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夏》同步练习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夏  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2)、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

(3)、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     )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藤野先生(片段)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亲爱的老椿树
        ①她总是沉默的,安静而持重,恬淡而从容,不发一言,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②她也高大、庄严,需仰视,才能看见她庞大的树冠,以及她重重叠叠、密密实实的枝叶。
         ③我说的是我童年的老椿树。她站立在我家小小的院子里,应该是我家里最安静、也最高大的一员了。她比我大了好多呢。她是我的朋友,我叫她亲爱的老椿树。
        ④父母是把她许给了我的。他们经常说,等我长大了,要把她伐掉,打成崭新的桌椅、漂亮的橱柜,给我,当嫁妆。父母说的时候,我还小,还不知道羞涩,只是记住了,她和我,有了另一种美好的关联。
         ⑤老椿树是我整个童年生活影像的安静的背景,美丽的旁证。我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她的关注之中。我在她脚边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在她身旁摔泥巴、捏泥人,我在她绿阴下读书、识字、写作业,我在她安详的庇护下剥玉米、看弟弟、听满嘴漏风的奶奶讲老掉牙的故事……我觉得,她幽绿的叶子就是一只只美丽亲切的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看着我的欢喜,也看着我的孤独;看着我的幸福,也看着我的忧伤。
         ⑥我打心里喜爱她,依恋她。我喜欢仰起小脸看她,喜欢从她密实的枝叶里偷窥太阳的踪迹。我偷窥时,那层层叠叠的叶儿影儿便都安静地印在了我的脸上。
         ⑦欢喜是有的。我是说,我的这棵亲爱的老椿树。当燕子在她的枝梢上小憩,喜鹊在她的枝桠上俏立,麻雀在她的枝叶里藏身……我觉得,我看到了她的欢喜,她的微笑。于是经常地,我喜欢抱住她,抱住她丰腴壮实的腰身,感受她轻轻的颤栗,那是幸福的颤栗。
        ⑧寂寞也是有的。当然,我还是说,我的这棵亲爱的老椿树。当我抱住她的时候,我仿佛也能感受得到,并且,我还感觉,她把她的寂寞,也轻轻传递给了我。
        ⑨无论是欢喜,还是寂寞,我乐意想象,它们都在我亲爱的老椿树那树干的年轮里最里面的一层,不为人知地、安静地生长着,只有我才觉察得到。
        ⑩月光下,我爱静静地依着门框或者搬一个小木凳坐着,看小院里一地的椿树树影,如花,似锦,真是像极了村里女子结婚缝制的锦绣的被面,很喜庆,很奢华,当然,也很美。如果有微风,那满地的树影便轻轻地动了起来,感觉整张锦绣便飘了起来,飘了起来,像老电影。多么美好而富有梦幻气息!我久久地陶醉其中。那时,还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可看的,似乎只有电影,老的黑白的电影,可是电影放映队一年来不了几次。但有一地的树影,也好。我满足地看着一地的树影,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童话。虫鸣声,从小院的各个角落里冒出来,此起彼伏。满地的树影是我的老黑白电影,虫鸣的合奏是老电影的配音,我的梦想在上演……
        ⑪后来,我们家又盖了大的敞亮的房屋,有了更大的院子,院子里也有了更多的树,枣树、梧桐树、香椿树、苹果树……只是没有了老椿树。老椿树守着老屋,我们住在新屋。
        ⑫后来,老椿树没有成为我的嫁妆。但她还是被伐掉了,被卖给了木材商人。卖掉老椿树所得的那一小叠纸币,凑足了我去外地上学的学费。我亲爱的老椿树,还是因为我而倒下了。
        ⑬再后来,老屋也没有了,小院也没有了。
        ⑭老椿树、老屋、小院,都只能被我,一一地安放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⑮哦,我亲爱的老椿树!(作者雨兰,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ī 见她在流沮。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磋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高了谁都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表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舍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世间最温暖的归途

①小时候,除了自己村,我最熟悉的就是严庄。

②严庄离我们村十来里山路,中间还有四五个村庄。除非太渴或者突然下了大雨,奶奶才会牵着我的手,走进其中的某个村庄,或讨口水喝,抑或在谁家的屋檐下躲躲雨。其他时候,奶奶都是领着我径直走到严村,仿佛路上那些村庄都不存在似的。

③我更想在路过的一个村子停下来,因为那里有一棵很大的枣树,枣子成熟的季节,总能从树下的草丛里找到几颗被人遗漏的枣子,甜得透心。奶奶却不让我停下来……

④可是,就算没有枣子,走了这么远的山路,是不是也该歇歇脚了?奶奶笑着说,我一个老太婆都不累,你个小娃子累什么?她拽着我,继续走。奶奶总是很急迫的样子,出了家门,脚步就变得又碎又急,一刻不肯停下来。从我记事起,她第一次领着我去严庄,就一直这样。我一点也不觉得严庄有什么好玩的,比我们村小,房子也比我们村更矮更破;在那里吃到的饭菜,比我们家的还难以下咽。

⑤严庄唯一吸引我的,是一个比我奶奶更老的老太婆,她有时候会偷偷塞一块蜜饯给我。她脸上的褶子比我奶奶多,腰杆也比我奶奶还佝偻,走路时她低垂的脑袋都要触到地面了。她的牙齿差不多全掉了,嘴巴完全瘪进去,讲出来的话就跟从破风箱里发出来的一样,沙哑到让人听不清她说什么。

⑥奶奶却跟她有讲不完的话。

⑦有一次,我在睡梦中被一阵奇怪的“哧哧”声惊醒,原来是两个老太婆不知道说起了什么,笑得在被子里蜷成一团。我翻个身又沉入梦乡。多年以后,如果我在睡梦中被什么声音突然惊醒,还会忍不住想到小时候的那一幕:两个老太太, 在深夜的土炕头发出“嗤嗤”的笑声。

奶奶留在我记忆里的声音并不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模糊,唯那夜的笑声,仿佛刻在了我脑海深处,清晰,深刻,不时跳着迸发出来。

⑨每次跟奶奶去严庄,我们一般会住一晚,第二天往回赶。我还有两个更小的妹妹在家里,等着奶奶照顾。比奶奶更老的老太婆,拄着一根树棍子,将我们送到村口道别。回自己村庄的路上,我总是走在前头,奶奶说我跑得比兔子还快。而奶奶走出严庄的时候,脚步总是拖拖沓沓,好像被严庄的土粘住了脚一样。直到回头再也看不见严庄了,奶奶才突然加快了脚步。我们自己家里还有太多的活儿,等待奶奶回来忙乎呢。

⑩有一天,爸爸急急忙忙对我和妹妹们说,快,我们去严庄。 那一次,奶奶已经先去了几天,也是她唯一一次没有带上我,自己一个人去的严庄。爸爸告诉我们,太太没了。到了严庄,奶奶看到爸爸,突然放声大哭。

⑪从严庄回来,我们默默地行走,半路上,奶奶突然停下来,回头看了一眼,“哇”地大哭。我们都停下来陪着奶奶。奶奶摸了 摸我的头,呜咽着,“ 奶奶没有家了……”。

⑫那一年我6岁,还不能理解奶奶的话,想,我们不是有家吗?

⑬24岁那年,我的爷爷去世,31 岁那年,我的奶奶也去世了。我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爷爷奶奶的家就是我的家;没有了爷爷奶奶,我从小长大的那个村庄里,也就再没有家了。

⑭那个严庄,我更是很多年都没有再去过,它和我的村庄一样,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那里,曾经有奶奶回家的路,也有我回家的路。它们,曾经是奶奶和我,在这个世间最温暖的归途

(选自《品读》,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