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那天早上,米妮望着窗外,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她在一扇玻璃上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美丽的景象。
       图画里有美丽的宫殿,银色的塔,塔尖上装了花花绿绿的玻璃,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和漂亮。她津津有味地看着,连要干的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鸟的自鸣钟敲了十二下。
       她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整理床,洗盘子。时间过得太快了,她再也无法干得更快了,当她拿着扫把准备去扫地的时候,已快到了小矮人们回家的时间了。
     “我想,”米妮大声说,“今天我就不打扫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灰尘也没关系的。”于是她匆匆地跑过去做晚饭,没有去动地毯。
       不久,小矮人们回家来了。房子里看起来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他们什么也没说。米妮也没有再想毯子下面的灰尘这回事。直到她上了床,看到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她这才想起了地毯下的尘土,因为她好像听到星星们在说:
      “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
        米妮把脸转向墙,她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就在她的心里,说: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
       “我们看到她了!我们看到她了!”所有星星都快乐地叫着。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可是,哦,地毯下躺着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

(1)、找出选段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2)、米妮心里说了好几遍“地毯下的尘土”,这说明了什么?从中可看出她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3)、选段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米妮的心理活动的?

(4)、小矮人为什么不把金币直接给米妮,而是把金币放在地毯下?

(5)、米妮发现地毯下躺着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你觉得偶然吗?

举一反三
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⑰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⑱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 · 我 · 狗
①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害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给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上早学。
②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人,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都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我都不敢想下去。
③邻居大婶也来劝我母亲:“别让孩子上了吧,你们家就他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④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⑤到了那个“恶狗云集”的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⑥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孩子,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⑦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作饭。
⑧多年过去了,有一次已经读高中的我同邻居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其实,你妈妈是村里最怕狗的了!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一霎间,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⑨如今的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我的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干净

孙道荣

    工头指指身后的中年人,对他说,经理,这是我们最好的水电师傅了,姓黄。他一定能帮你修好。

    他看了一眼,没见过,见过也记不得,工地上成百上千的工人,他哪能都记得啊。再说,工地上的工人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连工头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他说,那好,黄师傅,我们走吧。

    岳父家的下水道又堵了,弄得家里水漫金山,臭气熏天。接到电话后,他赶紧让工头找个水电工,去帮他处理下。

    他打开了车门。黄师傅拎着一个皱巴巴的工具包,跟在他身后,犹疑地说,经理,我身上太脏,你告诉我地址,我还是自己骑车过去吧。

    没事,快上车,家里水管还在往外冒水呢,来不及了。他说。

    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的,黄师傅的脸上,全是汗水,黄师傅用手背一抹,本来又黑又灰的脸,变得更花了。

    他从后视镜上瞄了黄师傅一眼,一踩油门,向岳父家开去。真是越急越乱,半路上,小车的后胎爆了。他无奈地将车停靠在路边。

    只能打的了。可是,这条路上几乎没什么出租车,偶尔经过一辆,还是有人的。他焦急地四处张望,不远处有个公交站,他走过去一看,线路经过岳父家附近。正在这时,一辆公交车,缓缓驶了过来。

    他和黄师傅,一起跳上了公交车。乘客不多,还有几个空座位。他找了一个双排的空位子坐下,正犹豫着要不要喊黄师傅过来坐,黄师傅已经在他前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他松了一口气。刚才在小车里,他就闻到了黄师傅身上很重的汗馊味。

    随着车子的颠簸,他微微打起了盹。虽然不必像黄师傅们那样日晒雨淋,但他这个项目经理,其实也是蛮辛苦的。车子里忽然嘈杂起来。是一个大站,上车的乘客很多。车厢里骤然挤了起来。“妈妈,好挤啊。”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他寻声看过去,在他前方,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被人群挤压到座椅边,一只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倾斜的身子似乎随时会摔倒的样子。他有点迟疑,要不要站起来,给这对母女让个座。坐在前面的黄师傅,忽然站了起来,“小姑娘,你来坐吧。”

    小女孩的母亲看了看黄师傅,又快速瞄了一眼黄师傅坐过的座位,坚定地摇着头, “不好意思,我们马上就到了,我们不坐。”说着,一把拉住正准备往黄师傅的座位上坐的小姑娘,向后车厢挤去。黄师傅尴尬地站着,扭头看着小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向后挤去。他和黄师傅的目光,不经意地撞在一起。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

    到站了。下车的时候,他惊讶地看见,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还挤在车厢的过道上,她们没有下车。黄师傅拎着工具包,跟在他身后,向他岳父家走去。

    上楼的时候,黄师傅忽然自嘲地对他说,汗味太重了,连坐过的座位人家都不肯坐。他重重地拍拍黄师傅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他就让工头在工地上,建了一个淋浴池。这笔经费,预算里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公司不肯出这笔费用,他就从自己的承包奖里支出。

    他觉得,自己做不成什么大事,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工人,能够干净一点、体面一点地走出去。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下题

立夏之美

李阳海

①春意阑珊处,立夏款款来。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意味着孟夏时节的开始。a.《历书》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明人在《莲生八戕》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到来,各种瓜果已开花结果,一派万物茂盛、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万物仿佛都在跃动着生命的节奏,立夏多雨多,田头落穗满,冬小麦扬花灌浆,豌豆、油菜接近成熟,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b.陆游在《立夏》中写道:“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写出了初夏万物处于旺盛期,夏收在向人们频频招手,丰收在望的景象。

②人类和自然界都期盼立夏的到来。孩子们想甩掉保暖衣裤,穿上汗衫短裤,跑着、跳着、呐喊着去寻觅喜欢的花儿,到河里去摸鱼,到树上摘青杏,还有爬山比赛; 老人们也想脱掉冬天那臃肿的棉衣,轻装上阵,去户外散散步,享受太阳浴,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③大自然执五月的画笔,把初夏涂抹成写意的山水; 挥七彩的狼毫,把夏日的风光泼洒得艳丽多姿。朝霞的金辉是七彩的画布,晚云的火红是残阳的底色。初夏的云如雪在长空漫舞,脚下的绿向无边的远方延伸。大自然似丹青妙手,浓抹淡妆里透出来的是原生态色彩。清晨的露珠挂在叶尖,点点滴滴,晶莹剔透,在晨光中感受着阳光的温度。辛勤的燕子,上下翻舞的蝶,在篱笆墙上徜徉。

④“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初夏的到来,令北方的各式繁花次第开放。一堆堆、一串串的石榴花、栀子花、木槿花、牡丹花、芍药花和月季花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令人赏心悦目。

⑤“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石榴是初夏的宠儿,榴花照眼明,一丛丛,一簇簇,红红火火,摇曳着活力和热情。我曾读过现代诗人描绘白石榴的一首诗:“只晓榴开灿若霞,那知造化绣奇葩。翠云裁作娇枝叶,白玉琢成琼蕊花。”有人说石榴是一盏盏灯笼,照亮阡陌的路; 有人说石榴是一串串风铃,摇曳在五月的枝头; 还有人说石榴是一束束火焰,燃烧到硕果满枝的秋后。石榴花啊! 你用大红和乳白的婚纱做你们的嫁妆,这是何等的儒雅和高洁啊! 石榴花,你为下一个季节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把你们的漂亮和光芒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个多情的季节……

⑥c.“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绿色是自然界的看家底色。夏之绿最纯最浓,最有激情,最有风采。夏之初的绿更为绿意葱茏,在艳阳的照耀下,流光溢彩,绿意盎然。夏之初的叶最有内涵,绿叶尽情地吸收着阳光的能量,为一年的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夏绿得是否到位,秋天会给出答案。初夏,这漫山遍野的生命之绿无边无涯,像碧绿的海洋,真想舀上一瓢,来一次绿的淋浴; 也真想变成天地间一片绿绿的禅叶,全心修度。夏之初,乡野间,似乎闻到麦子的馨香,正所谓立夏三日正锄田,松土,拔草,中耕必不可少,用汗水浇灌,不辞辛劳,终会收获梦想与希望。

⑦走进立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