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之《过雪山草地》同步练习

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雪山低头迎远客。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 C、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D、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一树寂寞红

杜忠书

    “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地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子,也吹起了游子满腔思绪。

    当柿子红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柿子。家乡的柿子犹如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总在眼前闪烁,柿叶如同一面面“红旗”总在眼前飘扬,一幅幅“柿”情画意总在眼前浮现,那些温馨的回忆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

    每到春天,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柿树娇嫩的枝条从树上钻出来,青翠欲滴,煞是好看。不几天,柿树就开花了,花很小,有黄色的,有橙黄色的。花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朵朵似娇俏可人的小姑娘。

    点点的清香氤氲,偶尔有蝴蝶飞来,萦绕其间;间或蜜蜂来访,流连其中。一阵春风细雨,满地落花。这可让孩子们高兴坏了,女孩子就用马尾巴草把柿子花一朵一朵地串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做成手链,戴在手上,或者串一串长长的,制成花冠,那俨然就是花仙子了,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顶着帽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你很难发现它们。整个初夏,柿子顶着帽子躲在绿叶间,同绿叶儿们一同长大。我们就在树下玩耍,欢闹声中,盛夏已过,秋像藏猫猫的顽皮孩子,一下子窜到面前,调皮地笑着,伴着鬼脸。再看柿树,青涩的柿子,已慢慢地变成橘黄色,像刚学会变脸的顽童,狡黠地笑着,站在枝头,跳着,闹着,直到把枝头压弯了才肯罢休。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红了。从远处看,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美丽极了。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的,霜降到了,柿子慢慢地由橘黄变得红通通了,霜降过后,树叶开始凋零。黄柿子慢慢被秋风染红了脸蛋。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红了人们的心情。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地抿着嘴,偷窥着偶尔路过乡村的面孔。

    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委顿地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曳枝头。有些柿子在树上呆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地上,钻进草丛。唯有那些美好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地挂在枝头。

    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啄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喳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不一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地啄着,叫着。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选自《教师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银的水罐

鲍尔吉·原野

    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做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圆、月亮圆、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于卑下。

    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烟火,有巧笑倩兮与美目盼兮,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的罪孽。但井里有水,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亦可煎药除病。井一无所有,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说的是井与河流,土是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着桃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从井是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只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

    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水。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选自鲍尔吉·原野博客,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乡甜

徐楠

①飞云江下游南岸的浙江瑞安马屿镇是我外婆的家、那里蔗田成片。村村做红糖,儿时熟悉的景观都被甜蜜的气息笼罩着。我的乡愁是甜的。

②马屿糖蔗身段纤细,表皮白中带黄,蔗节上长着软软细细的绒毛,洗干净后像璞玉一般晶莹,糖蔗吃起来口感紧实,糖分很高,适合炼糖。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齐梁时期,马屿人就开始种植糖蒸、压榨制糖,直到现在,仍采用流传千年的古法制糖。

③马屿红糖很有特点,颜色是浅浅的土黄而非深红色,最出名的马屿上安村红糖,嫩黄中带着粉色,色泽诱人,香气扑鼻。老一辈人说,马屿红糖还会呢。因为红糖刚做出的时候,非常松软、细腻,仿佛散落的积雪,又像松松的流沙,看起来就像是红糖颗粒在一样。这说法可真形象。

④一代代马屿人生活中离不开糖蔗和红糖。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大家要带上几捆糖蔗,祝福新年进步节节高。结婚、生子、乔迁的大喜事,更是离不开红糖这滋补喜庆的佳品。

⑤糖蔗在秋末冬初采收,小时候天气一变冷,我就开始盼着去马屿。因为这时候有清甜多汁的糖蔗吃。

⑥那时候每次从瑞安市区去外婆家都是个大工程,交通不便,短短十八公里的路程要辗转两个小时,先坐渡轮穿过飞云江,换乘小面包车颠簸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一片片黄绿色蔗田。看到一株株高大的糖蔗,红糖那厚重的甜香味就已经在味蕾里弥漫。我欢呼雀跃起来:“外婆家快到了!”最后一项交通工具是人力三轮车,一路骑呀,骑呀,经过老街上的南货店、裁缝铺、小吃店,经过一排排晾晒着瀑布一般雪白的索面、粉干的架子,看到了粮站高高的围墙和厚厚的大铁门,对面就是外婆家了。我迫不及待地蹦下车,外婆笑眯眯地等在门口说:“娟啊,你来啦,阿婆给你煮碗点心吃吧!”

⑦外婆总给我煮两个荷包蛋,撒上一层红糖。每次我都吃得心满意足。

⑧马屿红糖的经典吃法有很多种,红糖撒在刚蒸出笼的糯米饭上,香气四溢,最绝的还要数红糖鸡蛋炖自酿黄酒,那馥郁的香味和醇厚的口感,令人一尝难忘。母亲常跟我说。她小时候红糖很珍贵,最喜欢吃的是“糖碗”,将新鲜红糖热得稠稠的,稍待冷却后压扁切成条状,清香可口。富有嚼劲,在当时可是非常时髦的糖果,每年农历十月廿三马尚“会市”正逢新糖上市,在这个古老又热闹非凡的市集上,抢购“糖碗”是孩子们最大的乐事。

⑨现在买“糖碗”很方便。飞云江上早就建起了多座大桥,路程缩短到二十分钟。如今的马屿镇,上千亩的蔗田边一个挨一个地用蔗叶搭起了古法制糖坊,夕阳下炊烟袅袅。制糖期很短,仅有一个半月时间,制糖坊都是日夜轮班赶工,十多位老师傅采用“连环锅”和“直风枪灶”老工艺,挥汗如雨三个多小时才能做出一批红糖。

⑩古法制糖坊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体验项目,人们从各市县赶来,重温这一古老的技艺。

⑪由于整裸糖蒸甜度都很高,所以马屿人并不介意吃稍微平淡的蒸顶,还常说:“倒吃糖蔗日子更好!”大家喜欢把最甜的根部放到最后吃,寓意未来生活越来越甜。糖蔗汁被拿来制糖,糖蔗渣、糖蔗叶则被用来当燃料,造纸和喂家畜,叶子还能搭建糖坊屋顶,全身都是宝。

⑫我最喜欢吃的是马屿红糖做的年糕、箬糕和炊糕。自从糖坊开设了直播卖货,口味繁多的马屿红糖制品在北京就能买到,快递到家时仍然非常新鲜。

⑬女儿更是喜欢上了这清新甜蜜的味道。她说,马屿红糖可比巧克力好吃多了。如果红糖可以像巧克力一样做出各类品种,设计好看的包装,卖到全世界去,那喜欢吃它的人就更多了!

⑭我对女儿说:“你的想法真棒,叫你‘红糖姑娘’好吗?”

⑮女儿不假思索地笑着说:“那当然好啊!谁不愿意做甜甜蜜蜜的人。过甜甜蜜蜜的日子呢?”

(选自《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