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信任也是一种约束
周末到洛杉矶的全美连锁商场——“价格俱乐部”给女儿买书。根据7岁的女儿在电话中向我所做的简单描述,我挑了3大本估计她可能会喜欢的儿童故事书,就去交钱。
与往常一样,划完信用卡,从收款的墨西哥裔小姐手中接过机器打印出来的纸条,不多看一眼,就龙飞凤舞地签上自己的大名,抱起书就走人。可能因为出口处顾客太多,看票验货的白人小姐象征性地向我怀抱中的书瞟了一眼,就在我的收据上飞快地画一道表示“验讫、放行”的彩线,道了一声“祝你度过愉快的一天”,便又去招呼下一个顾客。
出了大门,刚走到停车场,我下意识地瞟了一眼手中的收据,发现总数居然是40多美元,再细看,原来是多算了一本书的钱。损失了10美元,我转身要去“理论”一番。身旁刚从国内来美国不久的小张却显得比我“深思熟虑”,她说“你已出了门,她们会承认吗?”是啊,以我们惯例的思维逻辑来推理,我又怎能证明我不是买了4本书,出了大门后私下藏了一本,然后再去找人家商场退钱呢?当然同来的两位小张可以为我作证,可天知道人家会不会说他们是我的“同谋”呢?不管怎么样,我飞快地在心里准备了一大堆说辞,准备找商场的“领导”,至少是经理一级的主管投诉一番,即使退钱不成,也得证明自己不是无理取闹。
然而,我所准备的大堆说辞居然一句都没能用上,门口看票验货的小姐在百忙中只看了一眼我的收据和书,就隔着人群向收银台方向大喊一声:“4号柜台,账算错了,退钱。”然后向我道歉,让我到柜台退钱。
因为是机器划卡和电脑计算,退钱要比收钱复杂点儿,得经过两道手续。但每经过一道手续,工作人员都为因此给我带来不便而诚恳地向我道歉。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去怀疑我所担心而又无法证明的事。从商场出来,心情远比退回10元钱舒坦,其原因是在心里的天平上得到了人人所需要的基本心理砝码——信任。
当然美国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撒谎在美国人看来是最要不得的恶习,犹如我们中国人看待偷盗一样,为人所不齿。正因如此,美国人不轻易怀疑他人撒谎,正如我们中国人不轻易怀疑他人偷盗一样。所以,一般来说,你说什么,人家就信,除非有规定须出示证明。
一天傍晚,我开车到迪斯尼乐园接人。在迪斯尼停车场入口处,守门的白人小伙子把停车卡夹在我的车窗上,说:“晚上好,7美元停车费。”
我一边掏钱,一边说:“其实我只是来接人的。”
他一听马上就说:“OK,你不需要付钱。”说着,就给我换了一张免费停车卡。
其实傍晚到迪斯尼来玩的大有人在,他凭什么就那么轻易地相信我是来接人的呢?这种“轻信”的程度让人担心是管理上的漏洞。但当把我的“担心”拿出来与美国邻居路易讨论时,他却笑着说:“他们不会相信有人会为了7美元的停车费去撒谎的。”
仔细想想,路易也许是对的。美国是个提倡“信用”的社会,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济活动中都离不开信用。申请家用电话、管道煤气、电、水、租房等等,都需要个人信用。公司贷款、贸易资金往来等,更要资信担保。但所有的信用表现都会永远记载在每个人的社会保险号底下。人的名字可以更改,但个人的社会保险号却是从一而终。一旦发现作假或诈骗,个人信用就彻底砸锅。到那时,在生活和事业中便会处处遇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窘境。正因如此,人人把个人信用看得高于一切。
记得1994年我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夏天到纽约旅游。那天特意去参观仰慕已久的大都会博物馆。门口售票处的牌子上明码标价成人票价——16美元;学生——8美元。
尽管我很清楚,美国人指的学生,不仅仅是在美国学习的学生,而且是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但我实在吃不准自己算不算是学生。访问学者平时也与研究生一起听课。可以说是学生,但又没有像学生一样交学费,也没有学生证。我有心省下8美元,可又怕售票员要我出示学生证。万一弄得让人家怀疑咱撒谎,既丢“人格”,又失“国格”。
踌躇良久,我想了个两全之策。我向售票小姐递出16美元,同时对她说,“我是从加拿大来的学生,如果……”我的下半句话是,“如果访问学者也能够算学生的话。”
可她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就面带微笑地问:“几个人?”
“一个。”我回答说。
她很快递给我一个做通行证的徽标和找回的8美元,并微笑着说:“祝你在这里度过愉快的一天。”全然没有顾及我一脑门子的“思想斗争”。
的确,那天我的心情一直很愉快,不仅仅是因为欣赏了大都会博物馆的艺术和省下了8美元。
有了这种愉快的经历后,心里就时时想着珍惜它。就像一旦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加倍自重自爱一样。
事隔8年,去年夏天我带妻子和女儿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门票价格依然如故,但我的身份已不再是当年的访问学者,而是挣工资的驻美记者。尽管 我和我妻子从外表来看要充当学生绰绰有余,但出于对“信任”的珍惜,也为了自重自爱,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成人、一个儿童的门票。尽管多花了16美元,但心情与上次一样愉快,因为我没有辜负别人的信任。
从此,我在心中形成了一种固执的想法:信任也是一种约束。

(1)、作者在美国消费,无论少花钱还是多花钱,为什么心情都很舒坦愉快?

(2)、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得到的信任用了哪几个事例?

(3)、在最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叙述一个“我“主动买了两张成人票和一张学生票的事例?

(4)、找出文中对作者的心理描写,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担心和顾虑?

(5)、为什么美国人都把个人信用看得高于一切?

(6)、在你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交往中,你是如何看待信任的?请举一例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问题。

DNA计算机

刘颂豪等

    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DNA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DNA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④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  Adleman).阿德莱曼用“试管”DNA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实验的办法,而是把DNA链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一种DNA芯片)上。其他研究人员则希望把DNA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⑥DNA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出了DNA逻辑门、DNA片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DNA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DNA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塑料制品与硅片的结合).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DNA计算机的应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爱的距离

刘超

    和老耿来这里已经守了三天,始终没有发现野猪的影子。

    老耿伏在深草丛紧握着猎枪,因熬夜而通红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前方不远处的一片玉米地,就在上周,这块玉米地被野猪糟蹋了,那可是农民一年的收成,看着眼前东倒西歪的玉米秆,老耿的牙齿咬得咯咯响,攥抢的手握得更紧了。

    老耿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猎户,打野猪几乎没有失过手,如果不是跟着他,我这个刚从大学毕业的书生蛋子是断然不敢来的。

    今天已经是第四天,连守三天都没有收获,我心里难免失落,但听老耿说过“一猪二熊三虎”,意思是说,野猪发起狠来比熊和虎都还厉害,想到这里,倦怠的心又立刻变得紧张,身体也不由得向老耿移动了一些。

    “来了,”者耿悄声提醒我。

    我还没醒过神儿,就发现前面玉米地里像进了台推土机,那分明不是野猪,而是一头怪兽,怪兽所到之处,玉米秆纷纷为它开道,哼哧哼哧的声音就像火车刚启动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初步估计至少有两百斤。

    我的双手不由得紧紧抓着老耿的胳膊,尽量将身体趴得更低。

    野猪也许听出了点风吹草动,倏地抬起头左右张望,待确信没有什么声音后,便朝着不远处的小树林方向看了一眼,然后继续向前哨食着玉米棒子。

    “砰”的一声,抢响了。

    打中了,老耿连忙追上去,但这一枪显然不足以致命,只打穿了野猪的肩胛骨,野猪踉跄着向前跑。

    我从没想过野猪也能跑得那么快,只一眨眼的工夫,它已经冲出了玉米地,把我和老耿甩在后面,眼看着野猪就要冲进小树林,老耿也打算放弃时,只听“嗽”的一声,野猪停下来,而且四处打转,从声音可以判断,它此刻异常痛苦。

    “野猪踩到夹子了,”老耿第一反应。

    果然,我们从三十米开外的地方看到,铁夹子正牢牢地夹着野猪的一条腿。

    野猪痛苦得嗽嗽直叫,但我始终纳闷儿的是为什么野猪一直看着那片小树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树林是它的庇护所吗?

    老耿再次举起猎枪,这次肯定是万无一失了。

    谁知,正准备扣扳机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野猪露出森白的撩牙,只听一咔嚓”一声,被夹的那条腿被咬断了,

    快得连老耿都没有反应过来。

    “不好,野猪要逃!”老耿迅速举起枪。

    这时,我和老耿清晰地看到,三只小野猪,蹒跚着,蹦跳着来到大野猪跟前,一只小野猪乖巧地舔舐着大野猪被咬断的腿,野猪一家就这样,缓慢地走进小树林。

    子弹最终没有发射出去.

    多年过去了,野猪一家团聚的情景始终萦绕在我眼前,我相信,那片玉米地至小树林就是——爱的距离。

(选自《意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 铃

薛培政

①“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不知是纷飞的雨点泣染了离别的气氛,还是滚动的泪水浸湿了干燥的天空。听着这首浑厚悠长、震撼人心的《驼铃》,一向以刚强铁血著称的军人就不吝惜眼泪了。

②绵绵阴雨中,走下哨位的士官班长廖成刚,心情就像被雨水浸过一样,湿漉漉的,随时都会掉下眼泪来。“你小子整天吆喝‘流血流汗不流泪’,这阵子咋怂了?”带着微微泛起的酸楚,他默默走到训练场边,望着眼前的一切,心底翻腾开了。

③他五年前下连,是在冬季的傍晚。夜幕降临,群山隐没进夜色,营区就成了一座孤岛,周围一片寂静。望着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新兵,黑脸连长发话了:“想哭,今晚就哭个痛快!等明早起床后,都给我打起精神,拿出咱猛虎连的血性来!”

④翌日晨起,全连被拉到训练场进行会操。身手不凡的连长、排长和老兵,动作精准得让新兵们佩服不已。等到新兵上场,连长站在一旁,看着一个个过关。哪怕动作有一丁点儿不标准,连长也要大声命令:“重来!”末了,全连肃立,由排长领诵标语:“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进来是块铁,出去就是钢!”上百人热血沸腾的吼声,如霹雳,在山间嗡嗡回荡,也在新兵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⑤初次参加五公里山地武装越野,跑到极限时,他感到快撑不下去了。连长对他吼道:“廖成刚,别装怂,你给老子跟上!”说着就朝他屁股上给了一枪托。他在心里暗骂:“简直是个魔鬼!”

⑥400米障碍由八组障碍物组成,每组都是一道关口。第一次过独木桥,从小恐高的他走到中间不敢迈步,连长拿根长棍在下边敲打:“堂堂男子汉,咋拖泥带水?大胆往前走!”他被逼着通过独木桥后,脸上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了。

⑦开春后的高强度训练,他吃不消了。趁着那晚下雨,他悄然翻越围墙,朝火车站方向跑去。刚跑出山口,竟被抄近道抢先到达的连长拦住了去路:“好小子,想当逃兵不是?要是有种,给我回去!要打退堂鼓,你看着办!”

⑧“哼!”他转身气冲冲地跑回了连队。

⑨身上不乏血性的廖成刚,回来后较上劲了。为争第一、当尖兵,他哭过、笑过、怒过、吼过。当兵第一年,他成了全团训练标兵,第二年就当班长,并入了党,转了士官。

⑩“嘻,要不是那晚遇上连长,当了逃兵才丢人哩!”回想与连长相处的日子,他觉得连长就像邻家大哥,就连那张不怒自威的黑脸也显得蛮可爱了。

⑪思绪如脱缰的马儿,不停地向前狂奔。他不由得又想起与四班长罗闯子“顶牛”的那些鲁莽事儿。当新兵俩人是对手,当班长两班比胜负。那年,为代表全连参加师军事全能比武,俩人不惜雪地摔跤一决雌雄,连长被气得直冒汗。想起俩人握手“言和”那场景,他闭着眼睛笑了。

⑫眨眼间,就到了离队这一天。

⑬雨霁,雾散,雨后的太阳格外耀眼。“向军旗——敬礼!”随着一声洪亮的口令,所有退伍老兵举起右手,最后一次作为军人向军旗敬礼。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誓言,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脸上,晶莹的泪珠扑簌簌落下。

⑭老兵在军营的最后一顿饭,吃得漫长。吃什么已不重要,别离之情充满心胸。禁酒令颁布后,老兵退伍的“离别酒”换成了茶水,气氛却一点未减。不论新兵老兵,个个手捧茶杯,激情澎湃,壮怀激烈,或一对一碰杯,或一人对一桌举杯。一声“干了”,一仰脖颈咕咚就把一杯水全干了。

⑮“闯子,再来当兵,你还是我的手下败将!”

⑯“哈哈,你就吹吧!”

⑰廖成刚与罗闯子的茶杯碰得响亮,水喝得精光,拥抱得更紧。以往的过节和恩怨,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⑱茶不醉人人自醉。饭桌上,聊不完的知心话,擦不干的情感泪。

⑲“老连长,若有来生,俺还是你的兵!”

⑳“嗯?不怪我严厉?”

㉑“俺求之不得!

㉒“拉钩!”已晋升为营长的老连长,早早赶来送行,与退伍士兵们拉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㉓“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一首《驼铃》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老兵要登车了,抑制不住伤感的官兵们,双手握了又握,拥抱了再拥抱。要走的兵、留队的兵,眼泪一串一串往下落,谁也不怕笑话。

㉔“再见了,军营!再见了,战友!”在此起彼伏的告别声中,载着退伍老兵的车驶出了留队战友的视野,渐渐远去了。

(节选自《百花园》2023年第11期,有删改)

阅读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A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A句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为照顾“我”日夜辛劳,可见母爱之深。)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B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C“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我常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 , 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由于小院的小厨房扩建,摇车进去是不可能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