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独对夕阳美好
                                                                                              邓皓
      ①从什么时候起,我便钟爱了夕阳呢?
      ②一幕高挂的天空里,一轮夕阳托举在云层里,恬静而美好,那光泽绚烂而不炽热,如淬了烈焰的钢。而周遭的云霞蔚为壮观,编组成一块五彩的画屏。你专注于看那画屏时,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③浩然的天宇许多的时候是单调而苍白的,无数的日子太阳就一整天不肯露出脸来,所以,你去看天,没有一个时光比夕阳叠挂于蓝天更美好。哪怕日出时的那种辉煌,也远远比不过夕阳隐退时的那份沉静的壮观。何况,欣赏美丽要有一份清静、怡然的心态。在观望日出和日落之间,谁会拥有更多的怡然,还用说么?
      ④小的时候,家乡有一条河,是河却唤作沱江。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那时,我们喜欢去沱江边戏耍,打水漂,捉螃蟹,几个人一块的时候,还能划船呢!尤其是秋天,汛期之后河水退去,整个的沱江静若处子。站在沱江岸边,极目远眺,弯弯曲曲的便是一条白白的练带。你的思绪就要随着这素洁的练带翔舞开来。而黄昏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一只只白色的水鸟在亮翅斜飞,时而掠过水面画出一圈圈涟漪,无穷的自在。而这时夕阳总是倒映在清澈而静寂的沱江里。远远望去,便函是一团火球在五彩的光波里沐浴。我们心里感受着这无穷的美好,却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王勃就吟诵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了。那时,小小的我只知夕阳的美丽,却无论如何不知道在夕阳里寻觅一份美好的心境。犹如那时候生活在乡下的我,看着父母从田间归来,脸上总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神情。我以为是他们自己心里有什么快乐了,却不知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踏着夕阳归来的那份心情。
      ⑤待我慢慢长大,我才知道人类生命中一半的美丽来自于对自然景观的留意和欣赏。我不敢想像天空没有日月星辰的轮回会是什么模样?季节没有春夏秋冬的变迁会是怎样的萧索?树木没有春华秋实的更替会是怎样的荒凉?我于是开始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而这份留意让我发现了人生原本充满着好丰富的情趣!也许是作家大都喜欢孤独和宁静,我是极其喜欢在夕阳里沉思遐想的。面对一轮夕阳,端坐在阳台上,或者散步在郊野,让桔红色的光波在周身沐浴,摊开手来,握一把暖暖的夕阳,你便能找到“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了。而正是在这种恬然的心境下,你的思绪便纷纷扬扬地散开来,那份情境沉浸而美好。你呆以想像卢梭的名著《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或许其中最奇谲的灵感和哲思就来自于夕阳下的思考呢!
      ⑥有时候,我会被人生的一些不如意弄得情绪低落,而这时候最是我独对夕阳沉思的时候。那夕阳虽然静默不语,却以她博大和壮观的内蕴扩展着我的心胸。人生难免有失意和挫折,就像这夕阳如此美好,也有消融在天际的时候。而自信的人儿不是乐观地道出了一句“夕阳今朝落下去,明朝依旧爬上来”么?我于是更加喜欢在夕阳里审读人生,去用心感触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我把独对夕阳的静思看成是对人生的一种参禅。
      ⑦是的,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所以有人说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何况,我真是一无所有的时候,我还可以在自己的居室里独对夕阳的美好。甚至,我可以对那轮夕阳说:你整个儿就是我的呢!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⑧于是,一些简简单单的日子里,我不惧怕贫穷的劳碌,我庆幸,我能以一颗丰盈的心小心地爱着我拥有的生活。

(1)、通读全文,概括“我”所钟爱的夕阳有哪些特点。

(2)、阅读第④段,简要概括“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原因。

(3)、请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②而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4)、写出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含义及作用。

(5)、“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黑暗中的花香
                                                                                                                                    石兵
         五岁那年他失明了,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
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他似懂非懂,却突然雀跃了起来,妈妈没有骗我,天上真的有乌云呢,有雨落在我手背上了。母亲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紧接着,有更多的雨落在他的手背上、脸颊上,雨水咸咸的、涩涩的,那是母亲的眼泪。
        黑暗中,他的听觉变得异常灵敏,甚至能听到一朵花开放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角落中传来细微的“噼叭”声,于是摸着墙壁走到角落,他伸手轻轻触摸,发现那儿有一盆植物,一股香气随着他的触摸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淡淡的无可名状的味道,像是光明的味道。
        母亲告诉他,那是一盆菊花。从此后,他爱上这盆花,他触摸它的枝叶,会感到凉润沁心,聆听花开,则会在心中打开一扇门,恍惚中,有一束光注入他黑色的世界。时光的流逝静寂无声,他渐渐顺从了黑暗,没有了最初的恐惧,反而变得有些依恋起来。直到有一天,父母告诉他要上学了,那个学校很好,虽然仍然黑暗,却充满了花香。
          随着父母跌跌撞撞走出家门,听到大街上车水马龙的声音时,他的身体变得僵硬起来,他感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在自己身上,那温暖有些燥热,令他平静的心剧烈地跳动。
         他进入的是一所盲人学校,果然如父母所说,这儿充满了淡淡的花香味道,在穿过一段坑洼不平的林阴道时,他感觉到阳光忽明忽暗,他紧紧握住父母的手,害怕自己会迷失方向。那一天,他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房间,然后,他听到了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叫他的名字,你好,请坐下吧。
         他坐了下来,父母不知何时松开了手,他无所适从地四处摸索着,突然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桌子,这时,他嗅到了一股熟悉的花香,循着花香探去,果然,家中角落里那盆菊被放在了桌子的一角,在熟悉的花香环绕下,他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然后,他听到四周传来了他异常熟悉的声音,那是一种呼吸的声音,只有身处黑暗之中的人才会那样呼吸,细微、悠长、平静……
       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与他一样身处黑暗的年轻人,他学会了许多,生活能自理了,可以用盲文阅读书籍,甚至可以在操场跑道上与人赛跑。他逐渐长大了,有了很多朋友,他觉得黑色不再是单调而封闭的,相反,黑色是深邃而包容的,他热爱上了生活,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另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光明。
          每天的课程很多,但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伺候桌上的菊花,老师告诉他,这种菊花叫作墨菊,虽然朴质无华,却端庄稳重,在花的世界里,墨菊惬意舒缓、洒脱娴静、隽永鲜活、醇厚如酒,将其融汇到心境中,会凝聚起一份自然天成,飘逸出一份清绝品格。
       他听得悠然神往,心中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也要做一朵墨菊,在黑暗中散发出淡淡的花香,把平凡的生命沉淀成一杯醇香的酒。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
        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每天来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放慢了车速。“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
       这里地处城市边缘,是难得的清幽静谧的所在,被我称为“闹市中的桃花源”。绿柳婆娑,是北国春曲上第一个音符,轻盈盈跳跃着,弹拨着每一缕春光。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与第一抹春光相遇。
       在这里,能够谛听到春天脉搏的跳动。我曾经以为,我的春天就是为了与这一坡浅绿相逢,不然,我宁愿永远睡在安闲的冬天。我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语言来歌唱这片柳林,也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色彩来描画柳林,然而,我的声音是如此单调和造作,我的画笔是如此干涩和枯竭。在自然面前,我是失语的。唯有缄默,才可以听到一抹新绿带给我的怦然心动,才可以听到春天蹑足而来的轻音,才是对和谐宁静的自然最好的馈赠。
       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柳条已经变得柔软起来,柔梢披风。细细的柳树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若含羞的少女。柳色新新,还未成翠色,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视线穿过这片浅浅的柳烟,见远处散落着烟村四五家,分明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
风也越来越软了,不久就会春色缤纷。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柳林不远处就是一片桃林。这个时节,离桃花开还早着呢。不过桃林也显出不甘示弱的样子,正在努力地生长着,孕育着。不久,桃花一开,就可以同柳树一样装点春光。是柳色,牵出了第一朵桃红。
        所有的树木中,我以为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所以,柳树一直是画家和诗人所喜爱的。试想,自然界如果没有了柳树,画家的构图该是多么乏味和单调,诗人的妙笔又怎能够字字生花呢?如果没有柳树,似剪春风又怎能裁出一树碧玉?
       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它只沐浴着阳光,历经着风雨,悄然增添着生命的年轮。柳常常是人们无心栽种,自己巧借自然之力,成行成荫。我途中的这片柳林,好像不是刻意栽种的,却也整齐。日日月月,每天经过这里,静观它们一岁一枯荣,在风雨中岁岁年年挺立。
      “慢慢走,欣赏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停下来。停下来凝视碧蓝的天,直到心灵澄澈如一潭静水;停下来醉在这美丽的柳色中,静静等待光阴一寸一寸流走,直到地老天荒。多么让人沉醉的柳林!
       谁说春风是没有颜色的?当你远远地看到一层柳烟萌动,就看到了春风的颜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比,是一门学问

      ①“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们之间“比”成绩,“比”品德;在社会上,人们之间“比”地位,“比”权势;在超市里,人们“比”质量,“比”价格……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于用“比”这把双刃剑的人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善于用的人则可能伤害到自己。因此,如何“比”,是一门学问。

      ③客观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启迪和成功。只有理智地“比”,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

      ④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迅速被大家熟知的莫言,就值得我们学习。在其写作生涯中,他的内心就有“两个要点”,其一是分析一些知名作家,研究其大红大紫的成功因素;其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农村生活中找灵感,让文风愈加独成一派。现今很多作家将赚钱和功利放在首位,成了所谓的“市场作家”,什么畅销,就写什么;还有的作家为了博得关注,沉迷于风花雪月、野史风韵。莫言就是善“比”的典型,知道自己应该比什么,是销量、关注度、名利、掌声,还是文学著作本身的意义,相信莫言内心总有一把标尺。

      ⑤缺乏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人生的空白和遗憾。和别人进行“比”较后,自己仍没受到任何启迪和进步,这样的“比”就是盲目的,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诉人们,秦朝实力雄厚,阿房宫的建造更是雄伟壮丽,秦始皇满以为这样就会稳坐江山万载,不曾想,一个陈涉起义就让一切土崩瓦解了。“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代统治者比而不鉴,所以悲剧才会不可避免地重复上演。

      ⑥不顾实际地“比”,带给我们的是诱惑和伤害。现在有些学生就存在着一种不良风气----攀“比”,且愈演愈烈。媒体也偶有报道过一些学生举办豪华聚会,开着名车,穿着名贵礼服,排场浩大。这些学生“比”的不是成绩和素质,而是吃喝穿戴、时尚享乐、排场,无不让人惋惜。校园里应该是最纯洁的圣地,可攀“比”之风,丧失了本来的纯真、质朴和善良。

      ⑦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不恰当的“比”,选择理性的“比”。对待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将“比”变成自我奋进的动力,使“比”成为我们顺利到达成功彼岸的助推器。

      ⑧该“比”的时候,我们绝不怯懦;不该“比”的时候,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牵绊。

      ⑨总之,“比”是一门学问。只有善“比”者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心远地自偏之境界的美妙。“比”出思想,“比”出境界,“比”出风采,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人生高度!

阅读《太阳和霓虹灯》,完成下列各题。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像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像,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④“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的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⑧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⑪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⑫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⑬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⑭“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⑮“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

    ⑯“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⑰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⑱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