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潜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有删改)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请从女儿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3)、请品读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写出“她”的心里话。
(4)、概括父亲的形象。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性江南

王本道

      ①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②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③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呜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④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⑤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⑥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阅读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

迟子建

    ①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冬天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②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了、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它的前奏和序幕拉得很长。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到了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

    ③春天就是一个宝石库,那里绿翡翠最多。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

    ④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我对最美春色的记忆,居然与伤痛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有两个年份的春光,分别因身体和心灵的伤痛,而化为了化石,嵌在我骨头缝里,无法忘怀。 

    ⑤三十四年前在大兴安岭师专,春末时分,突患牙痛。有过牙痛经历的人都知道,那种痛锥心刺骨,尤其是夜深它扰得你不能安眠时。记得我被牙痛连续折磨了两昼夜,一天凌晨,天还没亮,我实在忍耐不住,一个人悄悄穿衣起来,出了集体宿舍,走向校园西侧的原野。那天有雾,我张开嘴,希望雾气能像止痛散,发挥点作用。当我步出宿舍区,接近原野的时候,发现了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看,是台用于耕地的拖拉机! 我想起白天时,曾望见它在原野上工作。拖拉机驾驶舱的门,居然一拉就开了。我像发现了一个古堡,兴奋地跳上驾驶室。完全不懂驾驶技术的我,试图开动它。我不知哪里是油门刹车,双脚乱踏,手抚在方向盘上,振振有词地喊着前进前进,可拖拉机纹丝不动。但这丝毫没有减淡我的热情,我像对付一匹野马似的,执意要驯服它,一直和它战斗,直到雾气野鬼似地在日出中魂飞魄散,我才大汗淋漓地休战。太阳从背后升起来,照亮了我面前的原野。它的绿是那么的鲜润,就像一块刚压好的豆腐,只不过这是块巨大的翡翠豆腐!这片触目惊心的绿震撼了我,我跳下拖拉机。牙痛就在我奔向原野的时刻,突然止息了。病牙撤兵,整个身心都获得了解放。我感恩地看着春天的原野,想着它蛰伏一冬,冲出牢笼后出落得如此动人,可我从未细心打量过它,辜负如此春色,实在不该。 

    ⑥另一片记忆中的至美春色,是与2002年联系在一起的。那年5月3日,爱人在归乡途中车祸罹难,我赶回故乡奔丧。料理完丧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绿满枝的时候。姐姐见我很少出门,有一天领着孩子,拉着我去堤坝走走。太阳已经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却觉得脊背发凉。堤坝是我和爱人常去的地方,我们曾在河边打水漂,采野花,看两岸的山影、庄稼和牛羊。我走下堤坝,看到几棵嫩绿的柳蒿芽,随手采了,那是我和爱人喜欢吃的野菜,把它用开水焯了,蘸酱吃鲜美无比。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见了野花,白的,粉红的,淡蓝的,星星似的眨眼。我没有采花,因为以往采回的野花,会放到床头桌上,照亮两个人的梦境。想着爱人与这样的春色永别了,想着再无人为我采撷这大好春色,伴我入梦,我忍不住落泪了。“万木皆春色,惟我枝头泪”是我内心此刻最好的独白。那天我怕姐姐看见我的泪,便朝茂密的柳树丛走去。泪眼中的春色飞旋起来,像一朵一朵的云,在人间与天堂之间绽放,那么迷离,那么凄美!四野寂静,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我想一颗依然能感受春光的心,无论怎样悲伤,都不会使她的躯壳成为朽木。爱情的春光抽身离去,让我成为无人点燃的残烛,可生命的春光,依然闪烁!

    ⑦我最爱的词人辛弃疾,曾写过“春风不染白髭须”的名句。是啊,春风染绿了山,染红了花,染蓝了天,染白了云,可它不能把我们的白须白发染黑,不能让岁月之河倒流。但春风能染红双唇,能让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语,在夜深时隔着时空,轻唤你曾爱过的人,问一声:你还好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都市歌者

顾连梅

    ①近来,每天清晨我都在小鸟清亮的歌唱中醒来。而当我起来忙碌之后,就听不到它的歌声了。小鸟的歌声只属于清晨,属于东升的旭日,微凉的晨风,晶莹的露珠以及晨风中刚刚醒来的花朵,属于一切和它一样喜欢清晨的事物,它只在清晨最新鲜的空气和宁静的世界里歌唱。中午和傍晚听不到它歌唱。它们的歌声不大,甚至有些纤细,有些娇嫩,如果你不留意,你是不会意识到它的歌唱,但歌声里注满了热情和生机,洋溢着对生命的礼赞。是名副其实的都市小小的歌者。我怎会在这样的呼唤中昏睡呢?

    ②我搬入这个市中心的新村有几个年头了,在今冬以前,我始终没有注意到清晨的都市歌者。今年冬天,江南在持续温暖气候之后,忽然冷起来,断断续续地下了好几场大雪,纷纷扬扬的大雪,令人措手不及,人们被这神话般的大雪迷住了,也被它吓倒了,清晨起床成了大问题。为了上班不迟到,我的闹钟和手机都用来叫早,可我还是迟到了几回。有一天,睡意朦胧的我,忽然听到了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热闹如旷野中的麻雀。起初我还以为自己听岔了:这水泥堆砌的都市哪来的小鸟?是人家的宠物画眉或鹦鹉吧?我起身推开窗子,却望见对面三层楼的屋顶上,洁白的雪花中,聚集着几十只麻雀,它们时而跳跃,时而追逐,时而飞翔,伴随婉转的鸣唱,令我心旷神怡。我有点兴奋,没想到在钢筋水泥成就的城里还有如此鲜活灵动的生命,还有如此自由欢畅的歌声,这群生意盎然的小家伙是从哪儿来的呀?如何就选择这儿做了它们的家?它们欢快的歌声是为了这难得的雪花?抑或雪霁后的丽日朝阳?

    ③此后,除了天下大雨,我几乎每天睁开眼睛都能听到它们的歌唱,这样开始的早晨常常令我愉快一天。我上班已经很少迟到,小鸟热情的呼唤,比任何闹铃都管用。想来好笑,我作为一个人,却要这样的小动物来叫早,简直匪夷所思。静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会想起这些小家伙,童年的记忆也随之打开。

    ④我生长在乡村,冬天是麻雀云集屋前檐下的季节,草垛上,电线杆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和歌声。寒冷的冬日,往往因了小麻雀此起彼伏的歌唱而热闹、丰富,小麻雀的歌声里,温馨弥漫整个村庄。暖暖的阳光下,孩子们总想用各种方式去逮它们,米粒、谷子、芝麻等诱饵,无所不用。但很少能抓住它们,它们太胆小、太敏感,任何轻微的响动足以吓跑它们。偶尔,稻场上却会有一只翅膀尚未长硬的幼雀蹒跚地踯躅,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捕捉住。但大人却觉得幼雀可怜,要求放掉。逃了生的幼雀,往往能一下振翅高飞,追随鸟群远去。而我的心也追随着那小小的身影飞远了。

    ⑤在我的童年时代还未结束的时候,我远离了家乡的田野,远离了小鸟歌唱,寄居城市的高楼。时间一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乐趣。我已习惯了在汽车的尾气和喧嚣中生活,看惯了灰色天空下蒙满尘埃的树木与花草,听惯了充满伤感和孤寂的流行音乐。像一棵被移植的树在不适合的土地上生长。在城市生活不听音乐,那种远离土地的空虚和孤独无以排遣。我在音乐中流连,在书本中徜徉,企求寻找童年时代的温馨。但现在,那熟稔又陌生的鸟鸣这样不期而至地闯进我的生活,我怎能不感慨良多呢?

    ⑥自然,自然界的万物总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处与我们紧密相联。总会在某个时候突然与我们相遇,让我们体会无以言表的喜悦和感动,让我们突然回到过去,回到童年,回到无比温暖的故乡。一只小小的麻雀,都市里微不足道的歌者,就这样丰厚了我的生活乃至生命。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春天的怀念

徐红

①立春过后就是元宵节。门前的雪有一尺深。老墙上是几张新贴的年画,大门上贴着红春联。天还没亮,喜庆的爆竹声就已响声震天。

②瓦屋檐下挂着冰溜子。我们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呵着手,和父亲在院子里堆雪人。

③灶台旁,有小半陶盆的水磨糯米面,雪白,湿漉漉的。父亲搓成小团子下在滚开的水中,等锅里的汤圆浮起后,再把汤圆盛在几个碗里。母亲用勺子从搪瓷茶缸里舀出一点白糖在小碟子里,汤圆要趁热蘸着糖吃。我们一家五口人围坐在灶台旁开心地吃着汤圆,因为盼了一年才有汤圆吃,更觉入口柔软香糯,好吃极了!

③只有逢年过节时,家里才烧土灶上的大铁锅,蒸包子,炒花生,炸面果子。烧完柴草,在火堆里埋下红薯和玉米,等它们在里面捂熟透了。我们就用火钳扒出来吃,剥开红薯被烤得焦糊的皮咬一口,只觉香气扑鼻,甜得流蜜。我吃得一嘴一脸黑乎乎的,像一只小馋猫。父亲和我对望着,开怀地大笑起来。

④我们小时候,父亲亲手用竹蔑子、铁丝、彩色纸给我们扎荷花灯和兔子灯,在里面放上半截蜡烛。正月十五闹元宵,晚饭后,父亲带着我们放烟花爆竹,街坊四邻的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提着灯笼兴高采烈地走街串巷。街上好多大人孩子都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个个欢天喜地。街口还有舞龙灯、踩高跷、划旱船。那浓浓的年味和快乐,我永远不会忘记。

⑤家家户户都生了煤球炉。晚上我们围着火炉取暖,在火炉上烤馒头。不做饭的时候,炉子上就捂着一大锅的热水。夜里把炉盖盖上,再把炉子下面的小通风口塞上,只留一点缝隙,一块煤炭就可以慢慢烧一夜。睡觉时父亲就把我和弟弟的棉鞋放在锅盖上捂着,等我们起床时再穿,热烘烘的暖和极了。天蒙蒙亮,父亲在厨房里捅开煤炉换了新炭,等炉火燃上来,给我们做早饭。

⑥开了门,扑面而来的寒气冷飕飕的。虽然开春了,外面北风还是吹得紧,我背着黄布书包出门上学,父亲会塞一个滚热的鸡蛋在我的棉袄口袋里。

⑦四月春暖,学校组织小学生春游,或出城去生产队交秧草,都要排着队步行走很远,一天才能一个来回。一大早父亲把军用水壶装满开水,又给我准备干粮——一块糍粑、一个馒头和鸡蛋,放在搪瓷缸里,用缝了厚棉花的布袋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放在小书包里到中午也不会凉。

⑧那时候物质匮乏,零食稀少,每月一人就半斤猪肉票,一年只炖一只鸡,熬一小罐猪油吃大半年。我们珍惜着碗里的米饭,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⑨一块糖果,就会让我们十分欣喜和满足。糖果纸夹在书里,是最难忘的儿时记忆。

⑩小燕子在春天里飞。光阴似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春天让我怀念的,是童年的回忆和过往。暖阳下,仿佛我远去的父亲又回来了,门口又种上了丝瓜和扁豆。槐花开了,洁白的挂满了树枝。煤球在院子里晒着,棉被满满的都是阳光的味道……

⑪那时候灯火温暖,家人团聚。美好的时光,足够让我们幸福一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