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因为在它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②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适应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要求。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选出以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的新一届人民政府,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这是极富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加速我国现代化的建设。
      ③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记得60年代初《科学家谈21世纪》出版后,一些人把书中的描绘当作科学幻想。但曾几何时 , 什么机器人干活,太空遨游之类,早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即“克隆”技术)等,又反映现代科技的新发展。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④值得庆幸的是,一批热心少年科学普及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放眼祖国的未来,从加强和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需要出发,投注了许多精力和心血,为青少年朋友编撰了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该书文字简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查阅,全面介绍古今中外人类科研成果、科技精英及主要科技知识,小读者们阅读之后定会受益匪浅。
      ⑤青少年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令人羡慕的新一代跨世纪建设者。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做出新成就。

(1)、解释画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科盲:________________
曾几何时:________________
投注: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第①段,文中“从一定角度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3)、选文第③段列举了如 “机器人干活”、“太空遨游”、“电脑网络全球通”、“克隆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结合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请你再列举出两项现代高新科学技术。

(4)、阅读课文第③段,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政治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爷爷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5)、阅读选文第④段,小结一下《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你读过这本书吗?如读过,请谈谈你的读后感;如没读过,希望你能读读,相信你定会受益匪浅的。

(6)、阅读选文第⑤段,你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年轻一代、跨世纪的建设者,谈谈你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爱科学、学科学,为祖国做贡献。

(7)、通读全文,揣摩一下苏步青爷爷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全文为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王思磊

    ①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 “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②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③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这一超临界翼型(1)。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 , 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④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⑤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⑥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⑦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 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⑧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注】(1)是一种高性能的跨音速翼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堂课

老舍

    ①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须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②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齐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③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④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⑤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⑥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

(节选自《四世同堂》)

主题六拓展训练 “探险”主题阅读

〔甲〕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意大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92年 10月 21 日,星期日。 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任何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

这座岛屿比其他的岛屿更加美丽富饶。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荫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到处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住。这里的鸟类和我们国家的鸟类看起来极其不同。还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树上长满果实,香味使人垂涎欲滴。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的标本。在湖周围视察时,我们发现了一条蛇,它逃到了水里,我们一直跟着它,因为水不深,最后用长矛把它捉住了。这条蛇有七指长,我估计这一带还有很多这样的蛇。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十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

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1里格约合4.8千米)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下令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人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了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认为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那些印第安人称这个岛为寇芭岛,说那里有很多大船和海员。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那个岛也很大。

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查,并且根据是否发现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些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

(选文有改动)

〔乙〕归来的沙克尔顿

①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乘木船离开伦敦,赴南极探险。沙克尔顿根据家庭的座右铭“坚毅必胜”,把木船命名为“坚毅号”。

②12月5日,“坚毅号”离开南乔治亚岛。 第二年的1月 8日,“坚毅号”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德尔海之后,就身陷冰川之中而动弹不得。并随冰川漂移了十个月,经历了南极长达数月的漫漫严冬。就在夜夜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船只最后也被巨大的冰坨压毁。10月 27 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11月8日,随队摄影师赫黎冒险潜入困陷冰海的木船,抢救回部分珍贵的底片。11月21日,“坚毅号”沉没。

③他们尝试徒步横越布满冰雪的大海,但每天行程连三千米都达不到,体能消耗却无比巨大,最后沙克尔顿毅然决定放弃前行,就在浮冰上扎营。

④在食品、衣服、遮蔽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中整整露营了五个月。这五个月中,为了鼓励船员的斗志,在与船员同样身心疲惫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仍然谈笑风生,并时常在冰川上翩翩起舞,而这时,他们所有的食品几乎都已吃完,只能靠企鹅肉和冰雪维持生命。

⑤当探险队员随冰漂浮到开放水域后,他们立即用弃船时抢救出的三艘小救生艇,经过七天艰苦的海上航行,齐心协力勉强到达荒芜的大象岛。 由于大象岛是一个远离航道的无人的岛屿,留在那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⑥眼见船员们的体能和精神都濒临极限,沙克尔顿知道不能再等了。 1916年4月 24日,沙克尔顿决定与另外四名船员乘坐“加兰号”救生艇开始一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自救行动,目标是横渡约1300海里波浪滔天的海面,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

⑦5个人在狂风怒浪中航行了17天,“加兰号”奇迹般地到达了南乔治亚岛人迹罕至的南岸。 因风浪太大,“加兰号”无法靠岸,他们不得不继续在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儿又好像要沉入海底的救生艇上苦熬一个晚上。

⑧但是,捕鲸站设在南乔治亚岛的北岸,几个面带冰碴,手脚被冻得几近麻木的人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仅靠一根绳索、两把冰镐,在留下两位体弱的队员后,另两位队员随沙克尔顿在30小时内奇迹般地横越了42千米被认为连飞鸟都不能飞越的高山冰川,走过了从来无人涉足的南乔治亚岛内陆,准确抵达北岸的捕鲸站。

⑨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3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 , 发问道:“你们是谁?”

⑩走在最前面的人开口说话:“我是沙克尔顿。”

⑪深知此行并认为“坚毅号”已无任何生还希望的捕鲸站站长,一个壮如铁塔的铮铮汉子闻言转身掩面而泣。

⑫这一天是 1916年5月 20日。

⑬5月23日,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急不可耐地接回留在南乔治亚岛的两位队员后,又借船开往大象岛去营救留在那里的23个船员。所有的人都劝他留在捕鲸站休息,由别人前往营救,但沙克尔顿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一定要亲自去,因为他出发前答应过他们。

⑭8月30日,当第四次出发的营救船只终于靠近大象岛时,心情激动的沙克尔顿两眼直盯着前方,当隐约有人影可辨时,沙克 尔顿便急着 清点 人 数:1、2、3、4……23。

⑮“他们都在那里! 他们全都在!”

⑯沙克尔顿因狂喜而泣,回头向营救船上的人们反复大喊:

⑰“他们全都在!”

⑱“他们全都在!”

⑲“他们全都在!”

⑳沙克尔顿终于如约接走了当初留在大象岛上的23名船员。

㉑从 1914年 8月1日起航,到 1916年8月 30日救出所有队员,这一个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

㉒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

(选自《乘危历险》,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夏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创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停叫蚰子”,那真是“停”,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呢!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岁朝清供》三联书店2011年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