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试题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

    葵花之最

    毕淑敏

    ①昆仑山其实只有一个季节——冬天,春节过后那段漫长而寒冷的日子被称为春天,这是我们这帮小女兵从平原家中带来的习惯。

    ②快到“五一”节了,冰封的道路渐渐开通,春节慰问品运到了。五颜六色来自五湖四海的慰问袋最受欢迎。小伙子们希望从绣着花的漂亮布袋里,摸出一双精致的鞋垫,做一个浪漫的梦;姑娘们没有这份心思,只想找点稀罕的吃食,打打牙祭。整整一个冬天,除了脱水菜和军用罐头,没有见过绿色。可惜,关山重重,山路迢迢,花生走了油,瓜子变了味儿;沙枣颠成粉末,面粉烙的小果子像出土文物。

    ③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清香。那是一个绣着黄色“八一”和红色五星的小白口袋。针脚毛茸茸的,绣活儿手艺不高,想必出自一个笨手脚的胖姑娘。打开一看,是一袋葵花子,颗颗像小地弹一样结实,饱满得可爱。我们每个人抢了一把,一尝,竟是生的。葵花子中埋着一封信:“敬爱的解放军叔叔们……”信是从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小学发出的。

    ④我们趴在地图上找。湛江,好远!那里是亚热带,一个很热的地方。孩子们请求解放军叔叔们,把他们精心挑选出的葵花种子,种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我们把手中的葵花籽放回布袋。那清香,是阳光、土地和绿色植物的芬芳。

    ⑤昆仓山咆哮的暴风雷,伴随着我们进行讨论。为什么只写给解放军叔叔?边防线上也有解放军阿姨呀?!在国境线上种葵花,多么美妙的想法!每当葵花开放的时候,我们将有一条金色的国境线。

    ⑥这根本不可能!昆仓山是世界第三极,雪线上连草都不长,还能开葵花?!

    ⑦我们都默不做声了,只听见屋外风在嘶鸣。大家决定由我给孩子们回一封信,就说葵花籽是解放军阿姨们收到的,只是这里很冷很冷……

    ⑧昆仑山的“夏天”到了。

    ⑨信早已写好,却终于没有发出。我们大着胆子,把葵花籽种在院子里,人们都说活不了,却天天跑来看,松土施肥。

    ⑩A种子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起来。

    ⑪昆仑山默默地认可了这些来自亚热带的绿色幼苗,就像它认可了我们一样。

    ⑫然而,我们高兴得太早了,不知道是上个冬天最迟,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

    ⑬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它并不是最强壮的,也许因为旁边有一块大石头。受到启发,我们用石头为葵花围起了一圈不透风的篱笆。现在,我们每天都趴在石头围墙上看葵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里面养着活蹦乱跳的小生灵。

    ⑭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急匆匆地压缩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才长到一尺高,就萌发出了钮扣大的花蕾,压得最高处的茎叶微微下垂,好像惭愧自己为什么不长得更高一些。

    ⑮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雷,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B早晨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扑向葵花。石围墙也被吹得四散飘去,向日葵却凝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在冰雕玉琢的莹白之中,保持着凄清的翠绿。叶片傲然舒展,像一面玻璃做的旗,发出环佩般的叮当之声。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那花盘只有5分钱硬币那么大,薄而平整,冰雪凝冻其上,像一块光滑的表蒙子;刚分蘖出的葵花籽还未成熟,像丝丝柳絮一样优雅地弯曲着,沁出极轻淡的紫色。最令人警醒的是花盘四周弹射出密集的黄色花瓣,箭头一般怒放着,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葵花身上的冰花越结越厚,最后,凝固成一个方柱形的冰晶。

    ⑯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

    (1)请从“我们”的角度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梳理故事情节。

    【答案】
    (2)毕淑敏散文的语言生动且耐人寻味。请从划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按要求赏析。

    A.种子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起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B.早晨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扑向葵花。(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我选1句,赏析:2

    【答案】
    (3)文章多次描写了环境的恶劣,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
    (4)文章结尾说葵花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请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驿路梨花》从借花喻人角度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0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省当世之弊,觅清欢之境。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                           。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杂乱。
    ⑧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  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  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  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厅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⑨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⑩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甲)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她的容貌,并从中找出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第一天将是一个紧张的日子。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我还要看一个婴儿的面孔,这样我就能看到一种有生气的、天真无邪的美,它是一种没有经历过生活斗争的美。

           ……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个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我还要为绚丽夺目而又辉煌壮观的落日祈祷。

    (乙)因此,这一天,给我光明的第二天,我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我会看见那些我凭借触摸所知道的东西。更妙的是,整个壮丽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打开,从富有宁静的宗教色彩的意大利早期艺术及至带有狂想风格的现代派艺术。我将细心地观察拉斐尔、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我要饱览维洛内萨的温暖色彩,研究艾尔•格列科的奥秘,从科罗的绘画中重新观察大自然。啊,你们有眼睛的人们竟能欣赏到历代艺术中这么丰富的意味和美!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肤浅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为了达到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一个人必须训练眼睛。一个人必须通过经验学习判断线条、构图、形式和颜色的品质优劣。假如我有视觉从事这么使人着迷的研究,该是多么幸福啊!但是,我听说,对于你们有眼睛的许多人,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①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②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③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④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只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⑤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⑥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⑦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⑧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⑨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忧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五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⑩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⑪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                     

        ⑫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图书馆里的空位

    宋耀良

           她又出现在研究生院的大门口,拎着竹篮和网袋,身后跟着小男孩。

           门卫认出她来。疲惫的面容,干涩的发丝,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贵州又发大水了?“门卫同情地问了一句,就摆摆手让她进去。还告诉说领导在院部二楼开会。她却往左拐,上了这最高学府的图书馆的三楼。把东西放在前厅,让小孩自个玩耍,她推开弹簧门,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履,走了进去。

           她默默地数着。缓缓地移步到第八条桌子的第三个座位上,呆呆地站立许久,神情肃穆。猛然间,她又凄哀地颓坐在皮椅中,咝咝地喘着气,显出一种无法言状的疲惫。

           一年前,她的爱人,研究院的优等生,积劳成疾,就是在这个座位上突然去世的。

           当她抬起头来时,边上陪坐着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

           “孩子我让人领去吃饭了。在那里日子过得还好吗?”慈祥老人的关切中掩藏着怜悯,轻轻地叹着气。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哦,馆长这个空位,我占定了!”她紧咬牙关,答非所问地说。随之,一双抖抖索索的手,展开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面盖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鲜红的印章。老馆长怔住了,“哦哦,还是他的这个专业,呵呵,好!”

           她却伏在桌面上,双肩禁不住颤抖,寂静的图书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抽泣。一年前,她在追悼会上,没有哭泣,没有流泪。今天,她这样回来了,却……

           “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这泪中有悲,更有喜。”老馆长喑哑地在一边自言自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已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_______________。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