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孔乙己》同步练习

读课文《孔乙己》,“中秋过后……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段记叙的主要事件是( )。

A、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B、丁举人有钱有势。 C、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 D、众人耻笑孔乙己。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大国手

白文玲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王剑冰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为了探寻救国良方,他qiè____而不舍,沥尽心血。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①________(灌,撞)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②______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后来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提,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_______,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⑪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有删改)

【注】①蒙自:蒙自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南湖位于蒙自市中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个男人

谢大立

    ①刚忙完江总的后事,从墓地回来,就有人给汪旭捎话,下一步耿总可能有大动作。领导上台都有大动作,这是规律。只是这次这个姓耿的大动作会不会拿他汪旭开头刀?汪旭禁不住在心里喊,老江你死的也太不是时候了,你死了一了百了,我手头的事怎么办?汪旭手头的事,是那个他正在准备的发动机缸体科研项目。

    ②汪旭是那种心里不舒服就要扯着嗓子喊几下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像今天一样。江总是公司的一把手,也是能容忍他叫喊的领导。他也就把江总当做自己的知己,也把自己当成江总的人。江总流露出对副手老耿的不满意,他也就明里暗里说些不拿老耿当回事的话。耿总这上台的大动作,还能漏得了他……

    ③与其让人当筋头把脑剔,还不如自己主动走人,体面些。于是他坐在办公室把一包烟抽完后,猛地站起来,两手往裤兜里一插,高昂起头,朝总经理办公室走去,用脚拨开虚掩着的总经理室,冲一脸惊诧的耿总说,直说吧!你打算怎么处置我?

    ④他想,也和他一样炮筒子一个的耿总,会跟他拍桌子,甚至会对他大声吼叫——你给我滚出去!他要的就是这效果,他就好也跟他拍桌子,吼出比他更大的声音,让整个办公大楼的人都听到,都来看热闹……然后,他当着大家的面,宣布自己不跟他姓耿的干了,回办公室收拾东西拍屁股走人。

    ⑤没想到,耿总一阵惊诧之后,竟咧开嘴对他笑了,随后起身拿茶杯,往杯子里加茶叶,倒水,双手递到他的面前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笑吗?猜不着吧,那我就告诉你吧,这是因为我们俩的德行太像了,你是来逗我拍桌子、发火的吧?如果我拍着桌子对你吼,你给我滚出去,那不是中了你的套了……

    ⑥汪旭茫然。

    ⑦耿总把茶杯放到茶几上,率先在沙发上坐下,对汪旭说,坐吧!汪旭犹豫一下,在另一边沙发上坐下了。耿总把茶杯朝他推推,喝杯茶吧!汪旭不动。耿总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便我们要分手了,也不至于连杯茶也不赏脸吧?汪旭的手就只好朝茶杯伸去。

    ⑧耿总一叹说,良心话,你所谓的处置我真还没有想好,这样吧,我们分两步走你看行不行?两天内我给你答复,然后我们各给对方二十天的时间,这二十天里,你可以考验我,我也要考验你,让我们进一步把对方看个透,让你看看我老耿是不是你心里想的那样——不是个东西。

    ⑨话说到这个份上,汪旭只好不吭不哈地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

    ⑩两天后,厂长办公会的决议出来了,汪旭负责发动机缸体科研项目,正式成为一个部,汪旭任部长。成立部,江总在时还只是对他承诺,得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二十天后,又传来消息,汪旭部长享受副老总待遇,出席办公会。汪旭一下子被弄得糊涂了,一下子觉得耿总这个人有点水深不可测。

    ⑪汪旭就和厂办公室主任坐在了一个办公室。

    ⑫一天闲下来没事,翻阅柜子里的文件,两个秘密让他一下子看清了耿总这潭水——让他出来负责发动机缸体铸造的科研,两年前就是由耿总在厂办公会上提出的;这次破格让他享受副老总的待遇,还是耿总亲手打的报告……汪旭在改变对耿总看法的同时,对已故的江总就有了看法,那个总让人感到有些鬼的老头儿,是这么对他说的,决定抽他出来搞缸体科研这桩事,有些人是不赞成的。这个有些人,首先使他想到的就是耿总。他们都是搞技术的,专业还都是发动机,同行是冤家啊!

    ⑬汪旭觉得自己再没有任何理由不向耿总敞开自己的心怀了,在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场合,他对耿总说,这辈子我这一百多斤就交给你了。耿总说,别别,我哪承受得了,你还是交给国家说得通些。汪旭说,别跟我打官腔了好不好,我汪旭不是不知好歹的人,我用这一辈子报答你,难道还不够?

    ⑭耿总还是说,告诉你改为国家,要报答报答国家吧!如果你认为国家这两个字仍是官腔,就改为发动机好了,你我都是学这个专业的,在这个厂几十年,攻的也是这个,要不是冲这,那天你那样对我,凭你我这种臭德性,要不打起来才怪……

    ⑮汪旭的脸一下子红了,耿总却哈哈大笑起来,说,这样吧,咱哥俩一起,把我们这加起来的两百多斤,一起交给发动机的科研吧!汪旭伸出掌说,君子一言。耿总也伸出掌,说,驷马难追!随着“叭”的一声脆响,两个人爽朗地笑起来。

(选自《天池》2018年14期)

现代文阅读

日常的理想和理想的日常

杨宁

①为什么当代音乐很少写当代生活?一直尝试把生活写进音乐的作曲家,境遇又如何呢?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和它的“团魂”——作曲家、指挥家金承志就是当下再好不过的样板。

②金承志以对当下的关注,恰恰消解了音乐中“通俗”与“艺术”的对立。无论他的歌就风格而言应当归属“浪漫派”还是“现代音乐”,是恶搞真正的日常,勾画理想的日常,还是遥想故去的民俗,细节丰富的歌词和情感饱满的音乐都能直接勾连感官,跨过音乐学术造成的知识和经验壁垒。换言之,知识性和艺术性都能最明白而隐形地体验到,到底是什么,在哪里不重要。

③早在2018年的《白马村游记》里,金承志没有写当下的日常,而是以民国时期的一位落魄文人的视角,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的种种日常。对这部作品,上海音乐学院的陶辛教授评道,“它以当代艺术家的视角承续历史、映照深厚的中国音乐传统与历史文脉”。这部作品重构了民俗,承续了传统,探究了人生哲理,也勾勒了深幽的意境。但因为它立足于日常,采用的依然是普普通通的人的视角,即便是手法最为现代的乐章,也没有人觉得“听不懂”。

④最新的套曲《星河旅馆》是金承志目前规模最大、最具故事性、情节最为连贯的作品,他本人称之为“音乐小说”,我认为它还是一部“教育小说”:落魄的主人公在如梦的星际旅行中遭遇各色奇人奇事,最终重新觉醒。“我做了一些尝试。我在里边加入了非常多的与小说结合的念白部分,这个是我认为我想要去做一些突破,想要让本来的合唱再跟其他艺术门类发生关系,比如话剧,比如小说等等。那我在想:我们的边界到底在哪里?”金承志如是说。

⑤金承志和“彩虹”依靠最朴素的感知,怀着最朴素的目的,为了音乐,为了照顾台上和台下的所有人,打破了行业演出惯例和观念壁垒,创作了亦庄亦谐的作品,打造了丰富可感的演出和周边产品,打通了有效的传播渠道,最终得以展现的,是认真生活着、工作着、观察着的人本来就有的多样性。

(有删改)

【链接材料】《白马村游记》以七首彼此关联的作品,讲述了民国十三年,青年顾远山离家十三载后失意而归,路遇白马村,在这里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村民,被卷入盛大的祭祀,在半梦半醒间回到故乡……最终醒来,已是清晨,发现身在渡口,薄雾缠绕,恍惚间,仿佛南柯一梦。

听众可以在里面听到民歌、童谣、戏曲、温州话、祭祀呐喊、悠远的古琴。如同其故事所说的,白马村不关心世俗的“成功”,失意的人同样能在生活中找到其意义,并且自我救赎。

白马村游记——榕树

小路旁 有一棵榕树

茂叶染绿晒网的蜘蛛

农家客 荷锄正起早

路过桥头尝几块豆腐

小姑娘 卷帘又拉上

着急换上新裁的春装

三五位 攀谈的棋客

树下摊开昨日的阵仗

大白马 铃铛阵阵响

孩童围着讨要马奶喝

去去去 老汉执鞭怒

你家大人下楼给钱啦

午后雨 泥地吭哧响

大大的榕树好似一叶华盖

白头翁 檐下梳毛发

浑身湿透 瑟瑟发抖

日将斜 飞鸟归山林

南风带来邻村的炊烟

夜深沉 江船一盏灯

窗外虫鸣 一宿好梦

语文学习小组展开“感悟母爱”活动,请你参与。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宁子

①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怨。

②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③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

④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⑤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⑥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⑦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

(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