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世界上最好的手
       如果可以,我愿意承担你生命中所有的苦难;如果不可以,我愿意教会你去如何承担苦难,为此,我将自己降到和你一样的位置,这样的爱,你感受到了吗?
      我和父亲一起旅游,记得是一个中午,到了一个山间小镇,我们走进一个小食店。
      我们买好了就端着盘子找桌子。看到一张桌上只坐了一个年轻的母亲,打扮得很利索,短发,抱着孩子。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
      她微笑着点点头。我们就坐下吃起来。
      那位母亲在照顾着她的孩子,喂他吃饭。她哄着孩子,--边笑,一边喂。他大大的眼睛,可能一岁多一点,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的勺子,一口一口地吃。
       我感觉到有点什么不对,是那个母亲的动作。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拨拉、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有别的原因,可她的双手好像没有问题啊!
我们慢慢攀谈起来,她问我们从哪儿来,去哪儿玩。突然,我吃惊地发现:没有看到孩子的两只小手!对,只有手臂,两只袖子是空的。我偷偷拉拉父亲的衣角。
      她大概感觉到了,继续那样喂着孩子,平静地说:“是个意外。”
      她也没有说什么意外,我们也不好问。大概几个月前的事。反正后来就截肢了。右手只有上臂,左手好一点,但小手也是没有了。
      我顿时感到很痛心,很难过。她对我父亲说,孩子的爸爸已经离开了家乡,去浙江打工。为的是赶快存点钱,要为孩子装一双“世界上最好的假手”。
      “要世界上最好的。”她又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后来,我把心中的一个疑惑问了出来:“那么,你为什么要用嘴喂孩子吃饭呢?”
      她解释道:“孩子失去双手时,还不记事。他还不知道将来的痛苦。但是他这一辈子注定了要用假肢,要用嘴和双脚来代替自己的双手。我是他妈妈,我不能让他现在就感到痛苦。我要让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地开心。”
      “所以,我要让他知道,妈妈也是用嘴做事的。开始我不熟练,慢慢地我就会了。你知道吗?孩子天天跟我在一起,看着我,很会模仿的,学得比我还快。他可以用嘴做好多好多的事了。所以,只要我在孩子面前,我就尽量用嘴做事。”她很自豪地说,就好像一名普通的母亲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考了第一名。
      “我要好好保护他的牙齿。”她一面说着,一面开始收拾。我看着她熟练地用两手抱着孩子,轻轻地放进一个小车里,然后用嘴收拾着桌子,把一些杂物放进一个开口的包里,用牙一拉带子,把头挎了进去,包就到了肩上。
      她跟孩子说:“和爷爷和阿姨说拜拜。”孩子就摇晃着小脑袋,咿呀着说:“拜拜。”然后她继续和孩子说着话,转身出了店门。看着母子俩快乐的背影,我在想,一个很普通的母亲,竟会如此伟大! (作者:绿 叶)

(1)、文章开头直抒胸臆,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写母亲打扮利索、动作熟练,从中你看出了这位母亲怎样的特点?

(3)、母亲的开朗乐观无形中已经影响了孩子,试举一例说明。

(4)、文中最好的手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                                                               
二是指:                                                              

(5)、试从文章选材的角度,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给你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②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③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④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游宇明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人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进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选自《新时文·触摸思想的力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陷阱

郑成南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②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④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⑤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⑥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⑦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⑧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⑨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⑩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⑪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⑫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⑬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⑭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⑮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⑯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⑰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有删改)

文学作品阅读

木匣子里藏深情

方富尧

①我第一次被父亲吓到,是在动了他的宝贝木匣子之后。

②从小,我就觉得,村里人对父亲的态度有些不一样。特别是孩子们,多少是有点“怕”他的。许多年后,我才明白,那是源于一种朴素的情感——对一名老兵的敬重。

③父亲有个木匣子,他经常小心翼翼地擦拭它,我却从未见他打开过。一次,趁他不在,我偷偷打开了它,里面安安静静躺着一张老照片。我拿起来仔细端详:父亲和一名战友背着枪,表情严肃地看向彼此。

④这样的姿势和神态逗笑了我,我回头一看,父亲进来了,便笑着说:“爸爸,这个人表情太逗啦!他长得好黑呀!”谁知,父亲脸色一变,将照片一把夺过,对我吼道:“你又没当过兵,有什么资格评价他!”

⑤我被吓得眼泪夺眶而出,但父亲只是收起木匣子,沉默离开。那晚,母亲进房间安慰我,也告诉了我关于父亲的过往。

⑥那年,父亲怀着热血报国之心,踏上了从军之路。前方边境作战仍在继续。不久后,他就接到命令,赶往某炮兵阵地参加战斗。阵地位于一座山上,山势高耸。为了隐蔽,他和战友只能住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小指被炮筒夹断。后来,本着不给组织添麻烦的心理,父亲选择了退役。

⑦而被我打趣的那张合影中肤色黝黑的叔叔,是父亲的生死战友刘全。在战场上,父亲负责运输、装填弹药,刘全叔叔负责瞄准开炮。他们最后一次作战时,刘全叔叔不幸中弹,英勇牺牲。而我看到的,正是他俩唯一的合影。

⑧儿时的我并不理解牺牲的含义,只是觉得那是父亲最要好的朋友。听完母亲的讲述,我便再不提及有关木匣子的一切。

⑨两年前,我大学毕业,在人生的分岔口也出现了多个选项。看着一张知名软件公司的录用信、一张应征公民体检审查合格证明,我陷入沉思。

⑩那天深夜,父亲带着木匣子来到我的房间,用那只受过伤的手轻轻把那张合影递到我手中:“你刘全叔叔并不是天生脸黑,只是长年累月与炮相伴,脸总是被熏得黑黝黝的。他是连里有名的神炮手,端过敌人的指挥部,我以能给他当副手为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感性的一面,朴实的语言背后激荡着家国情怀。

⑪“儿子,一种选择就意味着一种人生。无论你干什么,爸爸都希望你像刘全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祖国忠诚之人、对社会有用之人、对自己负责之人。”从父亲恳切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他过去的样子,也看到了我未来的样子。

⑫当兵离家那天,父亲在站台上,望着车厢里的我。我几次招手让他回去,他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没有离开。临近高铁开动,父亲忽然立正,举起那只受过伤的手,向我敬了一个军礼。我猛地从座位弹起,向他回礼——我知道那并不标准,却是我人生中所敬的第一个军礼。

⑬“进来是铁,出去是钢。”新训基地醒目的标语仿佛提醒我们,在这里不仅锤炼意志,更可以结下钢铁般的情义。宿舍里,睡我上铺的战友叫黄天祥。一次,连队组织30公里徒步拉练,由于身体脱水严重,我晕倒在地。连长急忙赶到我身边,大声询问谁还有水。黄天祥闻声,一路小跑赶到我身边。小抿几口后,我渐渐恢复了意识。看着黄天祥的“白纸脸”“干褶嘴”,我把水壶推给他,他又推给我,还说:“我不渴,我是属骆驼的,骆驼黄!”一瞬间,刘全叔叔那黝黑的脸仿佛同时现于我眼底,我真正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如此珍视他与刘全叔叔的合影。

⑭回连后,我第一时间给父亲打电话。听完“骆驼黄”赠水的事,父亲动情地说:“当年行军路上,我和你刘全叔叔也都没少‘骗’对方说自己不渴,就是想把那点水,在关键时刻留给彼此。这就是战友情啊!”

⑮好像就是从那个电话开始,我感觉我和父亲的地理距离虽然远了,但心理距离近了。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2年5月29日“生活周刊”版)

现代文阅读

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从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

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移至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⑨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知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被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锋,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⑪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⑫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⑬ “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这样它不就完了吗?”

⑭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⑮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⑯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⑰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却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⑱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⑲空空又是一年。

⑳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㉑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叫醒阳光

    ①刚刚睁开眼睛,便被进过窗纱的阳光刺痛。

    ②北方的夏季,凌晨3点左右,天就开始放亮。久居城市,习惯了晚睡晚起。常常受到母亲的训斥,只为懒情。

    ③记忆深处,母亲的脚步,总是先于阳光.

    ④比如夏季。每天,母亲凌晨3点半左右准时披衣下烷,开始简单而又丰富的劳作。此时我们一群儿女,还沉浸在甜甜的梦中。

    ⑤乡下的早晨,清爽,透凉,纯净。不远处的山依旧朦胧山脚下的水还在舒缓鱼儿的呼吸河水边的树仍然轻抚小鸟的婉鸣

    ⑥母亲手握镰刀,迎着细微的晨风,一路走向茂密的深处。待寻得一处小草鲜嫩的地方,便弯下腰,右手持镰,左手搂过一把草。用力割起来。母亲的身上、手上、头上,沾满露珠,间或还有少许的泥土。舍不得擦掉,母亲说过,清晨的泥土,可以给日子带来满满的香气。

    ⑦美的!我们一群儿女,从小到大,总能在母亲的身上嗅到生活的味道!

    ⑧母亲每割一把草,都顺顺溜溜地码在一起,看上去,像哄孩子休息。差不多时,母亲再从低矮的山榆树上,割下少许榆条,拧成一条绳子,把这些鲜嫩的草扎扎实实捆起来,扛在肩上,一路微笑着回家。

    ⑨一头牛,一匹马,正焦急地等母亲回来。母亲轻轻放下草,慢慢打开绳,分成两份,一份给马,一份给牛。然后,仲出手,摸摸牛角,眼神里是满满的欣慰。

    ⑩天,亮得越来越纯粹。空中无云,一抹悠远的蓝,映着乡村的宁静。同或,几只早醒的鸟,飞过院子。

    ⑪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玉米已经齐腰深了,放眼望去,一片墨绿。其实,这个时节,根本用不着锄草。但母亲说,这时锄有这时锄的好处,可以把杂草锄干净,省得它们长高长大,草籽成热了,来年田里会更荒,

    ⑫杂草不多,母亲锄得很顺利。只是,玉米叶子越长越宽,把母亲半裸的手臂划出一道道发红的印子。母亲锄得依旧兴致盎然。

    ⑬锄完几垄旧,母亲站在田头,看看天,回转。路上,少不了拔一些业已长得粗壮的野菜。进院,把拔回的野菜一把一把剁碎,放入盆内,倒进玉米面,加上少许的水,用手搅拌均匀。然后,打开栅栏,放出鸡、鸭、鹅,把精心调制的美味,撒进长长的木槽里。站一会儿,看一群宝贝似的精灵,疯抢美食。

    ⑭小小的庭院,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⑮忙完这些,母亲开始生火做饭。当袅袅炊烟升起,太阳才从东山后面缓缓地爬上来,热情的目光,把院内屋内,映照得无比温馨。而我们一群儿女,也都伸着懒腰,穿衣,下炕,纷纷跑到院子里,呼吸清新的空气。母亲一边忙,一边看,脸上始终挂着满足的笑。

    ⑯母亲说,走在阳光前面的人,会感受不一样的幸福。这是母亲一辈子的恪守,也是我们这辈子的福分。

    ⑰静下来,仔细回想,慢慢悟出一个道理。原来,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母亲用辛劳和慈爱叫醒的,她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教会我们解读生活,走向未来。

    ⑱不要等阳光叫醒我们,我们要主动叫醒阳光。然后,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⑲阳光之下,有母亲的幸福。幸福之内,有儿女的成长。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