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您好,请问您想办理什么事项?”一句贴心的问候之后,社区工作人员会为你解答和办理具体事项。这是桥西区大境门街道西岔社区为辖区居民推出的便民代办服务,大大地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

    社区居民事务代办是项新生事物,社区事务代办是社区面向居民展现社区服务居民的一种体现,它考验和提升的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西岔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小乐这样说。

    帮老年人代缴水电气费、替残疾人办残疾证、义务修家电……桥西区西岔社区自成立社区代办站以来,替居民办小事、管“闲”事,至今,已为900多位居民代办事务。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走进社区服务站办理各类事项,社区服务代办站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

    (摘编自张家口新闻网《“代办站”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材料二: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让贫困户精准脱贫,关键要解决好精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贫困群众自己能造血,自己能长肉。”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吴金笔感慨地说。

    随着精准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正在稳步提高。“就扶贫对象来说,容易帮扶的基本都帮扶完了。尚未脱贫的,有的是因为残疾、重病导致劳动能力欠佳,有的是因为生活环境确实恶劣,脱贫缺乏条件,但也有极个别贫困户就想躺在扶贫款上睡大觉。”吴金笔代表说。吴金笔代表建议,在推进精准脱贫攻坚中,必须更精准地施行扶贫政策,努力提升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对于缺乏脱贫动力的扶贫对象,要注重“扶志与扶智”,逐步减少直接补贴,引导他们勤劳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陆銮眉认为,今明两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将更加艰巨。不过,越是如此,越要克服“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等问题,注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宁德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精准。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说。多年来,宁德历届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工作,久久为功,如今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了解到,在建档立卡中,宁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并根据不同贫困户的现实处境精准施策:缺资金的,就通过小额贷款解决资金困难;缺项目的,就帮助引入符合家庭实际的项目;农产品卖不出去的,就联系当地企事业单位采购;等等。通过精准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有效提升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改变生活现状的热情。

    (摘编自2019年3月15日《经济日报》林火灿《打通“最后一公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最后一公里”成为一个高频词。比如,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部长通道”回答提问时说,要让抗癌药进医院,把为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做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部长通道”回答提问时说,顶层设计要见成效,就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此外,农村医疗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打通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等等,都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如今常用来指代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关系到政策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各项工作能不能起到实效。行百里者半九十,强调的也正是“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导致政策不落地,服务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摘编自2019年3月14日文汇时评《不让“最后一公里”梗阻百姓的获得感》)

(1)、下列不属于“最后一公里”工作的一项是(   )
A、帮助照料老人幼儿、帮助居民代缴水电气费、替残疾人办残疾证、义务修家电。 B、通过微信微商、淘宝等网络销售方式或者公共媒体广告,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C、调动农民进行文化消费的积极性,集中乡村的贤达人士,培养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D、多渠道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拓宽乡村医生执业发展前景,加快构建基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通过面向居民展现社区服务居民的社区居民事务代办得以考验和提升。 B、容易帮扶的扶贫对象基本帮扶完了。尚未脱贫的有的是身体原因,有的是生活环境缺乏条件,还有很多是有懒惰依赖的思想。 C、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只有做到精准,才能有效帮助贫困户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激发贫困户改变生活现状的热情。 D、“最后一公里”多用来指代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直接关系到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实效。
(3)、“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冯骥才

    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刚过去的2018年12月,许多中国女性的朋友圈都被故宫文创推出的六色口红刷了屏。每只口红的外壳上装饰着皇家刺绣、古董家具或仙鹅等图案,其灵感就来自于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文物。故宫口红上线仅4天,买家就将10万多只口红抢购一空。这让“故宫”不再仅仅是历史厚重的博物馆,更成为深受青年喜爱的时是品牌。

    事实上,故宫的文创产品早已不是第一次成为“网红”和“爆款”。自2013年起,故宫文创和故宫淘宝就不断开发各类“爆款”文创产品,如“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朝珠式耳机等,一次次地抓住了年轻人追求独特与个性的心理,每每推出的文创产品均大受欢迎。

    2016年5月11日,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推动了博物馆文创的进一步发展,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符合自己文化调性、具有自身展品特点的文化产品。2018年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上,首都博物馆开发出“文具系列”“家居生活系列”“旅行系列”三个主题的现代衍生品,让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这些清宫美物围绕。

    此外,国际著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开始登录中国。2018年7月1日,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正式上线,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千里之外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同时也为国内博物馆做好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思路。

(2019年1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简要流程

材料三:

    博物馆自身人才从数量到专业广度通常具有局限性,台北“故宫”的经验显示,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是高效提升文创产品质量的关键。

    台北“故宫”通过举办各类公共活动,广泛向社会公众征集创意,陆续开发了“翠玉白菜伞”“‘朕知道了’纸胶带”“冰山一角袜”等广为人知的产品。此外,还开展诸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习营”之类的活动,这类活动一方面让社会公众亲近故宫文化,愿意深入了解博物馆,另一方面有效地调动了社会资源参与公共博物馆文化创意的积极性,使文创元素更加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故宫”没有在内部设置部门或保留常设的文创团队,而是外聘设计师团队开展工作。台北“故宫”要求合作团队与其进行时长半年左右的沟通磨合,团队成员共同接受培训,互相交流心得,使外聘设计师提升对院藏文物的认识,特别是对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入了解,确保之后的产品开发得以事半功倍。这一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经由专业设计师与文博专家的知识互补和思维碰撞带来的“1+1>2”合作的效果,容易设计出具有时代冲击力又不失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

    在完成创意设计以及产品生产之后,所有经审核的产品即进入营销环节,台北“故宫”文创产品的营销在本土主要依靠委托承销渠道,包括员工消费合作社、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台北“故宫”馆内的专卖店等类型。而通过品牌授权商渠道,台北“故宫”则实现了营销范围的大幅扩张:首先与代理商建立合作与代理关系,再通过代理商的专业营销渠道销售“故宫”文创产品,例如,通过与法蓝瓷公司(Franz)的合作,台北“故害”的大量文创产品得以在遍布全球的数千家法蓝瓷经营网店中销售。

(吴静《两岸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模式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庞大的“银发市场”正悄然降临。联合国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只有9亿;但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激增至21亿,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将超过60岁。据美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0年的17.8%增长到33.5%,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美国《财富》杂志指出,生物技术、智能设备、制药和护理服务领域的一系列新产品将重点面向老年消费者。

    互联网时代,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成为一大亮点。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院里,医疗机器人平均每天要行走185公里,不仅能为医院的病人远送药物和食物,为病人提供干净的床单,还能清理医疗垃圾。在日本,超过7万个家庭护理机器人在家中照顾老年人。此外,能够追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定位设备、检测老年人摔倒风险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纷纷涌入市场,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银发经济也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新动力。日本银发经济的高技术、智能化程度已经在全球于领先地位,该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所有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缓解少子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挑战。2018年2月,日本政府第三次修订完成的《老龄社会对策大纲》中还提出构建“无龄感工作社会”,指不以年龄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政府有必要通过完善雇用和就业环境来确保老年人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无论是“超智能”还是“无龄感”,如果能够最终得到全面实现,受益的将不仅仅是老年人,而是整个社会。

    老年人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

    (摘编自白阳《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

    材料二:

    其实,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很多消费模式,都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外卖订餐服务可以解决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网购快递服务可以解决老年人购物不便的问题,网络约车可以解决出行问题。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各类辅助功能,比如手写、语音等,智能家居的各种便捷功能以及家庭智能监控系统等,都能在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同时,也便于子女亲属与之联络。

    既然互联网能够方便老年人,那么为什么鲜有老年消费者网上点外卖和购物呢?这是因为,当下许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其目标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操作模式也是针对年轻人,并非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的智能化门槛过高,这就是说,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持续上升,“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平台和商家不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千万不要因为无人化的噱头,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反而在老年消费市场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摘自《“银发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模式?》)

    材料三: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关注老人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

    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老年人逐渐拉近与时代的差距,但在互联网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老年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人传授的经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文化。因此,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此外,除了用户体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

(摘编自战钊《老年人上网是种怎样的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北京大学教授陆绍阳看来,引进大片、建设影院、拍摄类型片和降低拍摄门槛,是中国电影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步入快行轨道的核心推动力。可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观众流失严重。

    上海大学教授陈犀禾认为,40年来,主旋律电影在建构国家形象、弘扬正能量方面作用巨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诞生的《开国大典(大决战)》等一批主旋律电影,通过叙事对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进行区分,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取得胜利、反动势力怎样走向失败的历史事实。创作者将党的历史、革命历史进行像化处理,让观众对国家、民族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中国加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为何电影创作的高峰并没有随着市场的繁荣而出现?陆绍阳坦言,如果中国电影依旧照此路径前行,可以预见其面貌不会有本质的改观,这种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的发展略径,其实是需要反思的。陆绍阳说:“未来,我们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

    (摘编自《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中国艺术报》2018年11月12日)

    材料二:

    春节期间,中国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等海外市场同步上映。上映首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票房合计达263万美元,创近年来华语电影海外开画最住成绩。《流浪地球》的出现,证明中国可以制作出足以比肩美国好莱坞的科幻大片。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流浪地球》意味着中国电影升级换代,是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部标志性作品。”这部作品填补了国产硬科幻电影的空白,值得自豪的是,这部电的核心主创国队成员都是中回人。

    澳大利亚影评人特拉斯・约输逊称,《流浪地球》或许是2019年最好的科幻片。在他看来,这部电影摒弃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选择了中国文化中的责任、谦卑、自我牺牲与对家庭、社会的忠诚。

    (摘编自《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光明日报》2019年2月17日)

    材料三:

   

    2012—2017年中国电影播映收入年增长率及电影广告收入年增长率走势

    (摘编自《2019—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表1   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排前十名的电影

排名

影片名

类型

总票房/万元

平均票价/元

场均人次/人

国家及地区

1

《战狼2》

动作

567875

36

38

中国

2

《速度与激情8》

动作

267079

37

30

美国

3

《羞羞的铁拳》

喜剧

220175

33

25

中国

4

《功夫瑜伽》

喜剧

175260

38

33

印度/中国

5

《西游伏妖篇》

奇幻

165593

39

36

中国

6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动作

155124

37

23

美国

7

《摔跤吧,爸爸》

喜剧

129912

30

22

印度

8

《芳华》

战争

118754

34

28

中国

9

《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

动作

177991

36

22

美国

10

《金刚:骷髅岛》

动作

116050

35

20

美国

(数据来源于艺恩网)

    材料四:

    对于春节的电影市场而言,一直以来“票房之争”都是大众媒介主要关注和聚焦的核心问题。然而,对于2019年春节档而言,与其将视点聚焦于票房收益,不如将关注点转向票房之外,毕竟,以刘慈欣作品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和中国本土视效田队才是2019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

    从《流浪地球》到《疯狂的外星人》等,本土视效团队无论是在概念设计的艺术创造性、技术手段的应用、云计算的特效渲染等层面,还是在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层面,整体的工业化水准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与快速发展,其中,影片《流浪地球)中75%的视觉特效都来自中国视效团队的制作,已然体现出本土视效团队现阶段较高的制作水准。

(摘编自《科幻当红:时尚背后是品质》,《中国文化报》2019年2月16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据“环球网”接引香港媒体报道称,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于1月8日上午返回大连造船厂码头,完成了第四次海试任务。军事专家李杰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国产航母进行舰載机上舰的接触、系留这些基本作战动作的试验,表明研发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今年首艘国产航母有望交付海军使用,届时可形成双航母战斗群。

    首艘国产航母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2013年11月开エ,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并于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8年5月13日至18日,首艘国产航母完成了首次试航任务返港;8月26日,国产航母开赴相关海域开展第二次海试;10月28日出海进行第三次海试。

    李杰表示,从2012年开始,我国航母坚持走自力更生、创新发展的自主研发之路。对比美国和西方国家近百年的航母发展史,我国航母自主研发工作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的加速度快。以这样的劲头,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国产航母也会突破电子弾射、核动力等更加先进的技术。

    谈到国产航母何时交付海军时,军事专家曹卫东在稍早前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曾表示,今年首艘国产航母有望交付海军使用。

(摘编自芈金、陈云龙《专家:首艘国产航母今年有望服役,可形成双航母战斗群》,“人民网”2019年1月13日)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近日,媒体报道称国产航母甲板开始推铺新涂层,完工面积已近总量一半。军事专家李杰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尽管还不能确定国产航母能否参加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纪念活动,但李杰认为其在今年内服役的可能性非常大。自去年完成5月13日的第一次海试任务至今,它已接连进行了后续四次海试,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27日。“再进行一到两次试航后,首艘国产航母便有可能于年内正式服役。”李杰表示。

(摘编自陈羽《国产航母甲板涂裝引关注,055大驱被期待亮相》,“人民网”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三:

    8日、9日两晚,首都剧场内已满是春风拂过的气息。观众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想对这部“书写航空报国志”的话剧《苍穹之上》一探究竟。

    作为2019年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开幕大戏,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苍穹之上》首次登陆北京,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我国新型战机的艰难研制历程,讲述了新型战机历时几十年研制过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讴歌了几代航空人的奉献拼搏精神。

新型战机冲上云霄、国产航母启航入海,中国军工的飞速发展,迈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步伐,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舞台艺术领域エ业题材的作品很少,其中国防科技工业题材的作品更是少之ヌ少,而《苍穹之上》能够实现与时代同步同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剧本》月刊副主编武丹丹看来:“出于军工题材的特殊性,《苍穹之上》剧组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切入方式,就是着眼于苍穹之上,落笔于尘世之间。创作不由题材本身出发,而从人物出发,这是他们能够完成这个作品比较重要的一点。

    该剧尾声,试飞当日,当最新型、最先进的型号战机在舞台上一跃而起,整个剧院的人都不由得陷入一种巨大的震撼与感动之中。人们激动地唱起《歌唱祖国》,歌声雄浑激昂,与战机的轰鸣声汇合成气势礴、震彻云霄的交响…

(摘编自付琼《话剧(苍穹之上):着眼苍穹之上,落笔尘世之间》,《中国文化报》2019年3月13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l.8万吨。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晚/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长率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

    (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

    材料二

    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

    (摘编自光明网《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

    材料三

    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己靠“收垃圾”月入过万。

    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容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

    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

(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