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沈阳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宇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増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祥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举一反三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史实

推论

正确

与否

①“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

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对抗中央。

{#blank#}1{#/blank#}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南京条约》

开放通商口岸后西方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市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blank#}2{#/blank#}

③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lank#}3{#/blank#}

④在美国纽约港口自由岛上矗立着的一座高大的自由女神像。女神左手托握着美国人民在反对殖民统治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一本文献,上刻"1776.7.4"。

其纪念的原因是1776年7月4日英国殖民统治者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

{#blank#}4{#/blank#}

⑤“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丘吉尔1946年演说

这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blank#}5{#/blank#}

⑥经济全球化好比一台空气净化机,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加速新陈代谢,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有时还会运转不灵,带来空气的恶化。——黄坤《我眼中的经济全球化》

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

{#blank#}6{#/blank#}

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材料一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越分越小,实力大减,再也无力和中央抗衡。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疆域的统一与拓展】

材料二   秦王朝建立可以说是历史的一座里程碑,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绝对无法稳固的。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最后一个齐国,只用短短十年就迅速完成了之前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

——《秦国有力统一却无力治国》

(2)秦统一六国后,为建立民族共同体采取的最具深远意义的文化举措是什么?西汉时期在秦疆域的基础上,向西有了巨大拓展,西汉政府是怎样对这一地区加强管辖的?

【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材料三中所指的“这条路”指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