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综合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御侮的民族解放战争 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举一反三
某校九年级二班同学以“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表

阶段

时间

主要涉及地区

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

形成

16世纪—19世纪中叶

由欧洲到北美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

发展和扩散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逐渐波及世界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

在全球的确立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亚、非、拉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

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发展】

材料二:

【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三:众所周加,“经济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代给欧洲和美国乃至世界带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起40年代,痛定思痛,根本克服“经济民族主义”的国际制度被设计出来。二战后,美国“经济民族主义”为“经济自由主义”取代,“经济民族主义”逐渐没落……“20世起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则发生了逆转,主张加强政府对外贸活动的干预,实行“公平与合理贸易”政策,以保昔日的竞争优势。这样一种以非关税措施为政策工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被称为“新经济民族主义”。

——庞中英《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民族主义”的挑战》

【合作互利共赢】

材料四:无论前途是睛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第一,坚持开放合作,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第二,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第三,坚持创新引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经济增长动力。第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概况的相关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丰岛海战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等。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请你制作表格,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填入表格,(要求:在答题卡上制作表格。表格分类合理,至少设计3个类比项目,内容完整准确,行数和列数自定。制表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可不用直尺)

材料二   1939年和1940年日军在华兵力

——数据来源:《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材料三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近代史上中日两次战争一败一胜两种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中得到的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