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乞丐》同步练习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宽容与和谐

①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宽容,做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分宽容。

②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论语》中的“宽则得众”,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③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纵观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

④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大千世界,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只有多看自己的短处,容得下别人的短处,才能彼此包容、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者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而应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积极营造宽松、融洽、团结的氛围。

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不可能不出一点偏差,应当允许人们犯错误,允许人们改正错误。容人之过,不求全责备,才能激发创造活力,形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生动局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作者所说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草记

贾平凹

①1982年10月,我去银川,过三边,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几十里没有一座房,也没有一棵树,远远的地平线上,遥远的地平线,乡阳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我默默走着。先是并不留意,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温温柔柔的,泛着银光,再往前走,白绒团儿竟多起来,一动脚,就绕着身子乱飞。疑心是柳絮,抬头搜素去,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才抓住一团要看时,一出气,又飞了。一时又起了风,沙尘并没有动,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如千万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静。定睛看去,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条细,半绿半枯,结一串串果实,如豆荚,尽都干裂,有的已空壳,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有的半合半开,形如织布木梭,里边两排荚籽,每籽小如鸡眼,四周生满白绒,风吹绒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②我不知此草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问起驼峰间的牧人,回答说:这草叫佛手肿。草古怪,名字也古怪。我在问,回答是:“他怎么不长绒毛呢?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③我不禁喟然长叹:哦,大凡尘世,任何地方都有生命的存在,漠漠边关沙地,也是如此;而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环境不同,手段也相异呀!要想树林中的蛇可以是青色,湖水里的鹅可以毛隔水,岸上的树可以叶子圆阔,高山的树可以叶子尖针,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香诱蜂儿鸟儿,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飞的力量,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儿各自在找寻自己的归宿呢?

④“这草很多吗?”我问牧人。

⑤“当然很多,你再往北走,沙地上全是这种草呢。”

⑥“那走过的草坝子上怎么没这种草?”

⑦“它是苦命的,一旦绿了一片沙地,什么花草都来长了,有了蜂儿,有了鸟儿,它却就长不成了。”

⑧“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⑨“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缓缓的步伐,摇奏着沉沉的铃声。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⑩啊,荒凉的沙地上,有多少人来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知道的只有骆驼,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不能言语,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选自《西安晚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来说 , 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 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长的三里路

       ①一生中走过很多路,最远都走到了美国的纽约,可记忆中最长的路却是从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门口那条三里长的小路。从一岁到三十岁,这条路来回走了一百多趟,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够。

       ②第一次单独走,也就六岁吧。六岁的我,身上背了大大小小一群包,胳膊挎的、胸前挂的、背上背的、手里拎的全都是包,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被包包围着,远看就像个移动的货架。包里装的没有一件是废物,对于居家过日子的姥姥来说全是宝。肥皂、火柴、手巾、茶杯、毛线、被单、核桃酥、牛奶糖、槽子糕……最沉也最值钱的是罐头,桃的、苹果的、山楂的……口袋里被母亲缝得死死的是钱,这一路我不知得摸多少回,生怕丢了。每次到了家门口,姥姥都会说:“小货郎回来了。”姥姥说这话的时候,眼睛转向别处,听声音就知道她哭了。先前姥姥说滴雨星,后来我说下雨了。六岁到九岁这三年,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么多好东西姥姥会哭,九岁之后就懂了。

       ③三里路,背了那么多包,按说我是走不动的,可我竟然走得那么幸福、那么轻盈,现在回想起来还想再走一回。那时背着包的我走在大道上,简直就是在飞。但快出镇口的时候,我的步子一定是放慢的,为了见见彪春子。这是一个不知道多大岁数的女人,常年着一身漆黑油亮的棉袄棉裤流浪在街头。用今天的话说,彪春子就是一个“犀利姐”。老人们吓唬哭闹的孩子常说:“让彪春子把你带走!”但同是小孩子的我不仅不怕她,在青岛上学的日子还常常想念她、惦记她。八岁那年独自回乡,彪春子老远就跟我打招呼,走近才知道是向我讨吃的。她在吃上面一点儿也不傻,准确无误地指着装罐头那包说:“你不给我就打你!”我哭了,她笑了;我笑了,她怒了。没办法,我拿出一个桃罐头给她。她往地上一摔,连桃带泥吃一嘴。很多年后我都后悔,怎么那么小气,包里不是还有大众饼干吗?

       ④见了三里路上第一个想见的人彪春子之后,就快步走了,到了丁子山,我又慢下来了。不高的山崖层层叠叠绿绿幽幽,几乎没有缝隙地挤在一起,山下是湍急的河水,一动一静,分外壮丽。拐弯处是一个三岔口,从东流过的是上丁家的水,从北流过的就是水门口的水了。从没见过黄河的我以为这就是天下最大的河了。走到这儿我更是舍不得走了,常常一站就是几分钟,看那些挽起裤腿提溜着鞋袜过河的男女老少,有的站不住会一屁股坐进水里。这番景象是我心中说不出的乡情。

       ⑤再往前,我的心和脚就分开了,心在前,脚在后,就像在梦里奔跑,双腿始终够不着地

       ⑥三岔口往前走两分钟是水门口最大的一片甜瓜地,清香的瓜味牵引着你快飞过去。“小外甥,回来啦?先吃个瓜吧,换换水土!”看瓜的叔伯舅舅几乎每年都招呼我在这儿歇会儿,有一年他根本不在,我却也分明听见喊声。依旧是那个老地方,依旧没卸掉身上的七八个包,依旧是不洗不切地吃俩瓜,然后站起来往前走。从来没付过瓜钱,也从来不知道那大片的瓜地怎么没有护栏。

       ⑦水门口的河道不宽,夏天河床上晾满了妇女们刚洗完的衣服,大姑娘小媳妇举着棒槌,捶打着被面,五颜六色真是怪好看的。我一路叫着舅妈、喊着舅姥地快速走过她们,因为姥姥家就在眼前了。

       ⑧最后的十米路是姥姥家的院子。先是路过两棵苹果树,每次也都是从这儿开始喊姥姥,等走过了长满茄子、辣椒、黄瓜、芸豆、韭菜、小白菜、大叶莴笋的菜地时,我已经喊不出姥姥了,嗓子里堵满的都是咸咸的泪水。绊倒了茄子,撸掉了黄瓜……红的柿子、绿的辣椒,姥姥全都没舍得摘,就等着我这个出外的城里人回来吃。欢呼啊,豆角们,欢笑啊,茄子们,满眼的果实,满脸的笑容。等走过这三米菜地时,我已经喊不出姥姥了。嗓子里堵满的都是咸咸的泪水。头发梳着小纂儿的姥姥出来了,我的三里之路走到尽头了。

       ⑨我到家了。

(选自《倪萍画日子》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觉得我的行为好笑,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哧哧地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秋天容易创造童话,秋天适合听童话。请阅读下面这则童话,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说谎的男孩

[法]皮埃尔·格里帕里

从前有个喜欢说谎的小男孩,他喜欢说谎简直到了你们无法想象的地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情,他都无缘无故地说谎。他很用功,很勤劳,很勇敢,很谦虚。可是他就是这样平白无故地说谎,对他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他唯一的缺点,可又是非常非常严重的缺点,以致别人对他所说的话根本就无法相信。

有一天,他的母亲实在受不了了,便带他到一位女医生那儿去,请她瞧瞧他儿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位女医生实际上是个仙女,她坐在一个雪白雪白的大房间里面,房间里放着各种各样的金属器械。她身穿一件工作衣,戴着一副玻璃架子的眼镜。在母亲介绍情况时,女医生一声不响地听着,随后问小男孩道:

“昨天你干什么了?”

“他去上学了。”母亲说。

“让他自己回答,”女医生说,“孩子,你告诉我,你在学校里干了些什么事?”

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女教师把我们带到月亮上去,我们钓到了一些月亮鱼!”

“这是不可能的!”母亲说。

“让他讲!”女医生说,“中午你在家里吃了些什么?”

“一块烧焦的木头和一根腐烂的骨头!”

“哪有这种事,您知道……”母亲说。

“让他讲,让他讲……那么下午呢,下午你干了些什么事?”

“下午他有一节图画课,”母亲轻声说。

“唉,请您让他讲嘛……那么,你画了什么?”

“我画了同桌的耳朵。他长了三只耳朵,可怕极了。”

听到这样的话,母亲伤心极了,她一句话也不再说了。女医生则除下她的眼镜,用她右手的手心轻轻地揉着自己的眼睛。

“我看……”她终于说,“好吧,既然这样,我要送你一件礼物:从今天开始,你不会再说谎了。”

“永远不说吗?”

“永远不说!”

“一生都不说?”

“一生都不说!”

“如果我还想说谎呢?”

“即使你想说谎,你也不会再说谎了,”女医生接着说,“不管你说什么话,你说的话都将变成现实。所以,从今以后,我劝你在开口讲话以前要先好好想想!”

当天晚上,小男孩的母亲对他说:

“是上床睡觉的时候了,你知道吗?”

“我不敢去,妈妈。有一只狮子睡在我的床上。”

“唉,别说傻话了,你快去睡吧。”

小男孩是很听话的,他不声不响地走了。可是就在他要走进自己的房间时,他吓得站在门口愣住了:一只黄色的大狮子躺在床上望着他。看到这一幕,他扭头就跑,跑到他母亲那儿对她说: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我床上没有狮子。”

“我知道没有嘛,亲爱的,去乖乖地睡吧,我就去和你道晚安。”

小男孩又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有点怕再看到那只狮子,可是狮子已经不见了。

你们一定会想,这件事是值得深思的。可是我们这位小朋友爱说谎的习惯,还是不能一下子就改掉。

一天早上醒来时,他对母亲说:

“你知不知道,妈妈?昨天晚上学校里遭了火灾,学校全被烧光了!”

“别说蠢话了,”母亲说,“去梳洗吧。”

小男孩没有多说,去梳洗了一下,穿上衣服,吃过早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甚至把刚才自己讲过的话也忘了。走到将近学校的拐角处,他闻到有一股烟火的味道。他马上又从原路折回,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叫道:

“妈妈!妈妈!”

他的母亲出现在窗口上,说:

“什么事,亲爱的?你忘了什么东西吗?”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学校没有烧掉!”

“我知道没有烧掉嘛,亲爱的,你赶快去吧,你要迟到了!”

小男孩又回去了。走到学校拐角时,他看到学校好端端的在那儿,雪白的墙壁,坚固而结实。烟火倒是有的,不过那是从广场中间一堆枯叶中升起来的。

从这件事以后,小男孩一连十天没有讲过一次谎话!可是到了第十一天——那是一个礼拜天——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在他母亲准备和他一起去看望外祖母时,他突然嚷道:

“妈妈,你不知道吗?外祖母死了!”

母亲顿时脸色煞白,气呼呼地说道:

“别说傻话!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默默地走出门去,穿过城市。来到外祖母家门口时,他们看到有一大群人围着,就像街上发生车祸时一样。有男人、女人,还有两三个警察。他们都在指手划脚地议论着什么事情。小男孩感到害怕了。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外祖母没有死,她身体很好!”

“我知道她身体很好嘛,亲爱的!”母亲说,不过她也在哆嗦。

他们加紧步子向前走去。外祖母站在门口,身体非常健康,不过她在生气,面孔也红了!因为在一刻钟以前,有一个强盗拿着一把刀闯进了她的家……幸好外祖母很勇敢,她抓起一把火钳和强盗打了起来。她大喊大叫,邻居们听到后都赶来帮助她。强盗拔脚就逃,但已经太迟了:逃出一百米远就被抓住了。

总之,这件事圆满结束了。可是这个小男孩──他是非常爱他的外祖母的──吓得从此以后再也不说谎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几乎再也不说谎了……有时候他偶尔再想撒个小谎时,他总要再三考虑,绝对不让他的话有损于任何人。(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