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九步之暖
①我负责的1136号病房里来了新病人,叫露露,是个小女孩儿。她的到来让一向沉寂的病房有了笑声。只有15岁的少年一哲,依旧躺在床上看自己的书,一言不发。
②露露入院第三天,医生确诊她得了生存率很低的骨肉瘤。拿到诊断结果之后,露露的妈妈守在女儿床边,紧握着熟睡中的女儿的小手,黯然垂泪;露露的爸爸站在女儿病 床前如灵魂出壳般,目光呆滞,反应迟钝。
③但对此一无所知的露露还是孀居样快活,她常常隔着一张床和一哲说话,问这问那。有时,露露甚至要爸爸把她抱到一哲的床上,看一哲画画,让一哲给她讲故事。自从有了露露,一哲明显开朗了许多。
④一哲这个一米八二的大男孩,在打篮球摔倒后,膝关节肿痛,到省医院就医,被确诊为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由于病情严重,医生要对他进行截肢手术。
⑤巨大的打击使一家人几欲崩溃,这个能将乔丹的篮球生涯讲上几天几夜的大男孩,更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如一头受伤的小豹,愤怒地嘶吼咆哮,拒绝截肢。然而当父亲颤抖着身体,跪在床前哀求儿子配合医生治疗时,这个暴戾的男孩的固执倔犟瞬间土崩瓦解,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汩汩的泪水像永不干涸的小溪,爬了满脸满颈。父子俩终于达成协议:父亲送一哲去天津肿瘤医院,如果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医院的诊断和省医院一致的话,一哲答应接受医院的所有安排。
⑥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已经快12点了,许多病房都熄了灯,我正在护士办公室里看书,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哲的父亲,用轮椅推着一哲。一哲的父亲问我:“一哲是不是可以短暂地走几步?”
⑦一哲笑了,腼腆地说:“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
⑧一股异样的情愫在我心头迅速地涌起,我扭头去看一哲的父亲,一哲的父亲冲我点了点头,低声地说:“护士长,求您,答应孩子吧,我量过,从一哲的床到门口,只需要走九步……”一股殷殷的温润漫过我的心,我轻轻地俯身,拥抱了一哲。
⑨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让护士把轮椅放在门口,然后走进1136号病房,大声地对一哲说:“祝贺你小伙子,你的病完全好了,终于可以出院了。”听到我的声音,一哲站起来,看上去神清气爽,英姿勃发。一哲笑着和众人说再见。
⑩露露躺在爸爸的怀里,一脸羡慕地对一哲说:“一哲哥哥,等我也跟你一样把病治好了,就让爸爸带我去你家,你答应过我的,一定要带我去看大海哦!”一哲笑着点了点头,“露露,听医生阿姨的话,你一定要坚强,记住,我在大海边等你哦!”
⑪众人有说有笑,露露的父亲搂着女儿,下巴抵在女儿的头上,一言不发。这个知情的粗犷男人目送着一哲离开,紧咬着嘴唇,大口大口叶喘着长气,不让眼泪掉下来。一哲向露露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只走了几步,众人便不约而同地从后面围拢上去,用人墙挡住了露露的视线。没有人愿意让小女孩儿看到,那个少年走到门口,满头大汗地扑向轮椅时的痛苦模样。我在一个15岁少年的背影里泪流满面。
⑫这个坚强的少年,面对噩运,不是悲伤地无所事事,绝望地将痛苦的尘屑撤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是选择在疼痛中开花,将暗淡的际遇转变成生命中灿烂的瞬间。
⑬那一天,那个少年,用他的九步之暖,温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将大家灵魂里的某根弦,轻轻地拨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B、文章对露露爸爸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他乐观的性格。 C、文章④段运用了插叙,交代了一哲入院的原因及严重的病情。 D、一哲的“九步”既温暖了露露,又温暖了众人。
(3)、选文⑤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一哲怎样的心情?

(4)、选文⑦段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5)、比较下面的原句和改句,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说说理由。
原句:一哲向露露挥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
改句:一哲向露露挥挥手,然后,向外走去……

(6)、读了选文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出两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紫檀的特性
                                                                                                          马未都
        在硬木家具中,紫檀有着什么样的特性呢?首先它的外形是沉穆雍容的。木头开启、打光以后,色非常沉静,这是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它从视觉上取悦于人,这种光泽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而是闪着一种金属的光泽,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的时候,才能感受到。
         其次,紫檀没有太大的料。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偶尔有大的,但是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所以俗称“十檀九空”。紫檀长大了以后,内心是空的,会腐朽,所以常常不出材料。材料少,因而显得更加名贵。
        紫檀的第三个特性是它的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木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会打不开,挤着什么的,这都是因为变形,遇冷收、遇潮胀,木头都有这个个性。紫檀的变形率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第四,紫檀的纤维非常细,适合雕刻。它有一个特征,叫“横向走刀不阻”。所谓“横向走刀”就是在树的横断面雕刻的时候,跟它竖的木纹感觉差不多。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必须竖着,叫“势如破竹”。你横看试试,当你横着给一刀,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紫檀没有这个毛病,紫檀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它特别适合柔韧的雕刻。紫檀的优点在它雕刻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当它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就像是冲压出来的花纹。我们看到有些优良的雕刻,看上去给人的感觉都不像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这种感觉是其它木头达不到的。这都是它内在的好处。由于它的这些内在的好处,才使它稳坐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紫檀还有药用作用。《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紫檀,咸,微寒,无毒,主治: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简单的说,我们家这把紫檀椅子,砸碎了都能卖药铺去,你想它值不值钱?它有这种潜在的价值感。
         紫檀,清代使用最频繁。清朝宫廷用了100年的时间把清宫里的家具都换成了紫檀。我们今天上故宫里去看,你趴在任何一个地方,透过玻璃看到里头都是紫檀家具。紫檀在雍正、乾隆年间使用十分慎重,宫中有大量的记载。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五日,郎中海问怡亲王,紫檀木用得差不多了,能不能再调一点过来。这说明当时使用紫檀需要打报告,等待批准。怡亲王说:“准行许,尊此。”意思是说“我同意,你们用吧!”清宫中这种纪录比比皆是。当时每用一次紫檀,都要一层层打报告。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使用紫檀的时候,也非常心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文章选入时有删改。)

梅寒

    老槐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小院门口右侧,连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树下,是人们的乐园。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过日子,要有人气。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热闹的人气中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地啜。老张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他挺感激那棵老槐树,也待它好。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一棵树的寿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

    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脚楼,搞农家乐。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老张的儿子嗅觉灵敏。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挪,只有死。不挪,也是死,得锯掉。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

    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

    那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他发现,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雨夜。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

    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爸,你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爸,我对不起老槐树啊……等养好了伤,我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

    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痰不徐地告诉他: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树也有生老病死嘛。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看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靖、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之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的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⑵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⑶“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⑷①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②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③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④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势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⑤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⑸步下秋山,透过“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难面有一面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伞

    我的一幅画《雨伞》竟在一家有名的博物馆的画展里展出了。人们的评论是:构思新颖,线条勾勒有力,描写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场景十分逼真。作为一个业余美术爱好者,我也为自己的崭露头角而欣喜。

    我这幅画的主要题是母爱。画面是一个雨天,天黑沉沉的,墨云翻滚,向大地压下来,雨脚如麻,倾盆滂沱,地上坑坑洼洼注满了雨水,水面溅起了无数水泡,在这灰暗的背景下,浮动着彩色明丽的雨伞,遮着一稚气未脱、花枝招展的十一二岁俊秀姑娘。母亲全身都在雨中,淋得像个落汤鸡,而女孩,在母亲的大伞的保护下,滴水不沾,衣服仍有棱有角。小女孩仰头望着母亲,一手抚着母亲湿漉的衣服裹着手臂,面部表情激动,口角张开,像是说:“妈妈,您还在发烧呢,您自己为什么不张伞呢?”母亲病态恹恹,却含着笑,张着嘴,像是在安慰女儿;“傻孩子”,妈妈是大人,不要紧,你人小,挡不了这冷雨的浇淋……”

    画展的一天,我在自己的画前呆了许久许久,听着观众的赞誉,我眼睛模糊了,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顺着面颊滚下来。我心里在呼喊:“妈妈,妈妈,我多么希望您现在在我的身边同我一起欣赏这幅画呀!”

    这是一幅我构思了半生的画,画中的姑娘便是幼年的我,画中的母亲便是我母亲的写照。记得当年,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妈妈早晨看到天气预报说可能下雨,要我带伞,我指指红红的东方,哈哈笑着逃走了。下午,天公竟发起怒来,大雨瓢泼,放学时下得更起劲,铺天盖地,从屋檐上,从树林上,从天空间,哗哗哗下个不停。这时,妈妈像救星一样出现了。她原来发烧在床,一看天下大雨,她支撑着,步行两里多路来接我。我把家里仅有的一顶伞全遮在我的身上,而自己却在春寒料峭中淋着雨。妈妈回家大病了一场,在她说胡话的时候,她还在叫:“撑好伞,顶着风雨的方向……”在她的病榻旁边,我用了稚气的笑,画了一幅“母女春雨中”。当我给她看的时候,她绽开了笑容,说:“妈妈盼你早日成材。你很有艺术天分,将来学画吧!”

    妈妈的期待一直激励着我。我大半生辛苦恣睢,转辗奔劳,但母亲的爱,一直是我精神的支柱,使我经得起生活的风风雨雨。我终于用自己的笔画出了蕴藏在心头的感激。然而,回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知道一幅画怎能画得尽呢?有个唐朝诗人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亲的伟大又怎能用一幅画表述呢?更何况我今天虽身处异国他乡,可母亲的爱仍像雨伞一样保护着我。

    “爸爸,爸爸,来看中国地图!”一个天真幼稚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看到一个小孩拉着爸爸的手向我的画走来。“别胡说!”作父亲的呵止他,大约是怕贬了我的作品。但当他仔细端详了我的画,指着雨伞组成的“中国地图”感慨地说:“您的构思真巧啊!”还是孩子懂得您的心呢!”

    望着《雨伞》,我的眼睛模糊了。“妈妈,我思念您!”

(选自《散文》1997年第1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对不起,孩子

张亚凌

    剩下几天就中考了,我眼前是最后一次模拟试卷。作文是半命题:“对不起,_______”,整体写得都不错,看来应试作文的模式孩子们完全掌握了,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对不起,老师》,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眼睛一亮:符合我一再强调的“题目设立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

    这家伙做了什么对不起老师的事?强烈的好奇怂恿着我一睹为快。

    “对不起,我最喜欢的张老师,我都无法原谅自己做了那么多对不起您的事。”哦,他在表达对我的愧疚?好像没有哪个孩子惹我生气呀,都很乖的。我继续往下看——

    “我从来没有想到,进入初三后我会突然喜欢上一直很讨厌的语文,真的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我喜欢看您上课的神情,喜欢听您说话的语调,甚至您调侃的话我都顺手写在课本的空白处……有一次,别的同学说您是纯正的‘醋溜合阳普通话’时,我还跟他动了拳头。可是,可是我真的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张老师。”

    我再往下看了两行,就看不下去了,——因脸红而不好意思往下看的羞愧。

    “您叫我回答过两次问题,一次叫我‘第二组第三排最右边的男生’,一次叫我‘中间第四排唯一没戴眼镜的男生’,呵呵,两周换一次座位。我真的想让您记住我的名字,因为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心眼,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

    虽然脸红,我还必须看下去,——他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我咋就没印象呢?

    “为了让您记住我,我故意把物理作业夹进语文作业里交了上去。可您讲评作业时,只是说,‘还有学生粗心交错了作业,下次注意点啊’,并没有对我点名提出批评。或许,您觉得交错作业只是小马虎,是可以原谅的。可我,沮丧到了极点。

    “为了让您记住我,我上课故意大声说出荒诞不经的话。您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摇摇头,笑了。我能感觉到您笑里面的无奈,可您不知道,我,更无奈!

    “……

    “老师,我最喜爱的张老师,剩下十几天就毕业了,我真的希望您记住我的名字——雷明哲。为了这点小自私,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请您原谅我吧。”

    看完这篇作文,我有种很难受很难受的感觉,在雷明哲的试卷上写下了:

    对不起,明哲。

    要说“对不起”的是我,你的不称职的语文老师。你那么喜欢语文,那么喜欢语文老师,甚至不惜挺身而出捍卫她自己都不在乎的面子,真的让老师很感动。更多的,则是惭愧。——老师辜负了你对她的喜欢。

    我记住你的名字了,雷明哲。白白净净的脸,总是满脸带笑,一次课间跑到我的跟前,一脸正经地说:“一日为师终生为母,妈,我想吃香蕉。”

    ……

    我写下了或清晰或朦胧的关于雷明哲的点点记忆。也就是那一刻,我给自己布置了一项作业:看着试卷上的名字,能想起关于这个学生的多少印象或事情。

    很快,结果出来了,一个班75到79个学生(严重违规的大班啊),我竟然有近20个印象模糊或没一丁点记忆。换句话说,一年了,两个班就有近40个学生在我心里没留下痕迹!

    看来,不只是雷明哲遗憾自己的名字没有被教了一年的老师记住。

    我试图原谅自己:毕业班,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多少会分散一些激情。可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埋头“培优”,终究不是称职的老师!我还是无法原谅自己

    那天晚上,我写了篇《对不起,孩子》。我决定,第二天上课就给他们道歉。我不祈求孩子们的原谅,只想表达自己的愧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