴这个。结了婚就像钉子砸到木头里,离啥婚。”

      娘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不都是这样。唉,俺这一辈子也受够他的气了。”

      以后日子长了,他们总算“磨合”好了。“一个巴掌拍不响”,爹烦了,吵几句,娘装作没听见就过去了,不计较言语高低。

      过日子嘛,天天一个锅里摸勺子,也还会出现一些矛盾。

      有一年快过春节了,舅舅到我家,说我姥姥的祭日快到了。娘对爹说,把橱子里那包饼干让他舅捎回去,给他姥姥上坟吧,他姥姥一辈子没见过饼干。爹没说什么,就算答应了。过了几天,爹突然跟娘吵了起来:

      “今天啥日子,你忘了?”

      娘一想,坏了,今天不是我奶奶的祭日吗!趁天还没黑,赶快打发外甥女桂花去上坟。爹觉得不出气,又跟着吵了一句:

      “光想着你娘,忘了俺娘了!”

      娘闷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第二天便病倒了。

      我和姐姐赶回家,商量着怎么说说爹,让他改改爱吵人的脾气,没想到进屋一看,爹守在娘的床前又喂药、又喂饭,还不时拉过娘的手抚摸着。

      “爹,你不是常说‘事多伤心,话多伤人’吗?以后你不要……”

      我还没说完,爹就知道我要说什么,便打断我的话:

      “今年咱那庄稼长得不孬,能过个好年了。”又东扯西扯说开了别的。说完后,又要抢着去烧火做饭。这对 从来不下灶的爹来说,可真难为他了,我和姐姐又赶紧抢着去做。

      娘也猜出我和姐姐要劝说爹的心思,便对我们说:“别怪你爹,谁还没有个脾气,他平时说话就扩着个嗓门喊,就像打架似的,可他心不坏。俺还怕他不吵呢,听他嗓门一小,就是身体有毛病了。”

      听了娘的话,我和姐姐偷偷笑了。

      “少年夫妻老来伴。”年纪大了,爹娘变得形影不离。我和二姐在外工作,把爹娘一块接出来住几天还行,要是只接出一个来,在外的一个就挂念家里的一个。邻居大婶跟爹娘开玩笑说:“你老两口属刺猬的,身上都有刺,却谁也扎不着谁。”

      爹听了,笑着说:“这叫‘秤杆子不离秤砣,老汉不离老婆’,你懂吗?”

      这就是我的爹和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选自《三国演义》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①我也说不清楚,从啥时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②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③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④不久,秋风乍起。楼壁上串串爬山虎最先感知到了,开始把自己的叶子次第染红,染给底端的根和茎看,染给千百双仰望的眼眸看,也染给对面那株无言的梧桐看,然后金箔一般风风光光飘洒下来。而这棵大树,在秋风的万千呼唤下,才逐渐将绿叶变黄,再过渡到深褐,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

    ⑤渐入深秋,梧桐竟似未觉,依然笑对风霜。它伸开高冠,仿佛大自然母亲摊开手掌安抚我们。寒意点点的黄昏,走在树下,我感受到脉脉温情被纷乱的叶子滤筛后,斑斑驳驳洒落肩头。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

⑥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朝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队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⑦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⑧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⑨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亲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⑩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漠。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⑪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阅读《泡泡糖》,完成问题。

泡泡糖

冯粥才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卫最大的金店在法租界,店名黄金屋。 东西要多好有多好, 价钱要多贵有多贵。故而,铺子门口有人站岗,还花钱请来訾察在这边的街上来回海达。

②黄金屋老板治店有方,开张十五年,蚂蚁大小的事也没出过。 一天,老放在登漓接饭 庄请客吃饭,酒喝得太多上了头,乘兴说道:“我的店要出了事,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不一 —”跟着他又改了这一句,“打北边出来!”大家哄堂大笑,对他的话却深信不疑。

③某天下晌时候,店里来了一对老爷太太,阅气十足,全穿皮大衣。 两人进门就挑镀钻 的戒指,东西愈挑愈好。柜上的东西看不上眼,老板就到里屋开保险柜去取,这就把两三个 伙计折腾得脑袋直冒汗,可她还是不如意。她嘴里嗡着泡泡糖, 一不如意就从红红的嘴唇中间吹出一个大泡泡。

④ 黄金屋向例不怕客人密。金煌煌的钻戒放在铺着黑丝线的托盘里, 一盘不行再换一盘,就在小伙计正要端走一盘看不中的钻戒时,老板眼尖,发现这一盘八个钻戒中,少了一枚。 这可了不得,这一枚银猫眼的钻戒至少值一辆老美的福特车!

⑤老板是位练达老到的人,遇事不惊,沉得住气。他突然说声:“停!”然后招呼门卫把大门 关上,人守在外边,不准人再进来。这时店里刚好没别的客人,只有老板伙计和这一男一女。

⑥太太一听说钴戒丢了,破口大叫起来:“浑蛋,你们以为我会偷戒指? 我身上哪件首 饰不比你们这破戒指值钱! 到现在我还没瞧上一样儿哪!”

⑦ 老板不动声色,心里有数,屋里没别人,钻戒一准在这女人身上。劝地逼她都没用, 只能搜她身。他叫伙计去把街上的警察叫来。警察也是明白人,又去找来一位女警察。女人 才好搜女人。这太太可是厉害得很,她叫上板:“你们是不是非搜不可?好,搜就搜,我不怕 搜,可咱得把话先说清楚,要是搜完了没有怎么办?”她这话是说给老板的。

⑧老板心一横,拿出两个沉甸甸的金元宝放在柜台上,说:“搜不着东西,我们认赔— 您把这两个元宝拿走!”黄金屋的东西没假,每个元宝至少五两,两个十两。

⑨于是,两位警察一男一女上来,搜得十分仔细;大衣、帽子、手笼、鞋子全都搜个底 儿掉;全身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连舌头下边、胳肢窝、耳朵眼儿全都查过,任嘛没有。老板 伙计全傻了,难道那钻戒长翅膀飞了?但东西没搜到,无话可讲,只能任由人家撒火泄愤, 连损带骂,自己还得客客气气,端茶斟水,赔礼赔笑。

那太太临走时,冷笑两声,对老板说道:“好好找找吧 , 东西说不定还在你店里。真要 拿走还不知谁拿走的呢说完把柜上俩金元宝顺手一抄,挎着那男人出门便走。黄金屋老板 还在后边一个劲儿地鞠躬致歉。

⑪可是老板不信一个大钻戒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说没就没,他把店里前前后后翻个底儿朝 天,依然不见钻戒的影儿。老板的目光渐渐移到那几个伙计身上,可这一来就像把石子扔进 大海,更是渺茫,只能去胡猜瞎想了。

⑫两个月后一天早上,按黄金屋的规矩,没开门之前,店内先要打扫一遍。一个伙计扫地时,发现报看租台的地四工月个灰不溜秋的东西,像个大农扣子。拾起杂一看,终块东西 又干又硬, 一而是平的, 一面凹进去一个圆形的痕迹,看上去似平像个什么,便拿给老板后。 老板来回一摆开,忽用鼻子闻了闻,有点儿泡泡糖的气味儿,他眼珠子领时冒出光杂,忙闷 伏计在哪儿拾的,小伙计指指拒台前的地面。老板先猫下腰看,开把眼昕往上咯咯一抬,出 见这两我柜子上宽下窄,上截拒子向外探出了两寸。他用于一摸这据出杂的框子的下沿, ?立刻明白——

⑩原来那天,钻戒就是那个女人偷的,但她绝就绝在没把钻戒放在身上,而是用嘴里咯 过的泡泡溶粘在了柜台下边,搜身当然披不到。过后不定哪天,来个同伙,伏在拒台上级花 看首饰,仲手从拒台下把钻戒神不知鬼不觉地取走。再过去一些日子,泡泡地干了,院落在 地。事就这么简单!现在明白过来,早已晚了。可谁会想到那结戒会给一块破塘变戏法似的 “变”走,白古至今也没听说有这么一个偷法!

⑩再想想——那一男一女不单偷走了钻戒,还余去两个火金元宝,这不是自己另外拓给 人家的吗,多冤哪!他抬起手“啪啪”给自己两个耳光。这一来,天津卫的太阳兵的打西边 ——不,打北边出来了呢。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