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语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放飞蜻蜓》课时练习

课外阅读。

一枚白金戒指

    去年的一个早晨,在我市的一所小学,一位外国朋友拉着一个小姑娘的手,用生硬的普通话连声称赞:“中国小朋友,好!”

      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小姑娘名叫王珍。星期天她从图书馆借了书后,来到公园的草地上,正想坐下看书。突然她发现绿茵(yīn)茵的草地上,有一朵闪着银光的小花。王珍上前拾起来一看,哦!是一枚戒指。精致的菊花似的戒指正面,嵌着一颗光彩闪闪的宝石;戒指背面,刻着一串外文。“多美的戒指,谁丢的?它的主人该多焦急呀!我得赶快找到失主……”

      正在这时候,一对流里流气的男女青年凑过来说:“拾到什么?我们二一添作五(注:双方平分的意思)好啦。”后来,又说这戒指是他们丢的,王珍要他们说出戒指上刻有什么字,那女的回答是“喜”字。王珍十分气愤,揭穿了他们的谎言。那男的见引诱、欺骗不成,就凶相毕露,一把抓住王珍厉声威胁,动手就抢。王珍就奋力挣脱便跑,那两人随后紧追……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两位民警,王珍急中生智,大声呼喊。那对男女见势不妙,转身就溜。王珍连忙把戒指交给了民警。

      原来,这是一枚价值昂贵的白金钻石戒指,是到我国讲学的一位爱尔兰女专家丢的。当拿到这枚失而复得的戒指时,女专家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定要当面感谢王珍,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情景。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凶相毕露

②失而复得

(2)、这篇短文赞扬了王珍小朋友的品质。

(3)、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ruò  yǐn  ruò  xiàn,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________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________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了我好一会儿,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jué  jiàng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候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________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为什么我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________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患有“过来人”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怎能炼出gāng  jīn  tiě  gǔ,怎能长大?

阅读民间故事。完成练习。

周处除三害

    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功高,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地躲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有人出主意说:“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斩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吗?”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周处听了十分得意,拍拍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怎么收拾它们!”

    周处上山了。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街坊们拍手称快,都夸周处本领大。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哪知就在这时,周处水淋淋地从河里爬上岸来。他听到人们的欢呼声,呆住了。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可是人们只是远远地朝他点点头,就赶紧躲开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阅读理解。

森林里的“音乐大师”

    ①每当夜莺嘹亮、甜美的歌声响起,一种难忘的、令人陶醉的感觉就会迅速传遍全身,整个心成了歌声的“俘虏”。那摄人心魄的婉转啼鸣透着力量和柔情,穿过夜色苍茫的原野,越过静若处子的水面,在静谧的树林中游弋,在泛着月光的涟漪里摇曳。

    ②5月初,俄罗斯库尔斯克市郊。月光融融的夜晚,宁静、温暖、和煦的夜风轻轻吹过橡树林,四周一片寂静,静得好像是在等待“音乐大师”出场的音乐厅。“唧——唧——”“大师”登台了,莺喙轻启,树林里立刻响彻着它那清脆、甜美的歌声,整个树林都好像被歌声包裹起来。其间的一草一木、一虫一物都在驻足聆听着这美妙的乐音,伴奏成了多余,清唱征服了一切。

    ③沉寂两个多小时的树林被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它俨然是一位万众瞩目的歌唱家,一定要为听众一展歌喉。它一段接一段,一首接一首地唱,简直就像在开个人演唱会。

    ④通常情况下,夜莺的个唱节目是固定的,但是当有“外人”出现时,节目就有所改变,个唱会就变成对唱会。著名摄影家、鸟类学家什捷因巴赫有幸欣赏到了夜莺精彩的“对山歌”。

    ⑤头天晚上,他偷偷地接近夜莺,用录音机录下了它的个唱专辑,第二天晚上11点,他来到树林里打开录音机,昨晚的音乐会立即重播了。正如什捷因巴赫所期待的那样,夜莺被惊动了,它感觉到这是一位不速之客,于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开始激昂地高歌,想与录音机里的声音一决高下。

    ⑥当关上小录音机的声音,它以为压倒了对方,就想趁热打铁把入侵者驱逐出境。它抓住什捷因巴赫脖子上的录音机,即使是相机的镁光灯频闪,它也不在乎,甚至有三次把它抓住了,它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看到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什捷因巴赫无计可施,只好关掉录音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