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水是最好的药
①我们对水了解很多,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水在身体内的运行,会惊讶地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
②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在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占体重的75%。正因为如此,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可这些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还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由此,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从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比如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产生溃疡,血压升高;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③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稀里糊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信号“闭嘴”,就会铸成大错。
(节选自《水是最好的药》)

(1)、第②段中划线句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第②段中加点词“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老驼的喘息》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老驼的喘息
                                                                                                  梁晓声
      ①我这个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人,下乡之前没见到过真的骆驼,便是骆驼的活动影像也没见过。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
      ④那是秋末冬初时节,当地气候已冷,夕阳西下,大如轮,红似血,三匹骆驼屹立风中,从十几米外望着我们。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
      ⑤陪行者说,这三头骆驼很可能曾是家驼。主人原本是靠它们驮运货物来谋生的,自从汽车运输普及后,骆驼的用途渐渐过时,主人继续养就赔钱了,可又不忍杀它们,于是骑到离家远的地方,趁它们不注意,搭上汽车走了。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⑥那一次在野外近距离见到了骆驼以后,我才真的对它们心怀敬意了。
      ⑦不久前,我在内蒙的一处景点旅游,骑到了一头骆驼背上。那景点养有一百多头骆驼,专供游人骑着过把瘾。但须一头连一头,连成一长串,集体行动。
      ⑧驼队行进在波浪般起伏的沙地间,我忽然觉有东西拱我的肩,勉强侧身一看,是我后边的骆驼翻着肥唇,张大着嘴。我怕它咬我,只得尽量向前俯身,但却无济于事。骆驼的脖子那么长,它的嘴仍能轻而易举地拱到我。有几次,我感觉到它柔软的唇贴在了我的脖梗上,甚至感觉到它那排坚硬的大牙也碰着我的脖梗了。
      ⑨倏忽间我于害怕中明白——它是渴了,它要喝水。而我,一手扶鞍,另一只手举着一瓶还没拧开盖的饮料。我当然是乐意给它喝的,可我不敢放开扶鞍的手,而且就算我能拧开瓶盖,也还是没法将饮料倒进它嘴里,我有严重的颈椎病,扭身对我是件困难的事。
       ⑩它却不拱我了。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我一向以为,牛啦、马啦、骡啦、驴啦,包括驼和象,它们不论干多么劳累的活都是不会喘息的。那一天那一时刻,我才终于知道我以前是大错特错了。
       ⑪既然骆驼累了是会喘息的,那么一切受我们人所役使的牲畜或动物肯定也会的,只不过我以前从未听到过罢了。
       ⑫那骆驼不但喘息,而且还咳嗽了,一种类人的咳嗽,又渴又累的一个老汉似的咳嗽。举着一瓶饮料的我,生平又第一次听到骆驼的咳嗽声……
       ⑬一到终点,我立刻拧开瓶盖要使那头骆驼喝到饮料。偏巧这时管骆驼队的小伙子走来,阻止了我。因为我手中拿的是一瓶葡萄汁,骆驼是不能喝果汁型饮料的。
      ⑭我问他这头骆驼为什么又喘又咳嗽的。他说它老了。我说:“既然老了,那就让它养老吧,还非指望这么一头老骆驼每天挣一份钱啊?”小伙子说,驼群每天都集体行动,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
      ⑮我无话可说了。那老驼尚未卧下,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瞪着双眼睇视我,说不清望的究竟是我,还是我手中的饮料。我经不住它那种望,转身便走。
      ⑯几个月过去了,我耳畔仍每每听到那头老驼的喘息和咳嗽,眼前也每每浮现它睇视我的样子。                           (有改动)

阅读陈博君的《珊瑚菜——扎根海滩的美丽珊瑚》,完成下列各题。

      ①珊瑚菜是伞形科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海边沙滩上。为有效抵御海风的长年侵袭,其根部进化得相对发达,为圆柱形或纺锤形,长度可达20~30厘米;其植株通常比较矮小,且枝叶多呈平塌丛生状,从外观上便与许多高大直立的内陆草本植物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江淮杂记》中,珊瑚菜又被称为“滨防风”,说明其具有海岸固沙的作用。

      ②除了形态特别之外,珊瑚菜还是一种美丽可爱的植物。首先,其全株都被有一层白色的柔毛,就像穿上了一件朦胧的轻纱,十分动人。其次,它的叶片丰润漂亮,多数叶片基生,有10厘米左右的长叶柄,质地肥厚。再次,珊瑚菜的顶生复伞形花序可谓个性十足,相当夺目。其花序总梗长4~10厘米,伞辐约在10~14厘米,无总苞片,小总苞8~12枚,每朵伞形花序有15~20朵白色小花,宛若一把把晶莹剔透的小伞,既萌又靓。最后,珊瑚菜的果实是近圆球形或倒广卵形的双悬果,别致可爱。珊瑚菜的花期在每年的4~7月,果期为6~8月。

      ③珊瑚菜是一种非常富有个性的植物,放着大片广阔的内陆地区不去,偏偏喜欢生长在海风肆虐、咸潮不断的海边沙滩上,那可是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本领的,比如说耐盐碱的能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正因如此,珊瑚菜通常又被人们当成一种盐碱土的指示作物,用于盐碱地的绿化改良。

      ④除了耐盐碱的能力,珊瑚菜还有一个超强的本领,就是耐寒能力非常强。珊瑚菜的生长过程分为两大阶段:休眠期和生长发育期。冬季,其植株的地上部分枯萎,进入休眠期,此时,它的根部可耐受﹣38℃的超低温环境,因而在绝大多数地区都能安全地越冬。而且,珊瑚菜的种子还有一种后熟的生理特性,刚收获的种子胚尚未发育好,长度仅为胚乳的1/7,必须经过4个月左右的低温发育,种子才能完成后熟。如果把没有经过低温阶段的种子播种下去,它是绝不会在当年萌发的,必须等第二年越冬之后才能出苗。

      ⑤尽管珊瑚菜耐寒,并不代表它就喜欢一直呆在寒冷的环境中。事实上,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珊瑚菜对气温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其种子萌发必须通过低温阶段,播种则以10℃的气温条件下为宜,高于20℃就会对幼苗生长不利。到了营养生长期,在温和的气温条件下,珊瑚菜发育较快。当然,气温过高,植株又会出现短期休眠;等高温季节过去,休眠会自动解除。一旦进入开花结果期,就需要较高的气温了。

      ⑥另外,珊瑚菜还是一种特别喜光的植物,当光照强烈时,它的叶片光滑油亮,色泽浓绿而厚实;一旦植株被其他植物遮蔽,叶片就会失绿变黄,长得薄而无光,仿佛失去了活力。这也许是珊瑚菜喜欢生长于海滩空旷环境的另一个原因吧。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6期,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什么是青蒿素呢?

       ②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③青蒿素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④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⑤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挥发油成分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⑥青蒿素的合成路线有半合成路线和全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约为35~50%。

       ⑦第一步:青蒿酸在重氮甲烷/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镍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第二步: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成青蒿醇;第三步: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后得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第四步: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亚甲基蓝/竹红菌素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蒿素;第五步: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得到青蒿素。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秋天的黄昏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科技日报北京1月9日电(记者付丽丽)“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明显,出现了多个之最。”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盘点2023年全国天气气候特征时说。

②气温方面,肖潺介绍,2023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6.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全国平均气温10.5℃,较常年偏高约0.6℃,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2021年的历史次高。甘肃、湖北、四川和新疆4个省(自治区)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

③据介绍,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5.0%,为2012年以来最少。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全国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吉林(偏多35%)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辽宁(偏多39%)为第三多;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

(选自《科技日报》2023年1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帮助广大农民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有近40年气象工作经历的詹丰兴再次连任江西省政协委员,他向本次江西“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服务的提案》。

②农业与气象自古密不可分,农民常说种地是“靠天吃饭”的行当。在詹丰兴看来,“收成好坏不只‘成事在天’,更要‘谋事在人’,其中,科技助力是关键”。他建议,补齐精细化气象服务这块短板,用好覆盖乡镇的气象观测站网,有效提升气象助力粮食生产能力。

③对农民来说,产量是硬指标。如何提升产量?“过去靠‘口口相传’的经验,而现在可运用科技让农民按照‘标准’来种地。”詹丰兴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工作的省气象局主导研发的早稻早播技术,“早在2015年就启动可行性分析,在室内试验、大田试验和多点示范跟踪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气象服务指标和业务规范,总结提出双季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

④去年春耕春播期间,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83个县93个示范点开展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示范点平均亩产较正常播期田块增产6.4%,每亩可增收88.8元。”詹丰兴告诉记者,全省示范面积超60万亩,现场测产显示,增产增效明显。

(选自“人民政协网”2024年1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是气象灾害来临前最重要的警示灯。

②目前,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发布有14类气象灾害预警。近五年,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平均每年发布19.5万条气象预警信息,暴雨、大雾、高温是这五年间发布最多的气象灾害预警。还包括部分寒潮与霜冻预警。2007年,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并不断修订完善,从2007年到2018年气象灾害预警类型多次更新。

③公众如何获取预警信息?便捷、高效、广覆盖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早行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数据显示,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或智能终端,都是公众获取预警信息的便捷渠道。在多渠道发布手段的配合下,预警的公众综合覆盖率达到92.7%。

④《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的综合立体监测,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气象灾害预见期。在“十三五”时期,24小时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为89%,“十四五”目标为提升至92%;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从38分钟提前到45分钟;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由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未来,气象灾害预警将着力提升暴雨、局地突发强对流预警准确率、提前量和精细化水平。

(选自“新华社新媒体”2022年3月23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