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

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阅读《青果果,紫果果》,回答相关问题。
                                                                                                   青果果,紫果果
         ①立夏一过,桑园里跑进去几个孩子就再也看不见了。孩子们一棵棵巡过来,巡过去,寻找紫了身子的桑果,妈妈在外边喊做事了,不出声,可心一急,红了身子的也塞进嘴去,红桑果怎经得起嚼呢,碰上舌头牙根就冒酸水了,再恋也只好吐出口。好不容易寻上棵不长叶子只结大果的,那是嫁接未成的野桑,会一连几天都去看望,看它青的变红,红的变紫,紫的变黑。桑果发紫的时候,学校也开始午睡了,那边紫果果枝头跳呀跳,这边身子困在教室里躁呀躁,怎么睡得着呢?“老师,我要小便”,教室门一出,跑步飞进“根据地”,不知不觉就忘了小便究竟应该多长时间,返回教室的时候,老师的脸早拉成马脸:“嗯,你小便能把嘴唇都小便紫了?”还是让紫果果打了“小报告”,站半节课那是最轻的惩罚了。
         ②不过,我还是断定桑果树是最喜欢孩子的,要不,为什么总是在我们最馋的时候果子结得那么甜?为什么总是把身子压得那么低,让每双小手都够得着?为什么谁家树上的桑果都可以采而不算偷?还长得那么小巧,小小的手采下来塞进小小的嘴里,一口一个。
         ③有同学馋我说,要吃桑果还不容易,去大河沿,爬上树就能吃一饱。我记牢了这句话,不过,那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的季节,谁的手上都有事做。一放学,我约了黑皮,背上猪草筐,做个眼神给妈妈,示意外出打猪草,一获批准,直奔大河沿。果不其然,远远的,小同伴早已到了,那时野桑一排,比我们门前的高大多了,傍着水斜着身子倾向河心,红果果紫果果像春节门前的鞭炮,一串串缀遍枝头。枝桠全不刁钻,我和黑皮脚一弹就到了树上,这里桑果都紫成黑的了,我俩像鸡啄米一样尽情尽兴起来。一会,黑皮说瞧你嘴唇,我说瞧你舌头,哈哈大笑,真的是孙悟空钻进蟠桃园了,痛快!
         ④“站牢呵,当心掉进河里。”桑树下一个锄地老人笑眯眯地朝我们说。原来我们只顾巧取豪夺,忘了树边的蚕豆地和蚕豆边上刚放藤的南瓜,蚕豆踏歪了,南瓜墩踩蹋了,老人正在给板结了的土重新刨松。“上西边去采,那棵树上桑果更好。”老人不怪我们,还关照我们,真是天下的大好人,下树,赶另一棵,逮更大更甜的,把口袋装满,把隔天的也储备上。
         ⑤那天,我们真的快活死了,可打的猪草呢?猪草一棵也没进筐。口袋里的桑果,上树下树早成了渣,挤出的果汁把裤子染成了“花脸大侠”,回家结结实实挨了一顿揍。揍了又怎样呢?此后数年,我和黑皮还是每年必去“蟠桃园”。
        ⑥后来晓得,这些野桑都是那锄地的韩老大的,他兄弟3个,茅屋3间,独居河边。兄弟仨心肠好,但饭量大,再勤快也撑不好三人门头,兄弟仨省吃俭用齐心协力,腾出两间茅屋给老三,讨了个瞎子女人,老大老二两个鳏夫(guān fū,老而无妻的人)合住。我一直搞不清楚那排只结果子不长桑叶的野桑为什么一直不锯掉,为什么我们踩板了他的地他还是笑眯眯的,原来他,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

      阅读《在唐诗中割麦》
                                                                                 在唐诗中割麦
                                                                                     刘怀远
      ①火辣辣的阳光暴躁地炙烤着大地。高粱正在拔节,玉米还未吐穗儿,树上的布谷鸟却早已按耐不住了,“布谷、布谷——”不停地嘶喊着。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子地里翻滚着的金色波浪,心里便火烧火燎。这两块地每年的收种都比别家晚,并且还都是老王费心操持,一块是五保户高奶奶的,一块是残疾人老朱的。
      ②老王回到家,给在城里的女儿小菊打电话,让她周末回来帮这两户人家割麦。女儿不肯,说她们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没坐过椅子。老王顿时火了:“抢收还要抢种,再忙你也要回来,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麦,累死也要去!”说完不给女儿再说话的机会,啪地挂断电话。
      ③一会儿,女儿打回电话:“爸,我星期天组织一些人回去割麦,但您要答应我个条件。”“只要你回来割麦,100个条件我都答应。”
      ④“那好,您准备50把镰刀,50顶新草帽。”
      ⑤“镰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买呀!”“您买吧,到时候我给钱。”一顶草帽好几块钱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成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
      ⑥突然,老王想到个问题:“这么多人,来了吃什么?”小菊呵呵一乐:“让娘多贴几锅玉米面饼子,再挑些野菜,洗干净,蘸大酱就行。”
      ⑦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北坡等候。八点过去了,人没来。九点过去了,人还没来。老王急起来,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咔咔地割起来。
      ⑧这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卷着黄土由远而近,停在了坡边。老王直起腰看,车门打开,下来女儿小菊。一看女儿,老王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一身西装套裙,扎着领结,手里还提着一个电喇叭。紧接着又下来一大帮城里的青年,有说有笑。小菊拿着电喇叭说道:“我们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农活,今天大家就亲自体验,自由组合,分成两组,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友谊割麦比赛!”
      ⑨“太好了!”青年们沸腾起来,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地割起麦子来。小菊没有割,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⑩快到晌午,小菊对老王说:“爹,您回去安排一下,把中饭送来吧。”老王应着,赶紧回村。看老伴正贴饼子,自己就忙着去挑野菜,又想想来的这帮细皮嫩肉的孩子,就自作主张买来十斤五花肉炖了。
      ⑪饭送到地头,麦子已经割完,小菊正领着青年们拾麦穗呢。老王心里高兴,大喊:“开饭喽!”青年们呼啦一下围上来,把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吃了个精光,炖的五花肉却没人动一筷子,真是奇怪!
      ⑫小菊又拿起电喇叭说:“收完麦子的土地,接下来就会灌溉、耕种,种上玉米或大豆,三个多月后,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⑬青年们雀跃起来,纷纷要求秋收时一定要再来。小菊笑道:“好,好!大家上车吧,每个人可以拿走一把麦穗,还可以带走头上的草帽,当作这次丰收一日游的纪念。”
      ⑭人们都上了车,小菊掏出一沓钱,递给爹。老王纳闷:“你发的工资?”“不,是他们给咱割麦的钱。”“啥?来给咱帮忙,倒还给咱钱?”“那天您打完电话我和经理请假,经理灵机一动,说就组织个‘体验丰收一日游’,既能帮你爹割麦子,还可以创收。我担心不会有人来,哪知广告一打出去,来交钱报名的人排成队。这钱经理让给您,已经扣去了我们旅行社的费用啦。”
      ⑮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说:“咱不收钱都可以,秋上给多多地拉几车人来吧,就不让在外面打工的回来收秋了。”小菊笑笑:“什么都靠个新鲜,到时候再看吧。”
      ⑯大巴车卷着黄土开走了。车开出很远,老王攥着钱的手还使劲挥舞,耳畔回响着女儿吟诵的好听的唐诗,和唐诗中沙沙的割麦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盖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局量:器量、度量。③啖:吃。④饔(yōnɡ)人:厨人。⑤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⑥廋(sōu):隐藏。⑦彻:通“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