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名著阅读。
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占大多数,此时,心中的苦闷该如何排解,是任由郁闷的心情侵蚀自己的生活,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的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1)、以上语句摘选自名著《               》,这是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___________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集子。

(2)、如果我是他的孩子,第    句话会特别触动我。这句话,让我明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虚荣
                                                                                                              麦家
        ①有熟人之子,个性温良,成绩中上。去年中考前,父母照他意愿许诺,倘若考上重点高中,奖励一辆价值上万的山地单车。有此诱惑,少年奋发图强,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天道酬勤,好运降临在这位少年头上:他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父母痛并快乐地兑现了承诺——足足耗去全家一个半月的收入!我闻讯想当然地认为,他家公子定是一位爱好运动的阳光少年,为此欣然又自责。因为本人常鼓励自己去户外运动,却总是有始无终,相形见绌啊。
       ②约半年后,我去他家,发现少年曾经梦寐以求并为之悬梁刺股的单车竟与一堆破烂为伍,被灰尘浸在储藏室里。我不免感慨,如今孩子的功课真繁重,连一点户外运动的时间也被吞噬干净。少年否认,说他其实不爱运动,再说他家离学校太远,骑车上学也不现实。
       ③我问:“那你当初干吗要买如此昂贵的单车?”他答:“同学们都有这种单车,我没有,面子上过不去。”原来如此!他用父母一个半月的血汗钱交换的不是爱好,也不是用途,而是攀比,是面子,是虚荣。
       ④同等情理之事,在国人几千年历史上并不鲜见,如今似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生死事小,面子事大。于是乎,满大街的LV(路易·威登)、CHANEL(香奈儿)、PRADA(普拉达)、DIOR(迪奥)、APPLE(苹果)……真真假假,满目山寨,虚荣的行刑队酿造出香飘全球的集体印象之酒,迷惘了他人,也灌醉了自己——但我这么说的意思不是要老生常谈地批判什么,我要说:这是另一种哲学的发言。我们暂且不论少年的虚荣是否存在意识的平胸或者人生观的厌食症,客观上,虚荣成了白热的滚烫决心,激烈地喷涌出几何、化学反应、阅读理解,以及牛顿第一二三定律,替他叩开了重点高中的大门。只是,非常遗憾,我想知道,他为豪华的单车而战,感到求知的快乐了吗?
        ⑤这令我又想起一个老乡:他做建材生意,二十年由小门市而大公司,资产早已八辈子吃喝不愁,代价是他的健康在商战的酒色炮弹中成了保健品建筑的海市蜃楼。医生多次让他闲静下来,饮饮朝霞,纳纳晚凉,常与好友聚聚,常回家中看看。但他不行,静不下来,连慢也慢不下来,他的眼睛里全是对手攻占壁垒的矫健身影,他要咬紧牙关,在一个又一个熟悉的细节或者陌生的领域打烂对手的门牙和踝骨,赢得金钱与面子上的尊严和捷报。赢得了又如何?过去的一年,他曾反复向我诉苦,那样的尊重和胜利对他的生活其实早已没了任何实质意义,有的只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虚荣。
        ⑥我知道,虚荣是他最坚定的目标,最锋利的武器,捧着他的事业蒸蒸而上欣欣向荣。但事业“看上去很美”之后,他并没有得到幸福,甚至失去了更多,他现有的一切填充不了他内心的空白和饥饿,他精神的黎明和黄昏变得荒芜和寒冷 , 他感到空虚、恐惧。
        ⑦我想,在灵魂没有得到安栖之前,虚荣或许是我们前行道路上最大的动力之一,但这终究是罂粟的譬喻。坦率说,朴素的道理,我早已明了,可是我做到了吗?此刻,我也只能对自己喃喃自语:当你从虚荣中获胜之后,滚烫的内心该冷静下来,多问问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许,我们需要的都已经有了,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老词:满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图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天天都给它们浇水,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对它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的面前叹喟,皱眉,甚至责骂。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但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关于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做出拼命的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它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和生气,非常生动地展示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它像憋屈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要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嬗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个妙龄女子的脸,静静地望着我,她的身子还隐在墙后,恍恍惚惚似真似假,是邻家的客人吗?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真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奥秘和潜能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永远的朋友

【印度】阿迪提•达斯•鲍米克

罗兹•玛丽讲课生动,同学们不止喜欢而且殷切期待她的课。周一她要讲古巴比伦一首诗歌中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之间的友谊。

她开始讲解作品的主要思想时,有人举起手来。“老师,您觉得世上真有诚挚的友情吗?”

ㅤㅤ这个问题让她一怔。这意味着她不得不讲一个故事,一段在她心中埋藏已久的往事。

她朝窗外望了片刻,然后又扭头看着同学们殷切的眼神。接着轻柔地说:“孩子们,这件事是我亲眼所见。”

当年我在南美洲玻利维亚教学。

一天,有一家人搬到镇上,这家有个儿子叫约翰,七岁上下。这孩子很粗鲁,没礼貌。他来的第一天就打破了教室的窗户玻璃。他打架,撕破别人的衬衣,推搡别人,打碎物品。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周,恶行没有一丝改变。

我们去家访,但他的父母好像忙得很,丝毫不理会我们的要求,这让我觉得应该归因于父母关爱的缺失。

我让他坐在班里最优秀的男孩身旁。

他们坐到一起的第一天,约翰就把马丁餐盒的午餐吃了个精光。他过去也常常那样做,当别人为此恼怒或者哭泣时,他会格外开心。但是马丁却微笑着说:“我可以吃你的吗?我饿了。”他吃了一惊。约翰就像被这令人愉悦的请求摄去了魂魄一样 , 他打开饭盒,递给了马丁。

第二天, 约翰撕破了马丁的一页书,他相信马丁一定会大喊大叫,跟他干上一仗。但是马丁仅仅是去找老师要胶带把书粘了起来,并没有说一句难听的话。约翰再次目瞪口呆。

约翰对马丁的温和的性情失去了耐心,他用各种办法来激怒马丁。一个月后,约翰停止了胡闹,问马丁: “你哪儿来的这么大的耐心,你为什么不反击呢?”

马丁笑着对约翰说:“我不跟朋友打架。如果我知道自己能把东西修好,有其他办法解决问题,为什么要伤害别人呢?我妈常说,如果你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就会遭到双倍的报应。”

马丁的话对约翰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他静静地注视着马丁。马丁问:“告诉我,约翰,为什么你总是损坏他人的物品?你把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非朋友。”

这个问题直刺约翰的内心。他羞愧至极,眼里第一次涌出了泪水。他用双手捂住脸,然后用一种低沉压抑的嗓音说:“爸妈从来不曾关注我,他们从不跟我打招呼,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我有个如影随形的保姆,但我想跟爸妈在一起。有一回我打破了家里一个昂贵的雕像,爸爸终于站到了我面前。他训了我。可是,我很高兴,因为他至少离我近了一些。又有一天我弄坏了家里的电视,妈妈狠狠地抽了我耳光,可是至少,她接触到了我。我想只要我做了坏事,我就能有时间跟爸妈在一起。只要破坏东西就能吸引注意,那我最好就那样做。马丁,你不了解没人理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泪水沿着他的面颊流了下来。

马丁觉得很抱歉。“好了,约翰,你能向我保证一件事吗?”马丁热切地问。

“什么事?”约翰捂着脸问。

“如果我一生都和你在一起,不论艰难还是顺利,不论你是否需要我,如果我保证能给你十分的关注,你会停止胡闹吗?我可以保证我会随时支持你。”马丁紧紧握着约翰的手说。 “会,我会停止我所有的恶劣行为。”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擦擦眼泪,拥抱了马丁。

第二天,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约翰走到全班同学面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道歉,并向大家许诺,说他将会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好朋友。他向我走过来,感谢我让他坐在了马丁的旁边,我感到十分欣慰。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友谊越来越牢固。从学习到篮球,马丁方方面面都帮约翰,而约翰也确实需要他的帮助。

时光荏苒,我很高兴地看到他们的友谊在不断加深。马丁总是护着约翰,使他免遭一切可能存在的威胁。但不知怎么地,在内心深处,我总觉得约翰不像马丁那样无私,他的心底仍然隐藏着羡慕或嫉妒的情绪。

一年冬天,上午10点钟,学校的楼房开始剧烈抖动起来,是强震。鉴于高年级学生有能力照顾自己,我们就先把低年级的孩子拖出教室。

地震不时袭来。当我们到达三楼时,我看见了约翰,他趴在地上,靠柱子支撑住自己,伸手去拉谁上来。让我吃惊的是,居然是马丁悬在下面。约翰呜咽起来,抽抽搭搭地说:“如果我今天松开你的手,我将无法活完余生。是你教给了我生而为人的感情,教给了我爱与被爱。你在我生命的每一刻都给予我支持,不论那时是悲伤还是欢乐,所以你现在怎么能指望我逃跑,把你扔在这样的绝境里不管不顾?而且你向我保证过要今生和我在一起,我不会让你违背诺言,我的朋友。”

听他们这样说着,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先前对约翰的看法完全错误。地震再次袭来。等我们站稳脚跟,从边墙上方看过去,他们俩都坠落在地,头枕在血泊里,手却还紧紧握在一起。他们信守了诺言,直到最后都没有离开彼此,即使在他们坠落于坚硬地面的那一刻。

罗兹的眼角蓄满了泪水,仿佛又重新见到了那场灾难。没再多说一句话,她离开了教室。

(选自《译林》2019年1期,有删改)

回忆性散文阅读。

母亲散记 洪鸿

——写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

①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母亲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来,母亲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眼前浮现。

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疲惫的我,在异乡孤独的日子里,常常翻阅生命里那些年代久远的记忆。记忆深处,最难舍难忘、最可悲可叹的是母亲坎坷人生的辛酸往事……

④每当我想起在困顿的生活中挣扎了一辈子的母亲,想起如泉水般明澈照人心灵的母亲,想起夙愿未尝而过早逝去的母亲,我的眼泪总是禁不住簌簌而落……

⑤母亲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的名字是外公取的,外公年轻时是村里私塾的教书先生,他给母亲取名方美莲,希望母亲像莲花一样美丽高洁。

⑥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外公去世得早,母亲放弃了进私塾读“人之初”的机会,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童年时代就下地干农活,放牛、打猪草、挖野菜、上山砍柴、挑河沙等重活累活她都抢着干。母亲是长女,那时我的三个姨妈和舅舅都还小,母亲要帮助外婆一起抚养弟弟妹妹。可以说,母亲的童年是在极度困苦、贫穷的岁月中度过的。

⑦那年月,乡村里贫穷人家的女儿巴不得找个好婆家早一点嫁出去。母亲也不例外,十八岁那年,母亲便嫁给了父亲。父亲在小县城里生活,看上去要比乡村的家庭富有一些。其实不然。母亲说,她嫁给父亲时,连一床新被面都没有,更谈不上有新床睡觉了,虽然这样,但是母亲毫无怨言。那时人们都穷怕了,能求得温饱足矣。母亲之所以那么早就把自己嫁出去,完全是为了减轻外婆的生活负担。那年月,对于乡村的女孩来说,能嫁到城里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从此,母亲跳出农门,到小县城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手工业工人。

⑧母亲的勤劳能干在街坊中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上班,母亲几乎是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到西门河洗一家人的衣服,洗完衣服回家还得照顾我奶奶和我们兄妹起床,然后喂奶、做早餐。她吃完早餐就得赶紧到工厂上班,迟到了会被扣工钱。那时候他们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为了多挣点儿工资,母亲每天都是拼死拼活地干。

⑨那时候,母亲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每逢公休日,便到城外的山上去打柴火,一去就是一整天,天不亮就起床出发,晚上很晚才回家,她每次打回的柴火都够家里烧一个星期,这样一个星期就不用买柴火了。省下的钱就给我们买些必需的日常用品,偶尔也会买一点好菜为我们打牙祭。

⑩为了让我们兄妹吃好,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母亲每次在吃饭时都是等我们兄妹几个吃好,放下碗筷后,才将剩下的饭菜选择性地吃掉。偶尔有一点好菜,她也要留着送给父亲。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

⑪那一年,我小学升初中,因父亲被关进小黑屋停职反省,我虽然考县城初中成绩都合格,但就是没被录取。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焦虑不已,便带着我到县城找分管文教的殷干事。母亲流着泪对殷干事说:“是这样,我伢考初中,成绩都优良,就是因为他爸的问题,不能升学,想求您开恩帮帮忙!”

⑫结果无论母亲怎样哀求,殷干事就是不答应让我升学。看到母亲很无助的样子,我攥紧自己的小拳头说: “妈,别求他了,大不了我不上学了,还怕以后讨不到饭吃!”

⑬听了我的话. 母亲痛不欲生,说:“不求他可以,但你不能不上学,妈就是讨饭也要供你上学。我们回去再想别的办法。”

⑭这就是我的母亲啊,为了能让儿子上学,她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每每想起这段往事,我总感觉我的心被深深的母爱包裹着,整个人都沉浸在母爱的温馨里。我当时默默地告诫自己:将来一定要有出息,以报答母亲的深恩!

⑮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母亲为我操劳、为我憔悴,我的心就如刀绞一般,我听说“男儿十五立父志”,我已经13岁了,怎能再让母亲为我日夜操心呢?我当时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去挣钱,和母亲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和被困顿生活折磨得早生的白发,我对母亲说:“妈,我不想念书了,我要去乡下挣工分养活自己!”

⑯母亲转过身面朝我,双眼满是泪。那泪里包含了伤痛和愧疚,她伤痛的是自己的双肩扛不起家庭的重负,她愧疚的是未成年的儿子要到乡下去谋生,自己却无能为力。那一刻,我发现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⑰二十年后,在一个夕阳无限好的夏日,我背着行李,背着父母的牵挂和嘱咐,第一次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

⑱刚到北京不久,母亲便将电话打到我工作的报社,流着泪对我说: “伢呀,我和你爸都为你感到骄傲,你在外好好工作,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⑲从母亲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肠挂肚。

⑳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北京工作,跟母亲很少见面了。偶尔也只是在电话中简短地问候一下。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曾来北京小住过几次,可她每次都是以住不习惯为借口,住上十天半个月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说:“人老了,总是觉得在家乡好。只要你们在外面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我知道,母亲是舍不下父亲。为了心中那份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愫,她想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所以才不愿意远离家乡。

㉑今夜,我坐在窗前追忆长眠在故乡土地上的您,在异乡为您泪湿衣襟。我祈求明月为我照着故乡,向您长眠的那片土地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的母亲,三年了,我该回去看看您了!”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