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完成各题。

为教育公平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会议指出,为满足群众教育服务需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更好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增进教育公平,会议确定,推进“互联网+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为职业培训、技能提升搭建普惠开放的新平台。会议还要求,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支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发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不小差距,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为优质教育资源插上翅膀,为边远地区师生共享资源、获取信息、辅助教学、翻转课堂等带去便利。正因如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也再一次表明了加快发展在线教育的决心。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据统计,截至2019年4月,全国54%的区县、46%的地市和22%的省份建有教育城域网,中小学(除教学点外)已有97.6%的学校接入互联网,已有93.2%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数量达到344万间,占普通教室比例达到90.6%,其中73.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全国师生用户超1.1亿人。在硬件方面,接下来的任务是加快建设教育专网,让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目标。

    也要看到,于边远地区农村学校而言,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带来了海量教育资源,师生的困惑可能不再是资源太少,而是如何高效利用好这些资源。实现在线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是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及信息素养。对教师的培训不能停留在如何使用信息设备和资源,目标应该是让教师更好地适应好在线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实现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全面深度融合,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越是边远地区教师,越需要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边远乡村教师的培训,以防止出现新的信息鸿沟。

    当前,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等问题。但推进在线教育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将新技术、新形态拒之校外。在线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创新的新业态,各类主体为在线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模式等,在推动在线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包括在线教育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的创新,应该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充分发挥好市场推动在线教育发展的力量。

    另一方面,面对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以使得在线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真正助力教育公平的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内容丰富,这是在线教育的特征,也给在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一新的教育形态,面对不同以往的监管任务,有关部门必须转变思维,坚持用互联网思维来完善对在线教育的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9.9.04)

(1)、根据文章,对于“在线教育”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线教育是借助互联网整合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工作范畴是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B、在线教育的提出,旨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其主要工作方向是边远贫困地区。 C、在线教育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教育专网,让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 D、国务院召开此次会议的根本目的,是希望以“发展在线教育”为杠杆,促进“教育公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议之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此次会议,再一次表明了加快发展在线教育的决心。 B、于边远地区农村学校而言,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已经带来了海量教育资源,师生的困惑不应该再是资源太少,而是如何高效利用好这些资源。 C、对于包括在线教育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的创新,应该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因为他们提供的新技术、新模式等积极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 D、在线教育的特征是参与主体多元,内容丰富,有关部门,必须要坚持用互联网思维来完善监管,提升监管水平,应对挑战,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3)、结合全文谈谈,要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15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王室代表出席开幕式。1500余名国内外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参加进博会境外嘉宾(副部级以上)390位。

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共有82个国家(含中国)和世贸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参展,设立展台71个。12个主宾国和其他参展国展馆风格各异,突出本国特色,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展示本国独特地域文化和特色优势产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以及特色优势产品等。企业商业展共有来自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617家企业参展。据初步统计,全球或中国大陆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570余件。首届进口博览会还吸引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位境外采购商。首届进口博览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此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意向成交47.2亿美元。

    进口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370多场配套活动。在6—8日为期3天的供需对接会上,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178家参展商、2462家采购商进行了多轮现场“一对一”洽谈,达成进一步实地考察意向601项、意向成交657项。

(摘编自《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

材料二:

材料三:

    广结良缘、满载而归。正在中国上海进博会上演的火热盛况,既是世界期待、万商云集的经贸盛宴,也是向世界学习、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良机。

    一名参展商这么描述进博会的意义,“对检验产品创新和技术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的确,纵览会展现场,“会飞的汽车”“生物概念车”“太阳能汽车”,能不能成为破解交通堵塞的方案?“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 最快的免疫分析仪”,如何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精密的工业机器人”“成套的数字机床”“智能的解决方案”,会给企业生产带来怎样的改变?可以说,中国市场敞开大门,为前沿技术的成熟和概念产品的成型提供了机遇,为互通有无、包容普惠创造了条件。

    进博会让国内企业可以了解各国企业的优秀产品,洞晓产业行业的前沿技术,引进先进可靠的管理经验,从而为创新发展、技术变革、管理优化带来启示、注入动能。向世界学习,与国际接轨,不仅意味着参考发展经验,紧跟发展潮流,还需要共享发展理念,共建合作意识。在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上,匈牙利的美丽风光、埃及的悠久文明和现代发展规划,英国酷炫时尚的裸眼3D视频、肯尼亚的鲜花……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齐聚进博会,商机无限,合作无限,发展无限。

(摘编自《进博会,向世界学习的机会》)

材料四:

    率领瑞士代表团出席进博会的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国务秘书玛丽-加布里埃尔·茵艾辛女士,在行前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瑞士国家展馆约有30家瑞士公司将作为商业参展商参加。相信上海进博会一定会促进瑞中双方、特别是经济贸易界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两国的经贸交往水平。

    瑞士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日内瓦-伯尔尼经济署前署长菲利普·莫纳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全球各地的经贸展览展销会,办展和参展的主要目标是找到客户、分销商或代理商。而专注于寻找新的供应商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一种相当新颖的思路和方法。莫纳先生说,进博会也一定会为促进外国产品进口到中国,并在某种程度上为改善当前国际贸易失衡的状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海外媒体还将进博会看作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各经济体搭建的优势互补平台。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的开放脚步不会停歇。各国的新产品、新技术得以在进博会上展示,有助于各国经济的融合、联动、共享,进而释放发展潜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这是一个新颖的思路——瑞士各界盛赞进口博览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8年11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15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王室代表出席开幕式。1500余名国内外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参加进博会境外嘉宾(副部级以上)有390位。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共有82个国家(含中国)和世贸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参展,设立展台71个。12个主宾国和其他参展国展馆风格各异,突出本国特色,充分利用高科被手段和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展示本国独特地域文化和特色优势产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以及特色优势产品等。企业商业展共有来自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617家企业参展。据初步统计,全球或中国大陆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570余件。进博会吸引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位境外采购商,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举世瞩目的进博会于2018年11月10日在上海圆满闭幕。

    (摘编自《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

    材料三

    一名参展商这么描述参加进博会的意义,“对检验产品创新和技术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可以说,中国市场敞开大门,为前沿技术的成熟和概念产品的成型提供了机遇,为互通有无、包容普惠创造了条件。

    进博会让国内企业可以了解各国企业的优秀产品,洞晓产业行业的前沿技术,引进先进可靠的管理经验,从而为创新发展、技术变革、管理优化带来启示、注入动能。向世界学习,与国际接轨,不仅意味着参考发展经验,紧跟发展潮流,还需要共享发展理念,共建合作意识。在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上,匈牙利的美丽风光,埃及的悠久文明和现代发展规划,英国酷炫时尚的裸眼3D视频,肯尼亚的鲜花……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齐聚进博会,商机无限,合作无限,发展无限。

    (摘编自《进博会,向世界学习的机会》)

    材料四

    瑞士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日内瓦—伯尔尼经济署前署长菲利普·莫纳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全球各地的经贸展览展销会,办展和参展的主要目标是找到客户、分销商或代理商。而专注于寻找新的供应商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一种相当新颖的思路和方法,进口博览会也一定会促进外国产品进口到中国,某种程度上为改善当前国际贸易失衡的状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海外媒体还将进博会看作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各经济体搭建的优势互补平台。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的开放脚步不会停歇。各国的新产品、新技术得以在进博会上展示,有助于各国经济的融合、联动、共享,进而释放发展潜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这是一个新颖的思路——瑞士各界盛赞进口博览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慈善捐赠是一种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其基本理念中有分工协作和契约精神两个原则。

    慈善捐赠的发展由一对一的直接捐助形式逐步走向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分离,即建构起以三方关系为特征的慈善主体关系,如:捐赠人、慈善组织和受益人三方,志愿者、志愿服务机构和受益人三方,捐赠人、募捐人和受益人三方。这种分离意味着:一方面,分工带来了专业的服务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协作使捐助者与受助者在心理、人格、尊严等方面更趋平等。目前来看,分工协作的原则显然还没有真正得到慈善事业有关部门的尊重和维护。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着诸多乱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契约精神”的缺失。由于缺失契约精神,有关部门可以任意变更捐赠领域或受捐对象,慈善组织可以随意背弃诚信谋取私利,捐赠方可以随时违背捐赠承诺等。正是这些违背契约精神的行为,给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摘编自《慈善法充分彰显现代慈善新理念》,2016年3月2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017年11月2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公布了《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据悉,这份报告通过对2016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公开捐赠数据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共收集到较为完整、符合数据分析要求的捐赠数据70.23万条。分析显示,该年度我国全年接收国内款物捐赠共计近1392.94亿元,相比上年增加近284.37亿元,相当于人均捐赠100.74元。

    从捐赠主体看,企业捐赠仍为第一大捐赠来源,捐赠总额首次突破9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五成。据不完全统计,上年我国捐赠过亿的慈善家共35人(夫妻和家族按单一主体计入榜单),比2015年增加13人,捐赠总额达到近80亿元;普通民众10万元以下个人捐赠总额跃升至2016年的9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慈善捐赠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捐赠渠道看,2016年我国网络募捐得到了较快发展。移动端成为主流,手机捐赠占总额的七成以上。2016年,民政部指定了首批13家慈善组织在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其中,腾讯公益平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淘宝公益平台三家平台全年共筹得捐赠款近13亿元,比2015年增加近38%。从网络捐赠关注的领域来看,备受关注的依次是医疗救助类、教育助学类、减灾救灾类和环境保护类。

    分析认为,自2016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后,多项具体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多个行业重大问题得到回应,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我国慈善事业目前仍存在慈善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培育扶持政策配套不足、事中事后监管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慈善组织将要面临的诸如继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慈善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等新问题、新挑战,也需要在有关部门监督下予以解决和应对。

(摘编自新华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际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职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

材料三: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

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4.0”过渡的基础设施。

(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4.0”》,《参考消息》2020年6月6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肖培根: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

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下达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历史重担落在了26岁的肖培根肩上。“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查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向,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500~ 600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全国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此番韬略,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点。肖培根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把植物室的年轻人派到全国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野外调查异常艰苦,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人和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一个来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组织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

1963年3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物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200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物种子。在此期间,肖培根等人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之后,肖培根又被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研究该国的草药。考察团深入到穷乡僻壤乃至撒哈拉沙漠边缘,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晒熟。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查每种草药的功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后,收获颇丰。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后国家整理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1979年,肖培根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技术官员,奉派到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凡是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向中国出口。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不舍昼夜,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也找到了代用品。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誓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几代国人难忘的降压灵。短短数年,这批可爱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觅到取之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这项任务给我们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里找到了最初的

灵感。”

“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现在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发掘,就能够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究。1978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1期第1至第5页上,肖培根发表了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能够在复刊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诞生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写英文专著对中医药进行系统论述和介绍。

(摘编自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