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十分危险),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造成当时中国“国势岌岌”局面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神圣抗战”主要是指抗战中的哪两次重要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地位各是什么?依据教材归纳两次战役的共同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

材料一   1927年以来,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更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最终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材料四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俄乌冲突仍在继续,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