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跟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通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模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纵观全篇,下列紫藤花的哪一个特点给作者带来了最强烈的感受?(    )
A、 B、 C、 D、
(2)、从文章中看出,作者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下面图能够代表作者情绪变化的历程。

(3)、文中最后一段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训练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 ,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一起来吧!去乡野采风,聆听大地的诗歌。

稻田叙事(节选)

周华诚

田里已然是一片金黄。

稻穗低垂,大地正把成熟的香气播散在人间。成群的麻雀,从稻田上空呼啦啦地掠过,又呼啦啦地停歇,起起落落之间,仿佛是鸟儿们庆贺丰收的盛典。

老曾在这个季节开始变得忙碌,他的绝活是“喝彩”,传承自他的祖辈。农村有喜事要操办,上梁、进屋、嫁女、娶亲、过大寿、宴亲朋,都要有人喝彩,喝彩声一起,热闹喜庆:“天地开场,日月同光,今日黄道,鲁班上梁——”

老曾是万千喜事的现场见证人,是乡村生活变化的亲历者。这次,我们预约了老曾,请他到稻田里为大地丰收喝一嗓子彩。“这个事好啊!”老曾满口答应下来,“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讨生活,土地待我们不薄,很少有人想到为大地喝彩。”

开镰的这一天,老曾立于稻田之间,丰收的稻浪在他面前摇摆,他手举一个酒壶,连饮三杯粮食烧,开嗓喝道:

“福也! 福也! 福也——”

田间早已围满了农人、乡亲,以及城里来的朋友们,大家齐声应和:“好啊——”

这一嗓子,是喝彩的“起”,喝彩师要把这一声彩头传递给稻谷、麻雀、山川溪流、传递给所有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人。接下来,一连串的喝彩是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粮食的最朴素的赞美诗:

稻谷两头尖,天天在嘴边,粒粒吞下肚,抵过活神仙……

这一天,大家都成了“稻友”,跟着老曾一起在田埂上游走,心里那个欢乐啊,一个个好像重新变成了孩童!“孩童”们把稻田变成了游乐场。

接下来,这群“孩童”要在稻田里竖一个巨大的稻草人——这片稻国不仅仅生长粮食,还生长想象、生长快乐。在丰收的时节,我们有了大把的稻草,就想着做一个巨大的稻草人开心一下。

稻草人的设计师是城里的赵老师。经过几个晚上的思索,挥动画笔,“唰唰唰”,渐渐勾勒出一个潇洒不羁的稻草人大侠形象。

在扎稻草人的稻田现场,很多人聚在一起,不知从何下手。赵老师将大家召集起来,拿着设计图开始讲解,宽檐帽、蛋挞裙、流苏披风等,对每一个技术要领都分解到位,对每一个任务分工都定位到人。“小稻友”们也参与进来,大家以家庭为单位,领到了各自的任务。

在为稻草人扎裙摆时,这一家子配合得如此默契——妈妈整草,爸爸捆线,再将其固定到骨架上,逐个排布,两个小孩则是田埂上两只忙碌的小蜜蜂,一会儿理稻草,一会儿找麻线,到处都是她们俩的可爱身影。

“一、二、三,一、二、三……”十几个汉子抬着稻草人穿过稻田,金黄的稻穗拂过他们的身体,其他人都在边上加油鼓动。稻田里终于竖一个巨大的稻草人!

“福也! 福也! 福也——”

老曾的喝彩歌谣,也在稻田与天空之间激荡起情感的力量。

这座巨大的稻草人立在天地之间,像是一个守护者。

制作稻草人,不就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吗?

这年秋天,我们把水稻田的大米搬到了城市,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开展了新米展示活动。一筐筐的金黄,装点出秋的喜悦。几十位旧友新知一齐会聚于这片“田野”,空气中飘动着谷物成熟的香气……

又一次,更多的“稻友”们相见了。

(选自2024年第3期《人民文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