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历史年代标尺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中的年代标尺,填写下表对应的内容
侵华战争 | 不平等条约 | 对中国的影响(危害) | |
A | |||
B |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 ||
C | |||
D | |||
E | ![]() | 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材料一 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1842年8月29日 | 1895年4月17日 | 1901年9月7日 |
材料二 一个悲壮的故事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线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三 一个争议的历史人物
张学良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兵谏”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该事件。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一个时代责任
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XXX中学学生的作文》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