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读书可戒躁  

                                                                                                               沐沂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针对      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     

(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

(4)、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

举一反三
阅读《给我的孩子们》选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②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③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④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划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⑤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⑥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他的话揭示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匹千里马。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在帮助弟弟成才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最终她们三人都以自己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文坛。贾平凹也好,勃朗特三姐妹也罢,他们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自荐”的典故相比大家都比较熟悉,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键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唤醒心中的巨人,发现自己的才能,勇敢展示自己的风采,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住校多日,小崇特别想家,课外阅读时有篇文章深深触动了他。为此他做了以下阅读笔记并打算与小德分享。请你帮助他完成。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 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  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  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 发梢,直到我的肩膀、 我的手、 我的脚下,然后 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 我的肩膀、 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 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是被那笼罩在头  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满,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避适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平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    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    点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选自《读者》 2017 年第 2 期,有删改)

【注释】①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 题。

不可战胜的夏天(李晨)

    ①我对故乡的记忆,全部是夏天的。

   ②那是淮北平原上的一个普普通通、古古老老的村庄。虽然说那时候是穷年月, 但故乡之夏给我的记忆是丰盛的。那里有我平时不知道的世界, 目光所及,琳琅满 目。我几乎在用其他所有的时间在渴盼夏天的到来。我就知道,在我暑假抵达前,它们用整个春天、初夏为我备好了一切。

   ③    以往父亲带我们回老家,汽车转火车,再加上徒步,要花上一整天。伴着傍 晚的蝉鸣,天擦黑的时候我们到    了。我一回到老家就全然顾不得斯文,我迫切地等 待沉陷。我知道狂欢季开始 了,按捺不住的欢心开始盘算着今天晚上在哪个露天的地方睡,那是第一项在自由天地的体验。

   ④夏天村里人多半在屋外过夜,除了老人、妇女。木架子撑起的绳编床,篾席 往上一放,清凉又透气。或者干脆铺在地上,平整宽敞的打麦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 睡,蚊子不多的夜里,被单也不用盖。

   ⑤星空下,夏虫声浅,我蜷缩在故园的怀里。啊,这幸福无边的夜!

   ⑥直至次 日,幸福地被太阳晒到屁股。于是起身,篾席上常会留有人形。人睡的地方是干燥的,其他地方已经微湿。原来,一夜酣眠,竟有夜露涂抹了身体。

    ⑦白天,跟伙伴们无止地嬉游。父亲因为要帮着家里做农活,无暇他顾,所以我除了偶尔写作业,其余都在疯玩。草堆、粮垛、牛棚,还有蒙着眼睛的骡子不停 在磨坊里转圈……这都是我们的欢场。

   ⑧夏天雨也不少,一场过后,会有好几天都要踩泥巴地。水泥路是城里才有的稀罕物,那时候村里没有任何一块地面是水泥的,包括屋内。雨天大家都赤脚,我开始不习惯,觉得泥巴会滑得脚心痒痒,后来越来越觉得有趣,特别是脚掌踩下去的时候,软泥浆会从脚趾之间柔柔往上钻。跟现代人形容巧克力的滋味类似,那也是一种连着心的滑爽。

   ⑨饿了,有的是吃的,树上的果子,地里的瓜,信手摘来。蝉蛹、青蛙、蛐蛐 都是野味。作为豪华回报,我也会带他们去偷爸爸带回来的装在铁盒里的饼干或鸡 蛋卷,让他们一尝至味。

   ⑩任何一顿饭都可以在几个叔叔家随机解决,青椒、南瓜、豆角,都美味。大铁锅炒菜,满屋子蒸气 , 和着菜香气、柴火的烟气一起( A )    出来 , (    B    )    出灶 火屋,从房檐向上( C )走。灶火余烬里还可以埋上嫩玉米或红薯,饭后出去玩上一圈稍微有点饿的时候跑回来寻出它们,可作为零食点心。

   ⑪喜乐是有尽头的。夏日接秋,看着村里许多果子从红熟到光秃,已经有树叶 开始随风落下,心情为之黯然。我就知道,要开学 了,我要走了。

   ⑫我每天掰着手指头计算暑假结束的时间,谨慎期待每一个未曾谋面的美丽明 天。还剩四天、三天……直到要离开的当天早上,堂弟们坐在爷爷家的门坎上,看 我们收拾,去坐他们还没有见到过的火车。他们穿着长袖衣服来,纽扣总是扣得不 齐,衣服也不干净,好像去年穿完收起时就没有洗。

   ⑬ “等着我,明年再来。”这般孩童的豪言壮语,每年都在用。我知道是一

句临别时客套的废话,他们肯定等我,我也必定再来。

   ⑭可是,终于在某一年,他们没有在原地等我,我也没有再来。我出去闯世界, 他们也开始出门打工。

   ⑮后来,每每忆起在老家生活的 日子,便觉得那是最好的童年,无以复加。它 有不需要证明的强大。

   ⑯加缪说得极是:“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安放了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