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1)、“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幸福的玫瑰

[美国]阿•戈登

       ①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小姐送去一朵玫瑰,那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

       ②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在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从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点儿古怪。第一次送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③“没有名片,詹姆斯。送花的人要求尽量保密。所以你不要声张,好不好?”奥森老爹说。

       ④有人送花给凯洛琳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她。我们小镇里的人都知道,凯洛琳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人抛弃了。她与潘尼曼已订婚多年,一直在等他。但潘尼曼在医院实习期间,爱上了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婚。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关人,叫克丽丝汀。

       ⑤她在我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都鄙视她,说她的坏话。至于可怜的凯洛琳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一切公众活动,甚至也不替教堂弹风琴了。

       ⑥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个鬼。我把那个盒子递给她,她满脸惊讶﹣﹣“给我的吗?”第二个星期六,在同一时间,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凯洛琳小姐。下个星期六,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开了门,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着我。她的两颊微红,头发也不那么散乱了。

       ⑦我又给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第二天早晨,凯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我看见她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多么勇敢。”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⑧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现在她有点儿自豪,表现出一种傲岸自尊的神气。这一晚是我去凯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个晚上。我把盒子递给她,说:“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到别的地方去。不过,奥森老爹说他会继续送花来的。”

       ⑨她踌躇片刻,说:“詹姆斯,你进来一下。”她把我领到整洁的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雕的帆船模型。“这是我祖父的。”她说,“送给你。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你和那些玫瑰。”她把盒子打开,轻触娇嫩的花瓣,说:“花瓣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

       ⑩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奥森老爹那儿找到了我所要找的东西。只见上面是奥森老爹潦草难辨的笔迹:“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国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计十三元。已全部预付。”原来如此,我暗自思忖,原来如此!

       ⑪直到许多年过去。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一切都没有改变。我跟他聊了_阵,随后问:“凯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凯洛琳小姐?”他点点头,“她嫁给了乔治,那个开药店的,人不错。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哦!”我有点惊讶。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猜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相好凯洛琳小姐呢?”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詹姆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送花的不是潘尼曼,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⑫我瞪着眼睛看着他:“那么花是谁送的?”“一位太太。”奥森老爹说,他小心翼翼地把栀子花放进盒子,“她说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送花的是克丽丝汀。”

       ⑬“你瞧,”他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走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和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前程,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們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次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

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几乎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关爱目光。

⑩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⑪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有个周末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

⑬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⑭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⑮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文学类文本阅读。

茶末的滋味

谷雨之前,持续一个月的采茶旺季即将过去,滞留在常州金坛一家茶场的五十六名采茶女工,包了一辆大巴准备返回她们的河南老家。作为老板,文琴即将送别这些弯腰劳作了一个春天的采茶女工。她们连续四年前往常州采茶,已成为茶场的中坚力量。在这里,她们每天采摘嫩芽的时间都很长。采茶不能用指甲掐,那会造成高档绿茶的梗面发红,茶叶档次就会降低,因此采茶女工必须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茶芽,向上一拔,干脆地折断茶梗,同时手指不能揉搓叶面,如此茶芽中的鲜润之气才得以留存。这是需要付出极大耐心、灵巧和专注的工作,采茶女工们在干活的过程中如入无人之境,双手开裂也浑然不觉。

文琴看到,采茶女工们每一条指缝里都深深浸润了茶汁,先是绿的,接着氧化发黑,双手犹如戴上了乌黑的纱手套,晚上,用刷子蘸取肥皂,也无法洗净这些黑黝黝的东西。不仅如此,为了防止鲜叶有杂味混入,女工们还不能用护手霜。就是这样一双双粗糙的手,撑起了茶叶的美妙滋味,一斤茶,六万个芽头,都是由这些五十多岁农妇的手,从万千茶树间采出。

文琴深知她们的辛苦。每一年,除了结算工资,文琴还会给她们准备当地特产当临别礼物,包括红香芋、小坛的封缸酒,还有常州麻饼。今年结算完工钱,采茶班的班长怯生生地来问,能否给一个优惠的价格,让她们可以买些茶末带回去赠送亲友。“老家长辈,都听说这边好山好水 , 茶垄间有杏树、桃树,茶叶里都带着芬芳花香。这么好的茶,得让公公婆婆、自家爹娘都品尝一下。”

采茶女工所说的茶末,是机器炒茶筛下的头茬茶末,明前茶的茶芽极其细小脆弱,在机器炒制的过程中,容易断裂。为了保持高档茶的整洁面貌,茶叶炒好、散尽火气后,需要用细网筛再次过筛,筛下的茶末青绿,里面还夹杂着成团的毫毛,每一粒比白芝麻还小。这种茶末,滋味并不逊色于那些体面的高档茶,文琴也不出售,只供自己和至亲好友分享。采茶班的班长一提出此事,文琴赶忙道歉,说自己疏忽了——那些采茶的纯朴农妇多年来都是带着炒好的大麦或晒干的艾叶泡水喝,她们自称喝不惯茶叶,从不做瓜田李下之事

文琴忙说,这点东西当然要送给你们,本来也是你们去采摘的。她便给女工们每人准备了一包茶末,想了想,又在每个纸袋里放入十小包独立包装的成茶。她想象这些农妇回家以后,也可以邀集长辈一同来喝这十壶茶,沸水冲下去,茶芽就像踮起脚尖,在热水中上下起舞,一共三次,最后,它们整整齐齐在杯底站立。文琴有点自责:这样令人舌底生津的美,这样迷人的杯中景色,她怎么从来没有想到过也要让采茶女工们体味一下?

上车前,女工们挨个过来拥抱她们的老板,说此地甚好 , 希望明年还来。她们每个人都扛着自己的铺盖,带着脸盆、脚盆以及行李箱,春天过去得太快,天气热得太快,她们身上五颜六色的毛衣都嫌厚了,然而,这整个采茶季,她们都没有歇过一天,采买个人用品和薄一点的衣裳也就成了奢望。当她们隔着车窗向文琴挥手道别,看着那一双双乌黑的手,那些淳朴的笑脸,不知为什么,文琴心中涌上了告别姐妹的酸楚,她眼眶发热,隔着车窗,大声叮嘱着。

半个多小时后,文琴回到产茶的车间,这里彻底静寂了下来。忽然,她瞥见了自己招待客人的茶台上,放着一大排金黄的小袋子。她心中狂跳,过去一看,那是她偷偷塞进装茶末的纸袋里的成茶,五十六个人,五百六十小包茶叶,农妇们还了回来,不着一言地表现出她们谦和的自尊,与沉甸甸的体谅,如微雨中的稻穗默默低着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