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课外阅读我能行。

鲁迅小时候

    鲁迅小时候很聪明,记忆力很强。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诵了。这样,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诵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诵,他都能背诵出来。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教怎样种花的书 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就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照样子,写词语。

津津有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一一         索然无味一一

(3)、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驼背上的母爱

    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支骆驼运货队正艰难地跋涉着。骆驼队中有一匹雌性骆驼,它的身边紧紧依偎着一匹瘦弱不堪的小骆驼。

    终于,小骆驼忍受不住日晒和酷暑,倒了下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骆驼妈妈停下脚步,泪水盈眶,发出阵阵哀鸣。最后,它索性卧下身来陪着自己的孩子。

    要上路了,赶驼人过来拉它、撵它,甚至用鞭子抽它,可是骆驼妈妈死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最后,赶驼人终于明白了 , 他取来一只大布袋,当着骆驼妈妈的面,将小骆驼的尸体装进袋里,然后放在骆驼妈妈的背上。

    太阳还是像团火球一样灼热异常,沙漠还是像火焰山一样滚烫,可是骆驼妈妈的步子很坚定,一点儿也不摇晃。

    然而.酷热的天气很快使小骆驼的尸体腐烂了,一阵又一阵的尸臭散发开来,使得同队的人和其他骆驼难以忍受。更可怕的是,它极有可能使人和骆驼群染上致命的瘟疫。整个骆驼群中,唯有骆驼妈妈似乎闻不到,它背负着自己的孩子,依旧迈着沉稳的步子前行。

    赶驼人不得不施计了。他趁骆驼妈妈熟睡的机会,用同样颜色的布袋装了沙子,手脚利索地掉了包.然后又将小骆驼的尸体迅速掩埋了。

    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赶驼人卸下了骆驼背上的货。他走到驼妈妈的身旁。领它来到道路边。掩埋了“小骆驼”。之后,骆驼妈妈悲伤地鸣叫着,守了整整一夜,才肯离去。

    以后,每当骆驼妈妈路过这里时,它总要离开大路,走到这座草儿青青的“坟墓”边,哀鸣着站一会儿,舔舔坟上的青草,然后才肯离开——在骆驼妈妈的心中,这里躺着它可爱的孩子。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草原(节选)

    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