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读书

朱光潜

    ①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我所指的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 , 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谈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③因此,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初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土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第①段中作者认为“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①段横线的空白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4)、请简析第③段画线的句的作用。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回答1-5题。

                                                                                                善于倾听

    ①人际交往中,我们最怕也最无奈的就是被人误解,而我们常常也会误解别人。要不怕误解,就要学会交流,要学会交流首先就要学会倾听。

    ②有一位母亲非常生儿子的气,向同事诉苦说:“我实在是不了解他,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问题。

     ③这位母亲说“我实在不了解他”,那“不了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他太不听我的话了”。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就要去听孩子说话。认真去听,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埋怨什么。这位母亲却反过来去做,要了解孩子,却不去听他的,而是要他听她的,她当然不会了解孩子。

    ④所以说,我们要了解别人,善于倾听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⑤有人说,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那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⑥善于倾听对我们做什么工作都有帮助。

    ⑦曾有研究人员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研究。因为这批推销员接受了同样的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研究人员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对比,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10%,每次累计只说12分钟。

    ⑧很显然,说得少,自然听得多。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疑惑、内心想法自然了解得多,就会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⑨善于倾听,还能使你有好人缘。

    ⑩为什么?因为一般人喜欢讲,不善于听。因此,他喜欢讲,你善于听,那当然是一种绝配。

    ⑪美国最有影响的人生导师卡耐基,有一次到一个著名植物学家家里做客,整个晚上植物学家都津津有味地给卡耐基讲各种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呢?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像个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中间只是偶尔忍不住问一两句。没想到,半夜离开时,植物学家紧握着卡耐基的手,兴奋地对卡耐基:“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

    ⑫卡耐基一个晚上根本就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听,却居然获得了“最好的谈话专家”的美誉!

阅读《最美的姿态》,回答下列各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

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身人

刘荣书

       晚上。父子俩吃晚饭的时间。男孩巴顿因情绪上的低落,比平日里显得更加顽劣。他故意将整勺子的米饭撒在饭桌上,蜷着手,伸出舌头,直接去饭桌上舔舐,像一条小狗。

       “巴顿,好好吃饭!”

       男孩不予理会。伸着舌头,继续去舔饭桌上的米粒。

    “ 巴顿,你这样做,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了。”

       男孩愣住了。那声音有些异样,像动画片里某个卡通人物在说话。那声音,并不是从父亲的嘴巴里发出来的。因为听到第一句话后,他翻着眼睛正在看父亲,见父亲的嘴巴一动未动。

       “谁在说话?”男孩问。

       “谁在说话?”父亲也这样问,可是他的嘴巴奇怪地扭动了一下。

       上床之前,男孩无数次听到了那个声音在同他说话。那个奇怪的,貌似卡通人物发出的声音。

       “巴顿,你该吃个苹果吧!要注意营养搭配。”

       “巴顿,你看电视不要离得那么近好不好,这样对眼睛不好。”

       “巴顿,你洗脚了吗?”

       每听过一句,男孩便会问他的父亲一句:“他在说话。他刚刚又在和我说话。你难道没听到吗?”

       他的父亲却每次都在摇头,并显得很吃惊的样子。他以为男孩在说胡话,摸了摸男孩的额头。

       “这多么奇怪,”男孩想:“这就像父亲曾对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只有聪慧的孩子才可以听到精灵在说话。那是孩子独享的权利。”

       那天晚上,男孩比任何时候都要显得乖巧。他饭后吃了一个苹果。只看了一会儿电视,便主动把遥控板让给了他的父亲。这多么出色! 只是躺到床上之后,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有些忐忑地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觉得那个和我说话的人,是我妈妈……只有我妈妈才对我说过那样的话……”

       “怎么会呢!”父亲说,“你是不是又想她了?”

       “嗯……”男孩点头。

       父亲摸了一下男孩的脸,想了想,有些伤感地说:“那好吧!我们睡吧。看我在梦里会不会遇到你妈妈,如果遇到了,我就问一问她,问她是不是偷偷回来了。”

       第二天,父亲照例早早上班去了,早饭留在餐桌上。他在一家木偶剧团工作。有演出任务时,他便不能留在家里照顾男孩,这是星期天,幼儿园放假,男孩只能被锁在家中。当然,如果不是幼儿园放假的时间,男孩便要被父亲早早从床上扯起来,睡眼惺忪吃上几口饭,驮在自行车后架上,送到幼儿园去。男孩每天赶到幼儿园的时间,往往要比别的小朋友早一刻钟。而放学后,仍旧比别的小朋友晚走一刻钟,或半小时。有时父亲临时有事,他便要一直在校园里呆到天黑……自母亲忽然消失之后,男孩便开始过起了这种孤苦伶仃的生活,他总是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校园里,感到与年龄不相称的落寞与疾苦。

       但现在,妈妈似乎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回归,这种生活会不会结束呢? 但那一整天里,那个声音都未曾出现。空寂的房间内,只能听到男孩落寞的自语声——他试图和那奇怪的声音再次搭讪,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父亲回来时男孩在沙发上睡着了。

       等父亲把他弄醒,他很快便记起昨晚的话题,他问他的父亲:“爸爸,昨晚你在梦里遇到我妈妈了吗?”

       他的父亲正在把饭菜摆上餐桌,解下腰里的围裙,忙不迭说:“遇到了,遇到了。”

       “她和你说了什么?”

       父亲在餐桌边坐下来。替男孩盛了一碗饭,忽然将脸抵近男孩说:“她说,她真的回来了。”

       “是真的吗?”男孩兴奋地叫了起来。

       “是的”父亲说,又竖起食指,抵在唇上。示意男孩说话小声一点。“这是个秘密,”他说,“你妈妈在梦里告诉我……”

       “什么秘密?那我怎么看不到她?”

       “她穿了隐身衣……”

       “隐身衣!”

       “对!隐身衣……”

       “那她怎么不把隐身衣脱下来?”

       “她脱不下来的。你知道那个中了巫婆咒语的公主吗?她变成了一只丑陋的青蛙……你妈妈就是这样,她错穿了一件隐身衣,永远都脱不下来了。但她让我转告你,她回家来了,在家里陪着你。”

       晚上睡下时,男孩问他的父亲:“妈妈也和我们躺在一张床上吗?”

       “或许会吧?”他的父亲疲惫地说。

       后来,男孩随父亲到剧团里去过很多次。父亲排练时,他便乖乖坐在台下。他喜欢那些木偶说话的声音,觉得和穿了隐身衣的母亲说话的声音很像。他在那些声音中间感觉到了温暖和踏实。他觉得他母亲的存在就像一种传奇。为此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份隐秘的惊喜。他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慢慢长大。养成了一种自言自语的习惯。

       直到男孩上初中那年,父亲做了一次声带息肉手术后,再不能开口说话。他穿了隐身衣的母亲,从此也消失不见了。

       又过了很多年,在父亲去世后的那一年的春节,长大后的男孩陪在妻子和儿子身边,坐在客厅里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

       当那个来自宝岛台湾的艺人表演完“腹语术”时,妻子和儿子完全被惊呆了。他们被他娴熟的技艺惊得目瞪口呆,特别是儿子,完全被那个大嘴巴的玩偶迷住了。他跳到父亲身边,嚷着也要买一只那样的玩偶,也要让他的父亲给他讲一段“腹语”。

       做父亲的靠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儿子去看他的脸,发现他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冰心

    小玲天天上学,必要经过一个军营。他夹着书包,连跑带跳不住地走着,走过那营前广场的时候,便把脚步放迟了,看那些兵丁们早操。他们一排儿地站在朝阳之下,郡雪亮的枪尖,深黄的军服,映着阳光,十分的鲜明齐整。小玲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喜欢羡慕得了不得,心想:“以后我大了,一定去当兵,我也穿着军服,还要掮着枪,那时我要细细地看枪里的机关,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思想,天天在他脑中旋转。

    这一天他按着往常的规矩,正在场前凝望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人附着他的肩头,回头一看,只见是看门的那个兵丁,站在他背后,微笑着看着他。小玲有些瑟缩,又不敢走开,兵丁笑问,“小学生,你叫什么?”小玲道,“我叫小玲。”兵丁又问道,“你几岁了?”小玲说,“八岁了。”兵丁忽然呆呆的两手拄着枪,口里自己说道,“我离家的时候,我们的胜儿不也是八岁么?”

    小玲趁着他凝想的时候,慢慢地挪开数步以外,便飞跑了。回头看时,那兵丁依旧呆立着,如同石像一般。

    晚上放学,又经过营前,那兵丁正在营前坐着,看见他来了,便笑着招手叫他。小玲只得过去了,兵丁叫小玲坐在他的旁边。小玲看他那黧黑的面颜,深沉的目光,却现出极其温蔼的样子,渐渐地也不害怕了,便慢慢伸手去拿他的枪。兵丁笑着递给他。小玲十分地喜欢,低着头只顾玩弄,一会儿抬起头来。那兵丁依旧凝想着,同早晨一样。

    以后他们便成了极好的朋友,兵丁又送给小玲一个名字,叫做“胜儿”,小玲也答应了。他早晚经过的时候必去玩枪,那兵丁也必是在营前等着。他们会见了却不多谈话,小玲自己玩着枪,兵丁也只坐在一旁看着他。

    小玲终究是个小孩子,过了些时,那笨重的枪也玩得腻了,经过营前的时候,也不去看望他的老朋友了。有时因为那兵丁只管追着他,他觉得厌烦,连看探也不敢看了,远望见那兵丁出来便急忙走开。

    可怜的兵丁!他从此不能有这个娇憨可爱的孩子,和他作伴了。但他有什么权力,叫他再来呢?因为这个假定的胜儿,究竟不是他的儿子。

    但是他每日早晚依旧在那里等着。他藏在树后,恐怕惊走了小玲他远远地看着小玲连跑带跳地来了,又嘻笑着走过了,方才慢慢地转出来,两手拄着枪,望着他的背影,临风洒了几点酸泪——

    他几乎天天如此,不知不觉地有好几个月了。

    这一天早晨,小玲依旧上学,刚开了街门,忽然门外有一件东西,向着他倒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杆小木枪,枪柄上油着红漆,很是好看,上面贴着一条白纸,写着,“胜儿收玩,爱你的老朋友——”

    小玲拿定枪柄,来回地念了几遍,好容易明白了。忽然举着枪,追风似的,向着广场跑去。

    这队兵已经开拔了,军营也空了——那时两手拄着枪,站在营前,含泪凝望的,不是那黧黑慈蔼的兵丁,却是娇憨可爱的小玲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