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孩子最好的朋友

阿西莫夫

(一)

    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行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了吗?”

    “到了。还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呢。”

    “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来啊。我想这可能是月球上的第一个。”

    “它可够贵的。”安德森太太话虽如此,脸上却带着微笑。

    “维修罗伯特可也并不便宜啊。”

(二)

    正如他妈妈说的,吉米正在外面的环行山上。从地球观点看,他有些纤弱,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不如说他长得很高。他有着长而灵活的胳膊和双腿。穿上太空服,他显得厚重而矮胖起来,但他仍然能比任何一个地生人更好地适应月球引力。当吉米伸开腿以袋鼠那种跳跃方式前进的时候,他爸爸也跟不上他。环行山外面的斜坡向南面倾斜着,而低悬在南面天空的地球(从月球城看去,它总是在那个位置)已经几乎变成了完整的圆形,因此映得整个环行山的坡面上一片光明。

    斜坡非常平缓,即使加上太空服的重量也不能阻止吉米向前急冲一跃,仿佛月球引力不存在一样漂浮在空中。“快过来,罗伯特!”他喊道。

    罗伯特从无线电里听到了他的喊声,尖啸着随后跳了过来。

    像吉米那样的行家也跑不过罗伯特,这家伙又不需要太空服,又长着四条腿,还一身钢筋铁骨。罗伯特跃过吉米的头顶,翻了个筋斗,正好落在他的脚边。

    “别显摆了,罗伯特,”吉米说,“跟在我边上。”

    罗伯特再次发出尖啸声,这种特殊的尖啸声表示“是!”

    “我才不信在呢,你这个骗子!”吉米喊着,然后他最后一跳,划出一道越过环行山顶的曲线落在里面的山坡上。

    地球沉在了环行山顶的外面,他周围立刻被浓重的黑暗所包围。一阵温暖而友好的黑暗抹去了地面和天空的差别,除了闪烁的星光。

    事实上,吉米本不该一个人在环行山黑暗的内部玩。大人们说那是危险的,但那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地面很平坦,踩上去嘎嘎作响,而吉米知道仅有的几块岩石每一块准确的位置。

    另外,当罗伯特在他身边蹦来蹦去,又是尖叫又是闪光的时候,他在黑暗中跑一跑又可能有什么危险呢?就算没有它的闪光,罗伯特通过雷达也能知道它在哪里,吉米又在哪里。当罗伯特在身边的时候,吉米又怎么可能走错路呢?当他太靠近一块岩石的时候,罗伯特会轻轻地碰他的腿;罗伯特会跳到他的怀里表示它是多么喜欢他;当吉米藏到岩石后面的时候,罗伯特一面转着圈子,一面惊恐地低声叫着;而实际上这一切的同时,罗伯特总是清楚地知道他在哪里,有一次他一直躺着而且假装受了伤,罗伯特就发出了无线电警报,月球城中的人们飞快地就赶来了。事后他爸爸告许了他这个小把戏,他就再也没试过了。

    正在吉米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从他的个人波段传来他爸爸的声音“吉米,回来,我有些事要告诉你。”

(三)

    古来现在脱下了太空服,洗了个澡。当你从外面进来的时候总是要洗个澡的,甚至罗伯特也要冲个淋浴,但它很喜欢。它四脚着地站在那里,小小的一尺长的身子轻微振动着发着微光,它小小的脑袋上没有嘴巴,只有两个大大的玻璃眼睛,还有一个小小的突起——那里是它的大脑。它不停地尖叫着,直到安德森先生说:“安静点,罗伯特。”

    安德森先生微笑着说:“吉米,我们给你带了一份礼物,它现在在火箭站呢,等明天所有的检查都完成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见到它了。我想我现在应该告诉你。”

    “地球上的吗?爸爸。”

    “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一只真正的狗。一只小苏格兰狗。月球上的第一只狗。你再也不需要罗伯特了。你知道,我们不能把它们都留下来,别的孩子会带走罗伯特的。”他看起来想等吉米说什么,但又接了下去,“吉米,你知道什么是一只狗的。它是活生生的。而罗伯特只是个机械的仿制品,一只机器狗,它也因此得名。”

    吉米皱起了眉毛:“罗伯特不是仿制品,它是我的狗。”

    “不是真正的狗,吉米,罗伯特只是一堆钢铁和线圈加上一个简单的电子脑而已。它不是活的。”

    “它能做我让它做的每一件事,爸爸。它能理解我,它肯定是活的。”

    “不,儿子。罗伯特只是一个机器,是编好的程序让它做的,而一只狗是活生生的。你有了一只狗之后你再也不会要罗伯特了。”

    “狗需要太空服,不是吗?”

    “是的,当然。但这是值得的,它会用得到的。而当它在市里的时候就不需要了。当它来了你就会看到不同了。”

    吉米看着罗伯特,它又叫了起来,很低很慢的声音,仿佛惊惶不安的样子。吉米伸出了胳膊,罗伯特一跳跃进他的臂弯。吉米说:“罗伯特和那只狗到底有什么不同的?”“这很难解释,”安德森先生说:“但很容易看出来。狗会真正地喜爱你。而罗伯特是被调制成装作喜欢你的样子。”

    “但是,爸爸,我们并不知道狗的内心是怎样的,或它是怎么感受的。也许它也是装出来的。”

    安德森先生皱起了眉毛:“吉米,当你体会到活生生的东西的爱的时候,你会知道其中的差别的。”

    吉米紧紧地抱往罗伯特,他也皱起了眉毛。他那不顾一切的表情显示出他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他说:“但它们所装出来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过我的感觉吗?我喜欢罗伯特,这才是真的。”

    而那只在它一生中从来没有被这么紧地抱着的小机器狗,急促而尖锐地叫了起来——欢喜地叫了起来。

(1)、从文章中来看,安德森夫妇为吉米购置地球狗的真正原因是(    )
A、安德森夫妇怀念地球的生活。 B、机器狗的维修费用极其昂贵。 C、希望吉米体会到活生生的爱。 D、罗伯特对吉米的忠诚度不够。
(2)、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两位同学的看法产生了分歧。请在横线上为乙同学补充反驳的理由。

甲同学:我觉得这篇文章有问题。第(二)部分完全可以不要,因为它并不影响故事的进晨。

乙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这种说法。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章内容或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龙卷风》 一文,完成小题。
       ①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界中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那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12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 , 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了。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广泛。192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 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连根拔起,但是靠近这股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可以事先预测出来,气象雷达就是监视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揭秘雪崩

    1999年2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纷飞的燕子。突然,“咔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团雪雾从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雪雾卷起他们向前狂奔,冲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奔流的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途中的森林带试图阻挡这狂奔的雪龙,但几乎所有与雪流交锋的树木都凄惨地断裂了。森林带之后是一些居民屠,居民们没有来得及离开房子,就连同房子一起被奔流的雪卷走。沿途4千米的狭长地带一片狼藉,树木、村落、农田、电线……无一幸免。

    这次雪崩的时速达到了250千米,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达到104—105兆焦耳。如果人不幸被它碰上,仅胸部受到的冲击力就可以相当于15吨的卡车在身体上碾过一样。

    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难捉摸。好像一片雪花的落地,或者在山上说话声音大点都会引发雪崩,上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很可能就是滑雪者打扰了大雪的宁静,因而引发了那突如其来的灾难。

    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雪崩选择的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若山坡过陡,冰雪会因为重力作用而频繁下滑,不容易堆积在山坡上形成较厚的雪层,若山坡坡度过低,雪层没有下滑的动力,也无法形成雪崩。雪崩一般会选择沟槽坑洼地带作为经过的路线。根据这些山坡和路线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划出山上相对危险的区域和相对安全的区域。

    雪崩的发生显然与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有关。雪和冰都是粘弹性的物质,就是说,雪和冰都会随着它们所承负重量的增加而慢慢变形,一般情况下,冰雪是不容易发生断裂的。

    由于雪崩难以预料,因此对它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是预报雪崩发生的关键。利用断层成像技术,人们可以确定冰雪变化的微结构,并且把这些微结构变化与冰雪的机械强度联系起来。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某处是否会形成断层而引发雪崩。找到薄弱环节后,人们可以用炸药破坏这些薄弱环节,免得它以后酿成大患。

    如今,人们还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这种有效的方式叫作“最近的邻居”,它是建立在对过去统计数据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例如某一天,我们考察冰雪的某些主要性质以及有代表性的冰雪场地上的天气条件,然后我们回过头来考察过去的最近几十天中,与今天的冰雪和天气状况最相似的某一天,看那天是否发生雪崩。若那天没有发生雪崩,那么今天也不会发生雪崩;若那天确实发生雪崩,我们就可以找到雪崩的类型和规模,发生在哪一天,是什么因素引发的,然后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关闭滑雪场和公路。

    雪崩虽然可怕,但人们还是能找到对付它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凡的色彩,不平凡的发明

    2014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由于对蓝光发光二极管研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蓝光发光二极管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魅力获得诺贝尔奖的垂青呢?

传统光源的困境

    照明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荧光灯、蒸汽灯等传统光源相继出现,这些传统光源能够出色地完成照明任务,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白炽灯需要将灯丝加热到上千度的高温,但电能大都转化成了热能,转化成光能的很少。荧光灯利用汞原子辐射的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粉出光,虽然有较高的效率,但汞是有毒的,不环保。蒸汽灯通过对放电管产生高温电弧,使汞、钠蒸发,使其产生荧光,同样不环保。鉴于此,传统光源被称作“环境不友好”的光源。

A          

    受半导体技术的启发,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光二极管,寻求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成光的“电致发光”的照明方式。与传统光源不同,发光二极管它包含着复杂的结构,需要纳米尺度的精确工艺和复杂的技术,而且它的发光原理也是领先的,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区的成分,改变光的颜色。发光二极管真的一点都不平凡。

    由于发光二极管的芯片非常地微小,所以可以在低电压(仅需几个伏特)、小电流(数毫安)下工作,即可获得足够高的亮度,并且通电后立即以稳定的状态发光,几乎没有明显的缺点,堪称“终极光源”。

姗姗来迟的蓝光

    发光二极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为何没有成为我们的日常光源呢?这要从白光合成的原理说起。大家知道,太阳光的不同颜色,我们可以通过混合红、绿、蓝光模拟出来,因此红、绿、蓝被人们称为三原色。如果三原色缺了一种,那么我们就像色盲一样,看不到真实的色彩。

    因此,人类要想实现“半导体照明梦想”,就必须制作出能够发出类似这三原色光的发光二极管。遗憾的是,红光、绿光发光二极管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功研制出来,而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却在很长时间内陷入了停滞。因为制备蓝光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材料——氮化镓,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而这种状态的氮化镓无法去做发光二极管。

    20世纪80年代后,氮化镓材料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赤崎勇、天野浩小组和中村修二,经过不懈的努力,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镜面般光滑的氮化镓薄膜,完成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工作。1993年,随着第一颗蓝光LED首次由中村修二制成,半导体照明终于走出困境,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B         

    蓝光发光二极管帮助人类实现半导体照明,节约了能源,但它带给人类的远远超出了“绿色环保”的范畴。今天,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已经相当深远,能够覆盖到信息、通讯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在生活中,从宏伟的摩天大楼到精致的电子产品,到处都有发光二极管注入绚丽的色彩。

    蓝光发光二极管获奖,实至名归。

(选自《科学之谜》,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