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试题地区:全国试题地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一句中“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向字典鞠躬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 把“羽扇纶巾” 的 “纶” (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拂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乙]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了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里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回答说,“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力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地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沈根发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软

盛慧

    ①三月,阳光还是稚嫩的,草木带着清纯、甘甜的气息,吸一口,心里就甜丝丝、清亮亮的。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小花正在绽放,露出好看的小牙齿,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女孩,讨论一块新买的鲜蓝布料。村庄的样子已经与上个月迥然不同,光线要多明亮就有多明亮;错落的房舍就像刚洗过澡一样,精神抖擞,露出雪白的身子和乌黑的头发;门上的红对联,像口红一样鲜艳。门口的场院上还晾晒着过年时留下的年货,那些腌过的肥肉,像盐一样晶莹,看一眼就让人心满意足。风像棉花糖一样柔软,拂在脸上,又满是羞涩地散开了。

    ②上午的风,还带着些许凉意,到了中午,就暖和了许多,懒洋洋的,就像一个喝醉的人,走着走着,闭上了眼睛,找不到方向了。寂静无边无际,只有轻微的“嗡嗡”声。小虫子正挥着翅膀,在草丛间忙碌。河水的颜色不似冬日那般凝重,浅绿浅绿的,显得很欢快。它拍打着小船,像母亲一样,一边唱着催眠的小曲儿,一边拍打着熟睡的婴孩,满目深情。鱼儿们成群结队地从河底游到水面,享受着阳光的抚摸。村子里的小路,现在仍然铺满碎金子般的阳光,但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浓密的树荫所遮盖,这树荫会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暗,把明亮的小路变成幽暗的隧道,把我们的村庄变成黑漆漆的酒窖。

    ③下午的村庄,就像一只空空的箩筐,除了风和蝴蝶,村子里没有任何来客。老妇们坐在场院上晒太阳,她们的身子就像潮湿的床单,需要在阳光下反复晾晒。她们手里并没有闲着,有纳鞋底的,有补衣服的,有织毛衣的。她们谈论着陈年旧事,谈论着逝去的人儿,语气平淡,却有一种清淡的芳香,就像夹在书页中的花瓣。

    ④像一段早已熟悉的优美旋律,黄昏终于来临。这是孩子们最欢喜的时刻,在玫瑰色的光线下,他们像小狗一样欢快。他们开始捉迷藏,隐藏与寻找让他们获得难以言说的快慰。他们隐藏在门背后,隐藏在草堆中,隐藏在木橱里。他们隐藏在村庄的幽暗处,隐藏在那些年迈苍凉的褶皱里。一阵阵的嬉笑声,一不小心就会惊醒那些沉睡的幽灵。

    ⑤天色暗了下来,村庄开始变得模糊,远处的群山消失了,接着是门前的河流,最后,村庄像被啃完的骨头,只剩下浅浅的轮廓,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喧闹的声音也渐渐变小,村子里走动的人越来越少,就像一场戏已经散场,村庄中央的池塘和晒谷场,空旷得令人忧伤。偶尔传来有人赶鸭子回家的吆喝声,也和炊烟一起被风吹散了。夜色更重了,银子一样清凉的小月牙,刚一出现,就被云朵紧紧抱在了怀里…村庄像被一辆马车悄悄载走了,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选自《读者》2022年第5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