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爱华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 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 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 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 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 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 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 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 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 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 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

    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 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 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①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②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2)、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

答。

(3)、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淘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昕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竞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d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硕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志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o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o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竞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o.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雏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换糖

刘国芳

    孩子跟着母亲去外婆家,路有点儿远,坐了一上午的车。才到不久,孩子就听到外面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走出来,看见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那丁丁当当的声音,就是这个挑担子的人敲出来的。孩子不知道这个人在做什么,就跟在后面。

    见孩子跟着,挑担子的人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挑担子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知道了,这是个换糖的人。孩子住在大城市里,没人换糖或者说没见过换糖的,现在听说牙膏皮也可以换糖,孩子就来劲儿了,孩子掉头就跑了回去。

    孩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牙膏皮。

    随后,孩子得到很小的一块糖。

    把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津甜津甜。

    孩子吃着糖回家时,母亲很惊讶,说:“你吃的什么?”

    孩子说:“糖。”

    母亲说:“哪来的?”

    孩子说:“牙膏皮换的。”

    母亲听了,更惊讶,说:“那么脏的东西,能吃?”

    孩子的外婆也在边上,说:“那是麦芽糖,怎么不能吃?”

    第二天,孩子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知道换糖的来了,又跟在后面。

    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他,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又跑回家,这回,孩子找了一块烂铁来。

    孩子又得到一小块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很甜很甜。

    孩子后来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就会从家里找东西出来。好多次好多次以后,孩子就觉得家里再找不出什么东西来。没有东西换糖,孩子只能跟在后面。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孩子说着,仍跟在后面。

    孩子的母亲,这天看见孩子跟着换糖的,便把孩子拉了回来,说:“回去,不怕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呀?”

    孩子嘟嘟嘴。

    天天都有换糖的人到村里来,孩子也天天听得到丁丁当当的声音。这天,换糖人又来了,孩子仍像以前一样,又跟着。

    换糖的人出村了,孩子仍跟着。

    换糖人见孩子还跟着,就说:“你还跟着我做什么?”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你再跟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孩子仍笑。

    换糖人见孩子不肯走,就放下担子,敲了一小块糖给孩子。

    孩子吃着糖,不跟了。

    换糖人走了,不见了。

    孩子这时转身想回家,但忽然,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孩子一听到这声音就来劲儿了,寻着声音过去,跟在后面。

    换糖人看孩子跟着,也说:“拿东西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说罢,孩子仍跟着。

    天不早了。

    孩子这时离村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但跟在换糖人后面,孩子一点儿也不害怕。天黑后,换糖人发现孩子还跟在后面,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现在天黑了,你住哪儿呀?”

    孩子说:“我外婆家住邓坊村。”

    换糖人说:“十多里,你怎么回去呀?”

    孩子没回答,仍笑。

    这天,是换糖人把孩子送回村的。一到村里,孩子就认识路了,孩子跑回家去。但到家后,孩子没看到一个人,外婆还有母亲,一个人都不见。孩子就害怕了,哇一声哭了起来。

    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外婆和母亲回来了。见了孩子,她们一把搂着,带着哭腔说:“你回来了呀,我们以为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哩。”

(选自《湛江文艺》2018年第11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带着孩子去旅行,已经是现在不少年轻爸妈的主要假日状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想带孩子去看看”,是他们中不少人的心声。近曰,阿里巴巴旗下的综合性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发布了“儿童出巡世界趋势分析与预测”,里面的数据让好多爸妈深有同感。

    “我第一次出境游是去香港,2007年,那时我26岁。我儿子第一次出境游也是去香港,是2011年,那时他2岁半。”说到第一次出境游时的年纪,80后爸爸小汪这样说。事实上,2岁半出境游并不算很早,不少孩子刚刚能带出门,就开始了自己的出境游旅程。

飞猪数据显示,00后、10后的第一次出境游年纪,已经比80后提前了20年。80后第一次出境旅游的年纪,在23~30岁之间的占比最高,也就是大学毕业之后。90后的第一次出境游年纪开始提前,19~22岁的占比最高,很多是在大学就读期间。到了00后、10后,占比最高的年龄段被猛拉了几个数量级,3~7岁的占比最高。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消费力更强的地区,2岁以下就开始出境玩耍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专家指出,“亲情陪伴”和“带孩子出去看世界”是大多数父母的出发点。

    材料二:

    但带孩子出境游,并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就表现在费用支出上。飞猪数据显示,带孩子出境游时,家长们“舍得花”的心态更甚。83%的家长会因带孩子而预订更高价位的酒店,旅游时每天的人均花费也会增加20%左右。

    “出境旅游时我住过最廉价的旅馆,应该是香港重庆大厦里的那间‘鸽子笼’,当时一晚上的价格是400元人民币左右。”小葛也是80后,现在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1岁半的女儿,“那时候我刚结婚,和太太两个人经常出去旅游,为了省钱,住差一点没关系。”不过现在,只要带孩子一起出去,他们一定会选择星级酒店,一晚上的价格都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

    除了住宿,小葛觉得带孩子出去玩,花钱特别的松。“比如,上次去东京,孩子看到街边形形色色的扭蛋机、娃娃机,根本就挪不动步,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扭上几个蛋,抓几个娃娃。虽然每一次的花费都不大,但结束旅行后一算,也花了将近2000元。”飞猪数据也显示,“看到什么都想要”的小朋友是家长旅游预算的“破坏王”,很多零散开销根本无法提前预测。

    材料三:

    2005年至今,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公民出游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披露和报道。有些国家在游览地竖起针对中国游客的提示牌,甚至采取了不接待华人旅行团、让华人旅行团隔离用餐等非常措施。这不仅令在外旅游的国人难堪,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2006年10月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正如外电评价:“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旅游陋习毫不留情的揭露和对文明旅游公约的执行力度,表明了中国目前所具有的空前的自信心。”

    材料四:

    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国内外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海啸、洪水、禽流感、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军事政变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影响一些旅游者的出行,对出境旅游造成一定影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幸福是窗外的一把米

    ①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幸福常常是小小的、朦胧的,幸福总是藏在每个如常的日子里,在不经意间缓缓流淌,轻轻荡漾。

    ②我喜欢早起,早早地起床,一天的光阴就是完整的。早起关非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紧迫感,而是内心可以更从容地开始一天的生活。记得梭罗说过,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几年前,搬家至远离闹市的宁静小区,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让这儿成了鸟的幸福家园。每个早晨,鸟儿细细碎碎又清澈如山泉水般的声音唤醒了我的耳朵,我在晨曦微露中接受这份愉快的邀请。起初时,静静躺在床上听几分钟鸟儿的晨唱是每天的必修课,有轻声呢喃的,细密绵长;有唧唧啾啾的,如稚语童音:有清脆嘹亮的呼朋引伴,这边过去一声,间隔二三秒,另一边又和一声,声音细细长长,最妙不可言的是那丝婉转又干净的尾音,似乎干净利落,又似乎情意绵长。我常常在鸟儿的歌声中揣摩它们清晨聚会的模样,它们一边恬静梳着羽毛,一边交流前一天遇到的新鲜事,道道张家长李家短:什么去年被锯了枝的柑橘树今春长新叶,模样像秃头的“小瘪三”,妙源溪边那位多情的青蛙王子又新换了恋人……它们是喜悦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开始,对每一天都充满信心和希望,即便是雨天,也能衔着雨丝欢快地歌唱。

    ③每天,我在这愉快的声音中起床,下楼为家人准备早晨。窗外的樟树上有成群的鸟雀跳跃、追逐嬉戏,大多是叫不出名的小山雀。常在我窗外活动的一对鹧鸪引起我的注意,它们总是情比鸳鸯,出双入对,好像从不在樟树上逗留,要么停在对面的屋檐下“整妆”,要么在我窗外的草地上专心找寻食物,那默契有加的样子让人想起琴瑟和谐、鸾凤和鸣。也就在那一刻间,我有了收鸟雀为宠物的想法,为此,每天清晨的窗外一把米,就成了我单方面的执念——它们为我养在天空的宠物。

    ④每日清晨做早餐的间隙,总不忘在威望窗外撒一把米,那是我与鸟儿的清晨之约。而后,隔着玻璃窗静静看它们怡然自得地来觅食,有灰头土脸的小山雀,拖着长尾的斑鸠,出双入对的鹧鸪……山雀来时成群,警觉性高,一片飘零的落叶也能让其惊恐,一掠而走。唯有这对鹧鸪,像一对甜蜜的恋人,每日光临我的窗外。初始,雄的放哨,雌的亦步亦趋踱向我撒有米的草地,边啄食边抬头观望,而后换之。日子久了,戒备少了,双双一低头一翘尾,边觅食边嬉戏,情意浓浓。更为可贵的是这对鹧鸪的知足和知止,它们从未一次将我撒的米吃光,每次总留下部分与后来的其他鸟雀享用。或许是鹧鸪谨小慎微的天性使然,或许是它们真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天道。

    ⑤日子一久,我与窗外的鹧鸪默契渐深。每日清晨,当我的目光透过香樟斑驳的树影跃上对面的屋檐,总能看到鹧鸪温和的眼神,它们安静地看着我,一脸期许,满眼信任。我用目光轻抚它们的双羽,似乎能感受到那微微的颤动。在一日日的目光鼓励下,在一日日充满善意的一把米里,这对鹧鸪认下我这位朋友。间或,它们会跳到窗台上,静静盯着厨房里忙碌的我;偶尔,我在阳台洗衣,一转身,鹧鸪在身后台板上梳羽,那一刻,心如甘饴,温暖如春。

    ⑥清晨一把米,自由的鸟儿是我内心的宠物,但我不是它们的主人,只享受它们觅食的满足和沉静。《道德经》开篇就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清晨时光,我以无欲之,观自然万物之妙,幸福就是窗外的一把米。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棵神奇的树

查晶芳

遇见她,在巢湖边。

原是去看湖,一片意料之中的壮阔苍茫。是时,风定日色薄,水面寂无波,心如湖平。缓步前行,几棵柳映入眼帘。一样的倚湖而立,一样的枝繁叶茂,却只有她,一眼之后便入了心。以至于数日已过,其影像仍在眼前执着地生动,不得不落笔以记。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姿态。大凡树都和人一样,追求的是高度,但这棵树自树根向上不足一米处便开始呈九十度横向弯曲。长长的褐色枝干越过水泥围栏,将一大蓬盈盈碧色送向了湖面。而当我看清她直立的那段树根时,不禁吓了一跳!那部分树干已然裂成了两段,右边那段还比较粗,左边那一截细得多,且弯弯扭扭,最薄处几欲断裂。两段中间几乎全空,除了中下部有极小部分相连,只剩最上面那一丁点树皮是连着的了,树干也是自那开始向水面横越。而那横着的树干上赫然有一个深长的大洞,顺着洞口往里看,隐隐有亮光从顶端透出。那洞居然贯穿到树顶了?如果不看枝头那大团葳薤的青绿,我肯定以为这只是一棵枯死的树。

这还能算是一棵完整的树吗?

树干起码有一半已经消失,残存的另一半却顽强挺立,且生机勃勃。枝头绿叶万千,碧色可人,迎风摇曳间尽情释放着盛夏的热烈与激情。消亡与新生,枯萎与绽放,如此巧妙地融于一体。

朋友们亦无不惊叹,一一绕树三匝,啧啧称赞。凝视着那横逸斜出的枝干、触目惊心的空洞、苍老皴裂的树皮和斑驳交错的纹理,还有那一个个树瘤般的小小凸起,不由想她到底经受了多少风霜雷电?树干何以中空至此?当时也没想到要去问问旁边的店家,只在惊叹之余,将她存在了镜头里。孰料,一阵咔咔咔之后,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原来,镜头中裂开的树根左边那段,好像是一个秀雅女子的侧影,姿态婀娜动人。秀气的头颅,修长的脖颈,左手放低撑着另一截树干,右手则高高扬起越过头顶,与横向的树干连在了一起。仿佛舞台上的旦角,身姿笔挺,头颅高昂,直视前方,伴着“咿呀--”一声长啸,拼尽全力甩出长长的绿色水袖……自此凝眸处,平添一片碧色流漾。

而先前我们只看到她的“空洞”,是因为靠得太近,拍照时想把整棵树框进去,便退后了几步,没想到却发现了另一番奇丽。

此刻,凝视着手机里的她,心中的震撼仍如泪泪春水,绵延不绝。我觉得我并不是在看一棵树,而是在进入一个神秘悠远的生命世界。

顽强,坚韧,毋庸置疑。面对身心的大洞,何以填之?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不仅如此,她还在狰狞的伤口处绣出了唯美的花纹。这是一种别样的盛开,一种真正的绽放,其绚烂的光芒和深刻的美学意蕴或许已远远超越了生命本身。

她亦是睿智的哲人。当她发现已经无法再笔直向上之时,便毅然决然地调整了方向,转而向另一个高度进发。生命的行程中,总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惑,那么换个角度,又怎知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每个叶柄脱落之际,她都会留下一个小小的凸起。那是生命的孕囊,等待来年的春风,纵然大雪纷飞,亦有希望暖心。一棵树,如此谙熟生命的密码,懂得在期盼之时歌唱,在伤疤之上舞蹈,且姿态优雅,气韵不俗。

面对无垠的湖水,我感到自身的渺小;而凝视这样一棵树,我有了深深的羞慚…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