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我最好的老师
                                                                            [美]大卫·欧文
      ①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②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③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④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⑤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⑥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⑦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⑧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⑩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⑾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⑿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1)、“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的表面原因和实质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对于这个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

(3)、“我”从怀特森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4)、当历史老师上课时,有人说“凯蒂旺普斯”这意味着什么?

(5)、从对待怀特森老师的态度变化上看,本文采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6)、本文介绍怀特森老师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南康直节堂记
                                                                                                            【宋】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寂寞的稻草人

      ①播种时节和谷豆熟了的日子,田地里就会站起一些稻草人。他们大都头上戴一顶旧草帽,身上穿着破旧衣服,有的扬起手臂,仿佛正在用力抛掷什么厉害物件;有的手举竹竿,仿佛正向可疑的目标用力挥去,却迟迟没有挥下去。那竹竿,就那样被费劲地举着,倾斜着悬在半空,让过路的好心人看了,都有点同情那一直举着而不能放下去的手臂,它是太辛苦、太疲惫了。人这么一想,就为自己悠闲的手感到不好意思了。

      ②我家地里的稻草人,与别人家地里的稻草人一样,总是穿着父亲穿过的破旧衣服,戴着一顶破草帽,不论白天黑夜风吹日晒,都寂寞地站在田头,守护着我们的庄稼和日子。

      ③我们的父亲勤劳、清贫,但他很善良,有着柔软的心肠。他不忍心让忙里忙外、缝衣纳鞋的妻子,再穿着旧衣服、戴顶破草帽,以稻草人的形象,站在田野里受日晒雨淋,受鸟儿嬉笑。他更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以稻草人的样子去开始生活,他不让孩子在烈日下暴晒童年。

      ④所以,那时,在我的家乡,田野里站着的稻草人,几乎都是男人形象,都是父亲的形象。我们的父亲,他坚决地做了稻草人的原型。我们的父亲,他有着比稻草人还柔软、温和的心肠。

      ⑤被父亲们守护的田野,笼罩着丰富的气氛和意境。他们破旧的衣服和草帽,让人感到一种辛苦和清贫;他们的坚持、忠厚和习以为常,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宁。

      ⑥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看见田地里同时出现几个真人和稻草人,都像是我的父亲。一个父亲正在坡地上弯着腰为豆子除草,那是真的父亲,我看见他在豆子地里起伏和移动着的身影。另外还有三个父亲,他们都戴着一顶破草帽,穿着父亲的破旧衣服,一个站在稻田东边,一个站在稻田中间,一个站在稻田西头,他们手里都举着竹竿做着赶鸟的动作。

      ⑦我幼稚的心里,竟忽然涌起一种辛酸的感情。我寂寞的父亲,劳苦的父亲啊。恍惚间,我感觉满田野都是我的父亲,都是我劳苦的父亲,满田野都是我穿着破旧衣服的父亲。

      ⑧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湿了。

      ⑨我不忍心我的父亲是这个样子。我的父亲,即使化身为三,即使化身无数,难道都是这劳苦寂寞的样子吗?

      ⑩我流着眼泪,走到三个稻草人﹣﹣三个父亲面前,向他们一一鞠躬,并轻声问候:“辛苦了,爹爹。”

      ⑪忘不了,田野里的稻草人,我们的父亲,我们辛劳的父亲,我们清贫的父亲,穿着一身旧衣服的父亲,戴着旧草帽的父亲,被寒风吹彻被烈日暴晒的父亲,越走越远的、我们务农的父亲,我们忠厚的父亲。

      ⑫每当看见头顶飞来飞去的鸟儿,我都忍不住想问它们一声,你们,还记得那些稻草人吗?还记得我们的父亲们吗?那些手总是举着,却从来没有向你们抛掷过厉害物件的、那些田野里站立着的父亲们,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作者:李汉荣  选自《读者》2015年第7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现金时代之移动支付

扫码骑单车、买电影票、逛商场、缴煤气费……出门不用带钱包,只需手机“扫一扫”,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数据集中营】

数据一:

数据二: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数据三:截至2017年7月底,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已覆盖购物、餐饮、医疗、旅游、停车、加油等30多个行业的数百万门店。

(数据来源:《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

数据四: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如购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所需品等;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资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55.2%和40.2%。以上应用场景下的移动支付使用多数较2016年有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2017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

【代表声音汇】

    北京大学学生小杨:“自从坐地铁可以刷手机,出门都不用带地铁卡了,也不再担心卡丢了找不回来,充值更是不用排队,手机简单操作几步就能搞定。”

    深圳市民陈先生:“以前看病缴费要来回跑窗口,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排队上了,现在用支付宝绑了社保卡,一键就可以支付医疗费用,还可以查询消费记录。”

    上海某购物中心停车场管理员潘师傅:“之前车辆进出时,停车、取卡、缴费,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分钟,车多的时候会更久;有了‘ETCP停车’后,车辆进出不需要专门停下来,整个过程只需2秒,不仅用户方便了,停车场秩序也更好了。”

【安全风险谈】

    频发的移动支付安全事件,与一些用户缺乏警惕有关,比如有人习惯于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和网络链接,随意下载不可靠的软件,以及在移动转账时未查证对方真实信息等等。调查显示,近五成人群在二维码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因有优惠信息而去扫码。因扫描“李鬼”二维码遭到诈骗的比例,已从15%上升到30%。移动支付运营方在技术防范上缺乏更有力的制度设计,在事后补救上缺乏更有效的善后措施,也导致用户被骗而追不回损失。移动支付规模越大,越关乎千家万户,越需剔除安全风险。监管部门未雨绸缪,尽可能预料可能出现的风险,为二维码支付系上“安全带”;运营商和服务商提高风控水平,最大程度拆掉可能点燃风险的“引线”;技术赋能,建设信用社会,让信用真正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管控风险,兼顾便利与安全,让支付更值得托付,移动支付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注解】①ETCP停车:是一款提供停车费自动支付服务的APP。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一个名叫孙福的人正坐在秋天的中午里,守着一个堆满水果的摊位。

    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年了,以贩卖水果为生。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了他,接着他和他的水果又像是黎明似的重新出现了。

    在那一片尘土过去之后,他看到了一个男孩正注视着他。这个穿着很脏衣服的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他去看男孩的手,指甲又黑又长,指甲碰到了一只红彤彤的苹果,他的手就举起来挥了挥,像是驱赶苍蝇一样,他说:“走开。”男孩缩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男孩又回来了。

    这一次男孩站在一旁,他对孙福说:“我饿了。”

    孙福看着他没有说话,男孩继续说:“我饿了。”

    孙福听到了清脆的声音,他看着这个很脏的男孩,皱着眉说:“走开。”

    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孙福响亮地又说:“走开。”

    男孩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过了一会儿,孙福看到刚才那个男孩正在飞快地跑去。男孩甩动的右手里正抓着什么,正抓着一个很圆的东西,他看清楚了,男孩手里抓着的是一只苹果。

    孙福喊叫了起来:“抓小偷!抓住前面的小偷……”

    男孩拼命向前跑,将苹果举到了嘴里,使劲地咬了一口。

    追上来的孙福挥手打去,打掉了男孩手里的苹果,还打在了男孩的脸上,男孩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倒在地上的男孩双手抱住自己的头,嘴里使劲地咀嚼起来。孙福听到了他咀嚼的声音,就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提了起来。孙福向他喊叫:“吐出来!吐出来!”

    孙福挥手给了男孩一巴掌,向他喊道:“你给我吐出来!”

    男孩紧闭鼓起的嘴,孙福又去卡他的脖子:“吐出来!”

    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了,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的嘴闭上后,孙福又用手将他的嘴掰开,蹲下身体往里面看了看后说:“还有,还没有吐干净。”于是男孩继续往外吐,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没有了。这时候孙福才说:“别吐啦。”

    男孩的眼睛出神地望着他,孙福兴奋起来了,他说:“要是从前的规矩,就该打断他的一只手,哪只手偷的,就打断那只手……”

    孙福抓住男孩右手的手腕,另一只手将他的中指捏住,接着孙福两只手一使劲,“咋”地一声扭断了男孩右手的中指。男孩发出了尖叫,声音就像是匕首一样锋利。然后男孩看到了自己的右手的中指断了,耷拉到了手背上。男孩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

    孙福推着男孩走到了自己的水果摊前。他从纸箱里找出了一根绳子,将男孩绑了起来,绑在他的水果摊前。他看到有几个人跟了过来,就对男孩说:“你喊叫,你就叫‘我是小偷’。”男孩看看孙福,没有喊叫,孙福一把抓起了他的左手,捏住他左手的中指,男孩立刻喊叫了:“我是小偷。”

    孙福说:“声音轻啦,响一点。”男孩看看孙福,然后将头向前伸去,使足了劲喊叫了:“我是小偷!”

    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我是小偷。”

    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我也是为他好。”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磨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我是小偷。”

    天就要黑了,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向西而去。

    这天晚上,孙福像往常一样,去隔壁的小店打了一斤黄酒,又给自己弄了两样小菜,然后在八仙桌前坐下来,慢慢地喝着黄酒。

    在很多年以前,在这一间屋子里,曾经有一个漂亮的女人,还有一个五岁的男孩。他经常坐在屋内的椅子里,看着自己的妻子在门外为煤球炉生火,他们的儿子则是寸步不离地抓着母亲的衣服,在外面细声细气地说着什么。

    后来,在一个夏天的中午,几个男孩跑到了这里,喊叫着孙福的名字,告诉他,他的儿子沉入到了不远处池塘的水中了。他狂奔起来,他的妻子在后面凄厉地哭喊着。然后,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儿子了。到了晚上,在炎热的黑暗里,他们相对而坐,呜咽着低泣。再后来,他们开始平静下来,像以往一样生活,于是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这一年的冬天,一个剃头匠挑着铺子来到了他们的门外。在天黑以后,妻子离开了孙福,追随剃头匠而去了。

    就这样,孙福独自一人,过去的生活凝聚成了一张已经泛黄了的黑白照片,贴在墙上,他、妻子、儿子在一起。儿子在中间,戴着一顶比脑袋大了很多的棉帽子。

    妻子在左边,两条辫子垂在两侧的肩上,她微笑着,似乎心满意足。他在右边,一张年轻的脸,看上去生机勃勃。

(原文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