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别把我当陌生人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②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③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⑤“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⑥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⑦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⑧“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⑨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⑩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11 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12 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13 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想给孩子零食时,→快到终点站时,→ 与小姑娘分手时,--。

(2)、文中第⑼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加下划线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4)、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有一种尊重叫平视
        ①屠格涅夫有篇著名的散文诗叫《乞丐》,写他在街上遇到一个衰老的乞丐,很想有所施舍,可搜遍全身口袋也没找到一钱一物。于是,只好紧握着乞丐伸出来的手说,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乞丐也握了握屠格涅夫变冷的手,微笑着说,您能握着我的手叫兄弟,这也是一种施舍,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②人类自从进入社会形态后,便开始有了等级划分。这种等级秩序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最为明显,也更加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现代社会主张人人平等,从法律上废除了等级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根除了等级差别,更不意味着根除了等级观念。萧伯纳在莫斯科度假时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并同她一起玩耍。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大作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姑娘娜塔莎。这件事对萧伯纳的震动很大,他感慨地对朋友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在人格上他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③在这个世界上,尊重或鄙视一个地位比你高、活得比你好的人容易,尊重或关爱一个地位比你低、活得比你差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位企业家见一卖铅笔的小贩衣衫褴褛,顿生怜悯之情,把一元钱丢下来就走了。后来觉得不妥,回身从卖笔人那儿取出一枝铅笔,抱歉地解释自己忘记拿笔了,并且说,你我都是商人,你是卖家,我是买家。一年后的一次商务洽谈会上,一位穿着考究的商人认出了这位企业家,自我介绍说,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就是当年那个卖铅笔的小贩。是您给了我做人的自尊和创业的勇气,如今真的成了一名小有成就的商人。
        ④人生天地间,原本并无尊卑贵贱之分,因世俗社会的打磨和熏染才变得势利起来。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要么仰视,要么鄙视;见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要么俯视,要么漠视。这种心态一旦固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法门寺》里的贾桂,明武宗让他坐到身边的椅子上说说话,贾桂回答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作怪,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平视,往往不那么容易。
       ⑤在高山大川面前,人们仰视或俯视,这是欣赏视角的需要;在人际关系中,人们要坚持平视,并使之成为习惯,这是维护自己和他人尊严的需要。惟平视才能客观、公平,惟平视才能达观、无私。平视,于己是一种自信,对人是一种尊重。所谓“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这也应当成为做人的一条道德底线。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王兆贵)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
秦文君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有对立面,总是心平气和。不过爸爸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
②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干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了。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做逃学的坏孩子。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⑦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爱,有父母之爱,有师生之爱,也有家人之间的爱,还有各种生活在周围的人的爱,也有读者的爱。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在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枝枯萎的康乃馨,那是5年前的母亲节,我为母亲准备的礼物。
②那年我刚从乡村到县城读书,在同学们大谈母亲节的时候,我一片茫然。从他们的谈论中我得知,母亲节最好的礼物就是送一枝康乃馨。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事了,知道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母亲单薄的肩上,供我跟姐姐上学很艰难。 我生平第一次做出决定,在母亲节的那天,我要送一枝康乃馨给劳累的母亲。我不禁为这个决定而自豪,于是,提前两周我就开始节食了。
③母亲节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不停,我只得小心地把花捧在胸前,生怕把它弄坏。康乃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多想此刻就让这丝清香飘到母亲的身旁,让它表达孩儿的一点心意;但母亲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我该怎样跟她说呢?经过几个小时的煎熬,总算到站了。
④下了车,还要走好长一段山路,那熟悉的村庄才映入眼帘。为了避免不知情的人笑我一个大男孩还买花,于是,我把康乃馨藏入书包里。刚到村口,恰好碰到母亲从田地里回来,背上背着沉重的柴火,手里还拿两把锄头,不用说有一把是帮父亲拿的。 中午天气很热,母亲现在才回家吃午饭,想必地里的活儿一定很多。 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想到节日中的她还是跟往常一样忙碌,我不禁鼻子一酸,连忙跑过去背柴火。母亲乍一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紧张地问道:“二娃! 怎么回来了,没钱花了吗?”我忙摇头说:“不是,我是回来看您的。”母亲这才舒展开眉头正色道:“看啥子哟, 车费蛮贵的! 看着母亲满是汗迹的脸庞,一身粗布粗布衣服、沾满泥巴的布鞋,想到此刻城里那些母亲正在孩子的陪同下逛公园,(a)我心里一阵酸涩。要不是为了送我到县城最好的学校上学,母亲也不用这么辛苦。今天是母亲节,在我看来,就算把花店的康乃馨全买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
⑤那段时间正是农忙,到了晚上母亲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我刚准备把康乃馨拿来送给母亲,她却摸着我的头说:“二娃,,头发这么长了,妈妈给你剪一剪,这样又可以省下3块钱来自己用了。”我无奈地笑笑,母亲的理发技术很业余,可这十多年来,她从我头上也练出了些手艺,虽然没有城里的师傅剪得好,但笑我发型的人也确实越来越少了。看我有些不乐意的样子,父亲在一边指着自己的头插话说:“你母亲的技艺又提高了不少呢, 瞧我这片‘自留地’也放心地承包给她了。”我只好坐下,母亲一边剪一边又唠叨开了: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钱要花在刀刃上;又说今天我不应该回来,往返的车费就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b)我听着听着,泪水情不自禁润湿了双眼:“妈,今天是母亲节,我真的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母亲的剪刀在我的头上停了一会儿,我不敢回头,但是我猜想,她脸上肯定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出乎意料地,母亲没再责怪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说:“二娃,只要你惦记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什么母亲节,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⑥那天我最终没有把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从那轻轻的叹息声中,我体会到自己并未真的懂事,也没能读懂母亲的心,爱有许多种,但亲情却尽在不言中。或许对别人而言,母亲节送一枝康乃馨意味着温馨,但对于我来说却意味着不成熟。
⑦我把那枝康乃馨夹进了日记本,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献给深爱着我的母亲。以后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把那枝枯萎的康乃馨翻出来看看,每一次耳边都萦绕着母亲那句朴实的话:“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阅读下面两个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手机响了

    ①周末,女儿和儿子从外地回来,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忙,不时有电话找,刚接完一个电话,手机就又响了。

    ②她插不上话,满是艳羡地说:“看你们忙的,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响过呢。”儿子笑:“妈,你一退休老太太,谁会找你呢?再说我们给你打电话又都是打座机,那个接听方便,还没有辐射。“可我的手机一次也没有响过。”她好像在为手机委屈。

    ③儿子和女儿在省城工作,平时都很忙,一个多月回来一次。她有时真怀念他们小时候。那时孩子像依人的小鸟,她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小嘴还吧嗒吧嗒地说个不停。一转眼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展翅飞走了。但现在,她的手机就像窗台上的盆花,只是装饰,她多想让手机响一次呢。

    ④那天,她去超市买菜,出了小区才想起手机没带,急急忙忙赶回家拿,老伴说:“你那手机又没人打,不拿还碍什么事吗?”“万一呢,万一孩子找。”她把手机放进口袋,又捏捏袋口,这才放心出门。

    ⑤她在超市挑选青菜的时候,手机忽然响了。她急忙拿出来接听。超市人声嘈杂,她听见电话那边说:“妈,我中午晚点回来,可能十二点多才能到家。”原来是女儿啊,她嘴边露出温馨的甜笑:“好好好,我正买莱……那中午咱就吃香菇肉馅饺子,你最喜欢吃的。”挂了电话,她乐滋滋地想,今天手机真是拿对了,要不,这多耽误事。

    ⑥她匆匆忙忙买了菜,匆匆忙忙赶回家,开始和面、调馅,还不忘数落老伴差一点造成大失误。中午12点,白胖胖的饺子包好了,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她打电话问女儿:“快到家了吧?”

    ⑦女儿说:“妈,这两天我在北京开会呢,这刚散会。正要去吃饭呢。”“嗯?”她一愣,“那你上午打电话说中午回来……”女儿笑了:“我没有呀,那肯定是有人打错电话了。”是有人打错了吗?她狐疑地拿出手机翻看,果然是个陌生号码。

    ⑧“女儿什么时候到,现在下饺子吗?”老伴还不明白事情原委。“唉。”她摇摇头,看着手机轻轻地叹了口气……

    (作者:邓迎雪。有删改)

    [乙]等电话

    ①日已西沉,归家的人步履匆匆,可老周依然坐在村口的凉亭里,他手里紧紧地握着一部老人手机,眼睛盯着屏幕出神。

    ②“晚了,赶紧回去整吃的吧!”路过的老刘催道。老周咯咯咯地笑,却不言语。“还在等儿子电话啊?”老刘问道。老周点点头,可眼睛一刻也没离开手机屏幕,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都过这么久了,他一次都没打过电话,你就别瞎等了,他不会打给你的!”老周不信:“他说了会打的,一定是这里信号有问题。”老刘摇摇头走了。

    ③过年时,老周的儿子从外地回来,给老周买了部老人机。老周拿着新手机左看右看,不停地抚摸着。儿子一边教他怎么使用,一边说:“爸,咱们家位置太偏,信号不好,为信号好。”好。电话是打不进来的,我们也打不出去。得到村口那打,那里比较开阔,

    ④出年节,儿子要返城了,临走时说:“爸,以后每周六我给您打电话,您到村口的凉亭那里接听就可以了。”老周听了,连忙点头。

    ⑤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周六,老周早早地来到村口的凉亭里。邻居们见了,都很惊讶:“老周,这么早就出来了呀?”老周满脸笑容:“可不是,今天周六,在等我儿子电话呢!”邻居们听了,都赞老周的儿子懂事、孝顺。

    ⑥然而,老周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接到任何一个电话,心想:可能这周儿子太忙了,等下周再看看。这样想着,他依依不舍地回家去了。可是,第二周,老周依然没有接到电话。他又想:是不是自己去得太晚了,以至于错过了儿子的电话?第三周,天刚蒙蒙亮老周就来到凉亭里等电话了。然而,一直等到晚上还是没有一个电话。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起,老周就干脆每天都来到凉亭那里等。渐渐地,邻居们不再询问了,大家习惯了老周的等,也都知道老周在等什么。

    ⑦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包粽子、采艾草,可老周的家里依然冷清清的,他依然守在村口的凉亭里。

    ⑧黄昏,老周眉头紧锁,握着手机失望地迈出凉亭。就在此时,突然背后传来一声“爸”,老周转过身,一个身影正奔他而来,定睛一看,是儿子!儿子来到老周面前,脸露不悦:“爸,您怎么老关机呀?”说着便把老周的手机拿过来,一看,手机是黑屏的。

    ⑨原来,自儿子走后,老周一直都没有给手机充过电……

(作者:林金石。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