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8-2019学年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乐的夏天

    去年夏天,我过得特别快乐。爷爷带我来到小兰家。小兰比我大一岁,她的家在山区,家里比较穷,爷爷决定资助她上学。

    每天,我和小兰一起去上坡放羊、割草、捉蝈蝈,特别开心。几天以后,爷爷又把小兰带回城里。白天,我们一起看书,做游戏:晚上,我们一起听爷爷讲故事。赶上星期天,爸爸妈妈还带我们逛公园,参观博物馆。

    今年夏天又到了,我越来越想念小兰,我们还要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1)、每天,我和小兰一起去上坡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兴——    帮助——    十分——

(3)、从文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 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 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阅读《敬重卑微》做题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________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________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_体积,________精神。千里之(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课外阅读。

父与子(节选)

  马伯庸

    ①《三国演义》里有一段不太起眼的故事。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可这时曹操因为别的危机带兵离开,导致许都空虚。这时一个叫田丰的谋士劝谏袁绍,让他乘虚而入,直捣许都老巢。袁绍说我幼子生病,没心情,算了。气的田丰拿拐杖敲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痛失其会,惜哉!”——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居然用孩子生病当借口错过,太可惜了。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一举击败袁绍,成为中原霸主。

    ②早年我读这段历史,对袁绍充满不屑,觉得他实在是个白痴。许多年以后,有一次儿子生病,我抱着他在医院里打点滴。小家伙病恹恹地蜷缩在我怀里,我根本无心工作,懒得开会,不想聊天,连游戏都不想打,可以说是食不知味、心乱如麻,对任何东西都丧失了兴趣。

    ③我怀抱着他,突然没来由地想起了袁绍的这段往事。在那一瞬间,我能理解袁绍了,完全能体会到一个病孩家长错失事业良机的心境。在我心中,袁绍当然还是那个志大才疏、多谋寡断的家伙,但他身上多了一股人情味。所以说,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往往与自己的人生阅历密切相关。很多年轻时读不懂、看不明白的东西,当我迈入一个人生新阶段之后,才骤然领悟。

    ④在我儿子五岁半的时候,我决定开始陪着他一起看动画长片。一来他年纪还小,很多桥段需要解释;二来我认为“父子关系”的培养,不光只是物质上的照顾,也得有精神上的陪同——看电影显然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⑤当时我选了《狮子王》,它的主题恰好是讲父子关系,有助于儿子增进理解。这部电影我从小到大看了许多遍,熟谙里面每一个桥段。我陪儿子重温时,本以为不会有什么惊喜,权当怀旧,可一开头,就让我惊讶了。

    ⑥《狮子王》的开头是伴随着“生生不息”歌曲的荣耀石,紧接着引出了木法沙与刀疤的一场对峙。接下来,是木法沙陪辛巴去看日出,并说出关于自然平衡的教诲。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一个之前看过但从来没深想的细节。辛巴冲进洞穴时,父母正在呼呼大睡。辛巴吵闹着要叫醒他们,沙拉碧说:“你儿子叫你起床呢。”睡眼惺忪的木法沙回答:“天亮之前他是你儿子……”

    ⑦从前我看到这段毫无触动,也没留下什么印象。可当我有了孩子之后,再看到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差点老泪纵横。编剧要被自家孩子折磨多少次早起,才会写出如此生动的桥段呀!这样的对话,几乎发生于每一对有孩子的夫妻之间。

    ⑧我指着吵闹的辛巴对儿子说:“你觉得辛巴烦人吗?”

⑨他一本正经地回答:“不烦,挺好的,就该这样。”我:“……”

    ⑩从这一次开始,每次陪着他看动画片,我不再醉心于巧妙的情节和幽默桥段,总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从前的我所无法留心的细节。比如说《海底总动员》,又一岀父子戏。我原来觉得莫林实在太聒噪了,絮絮叨叨,对儿子出去上个学都胆战心惊,实在有点病态。结果到了我儿子第一天上小学,我在校门口拽着他叮嘱了五六分钟,从不要在走廊上奔跑到自己去找厕所,事无巨细唠叨了好几遍,直到他把我不耐烦地推开,自己走进校门。

【阅读链接】

    《狮子王》美国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小狮子王辛巴和他的母亲沙拉碧、父亲木法沙一起生活。辛巴在朋友的陪伴下,经历生命中最光荣的时刻,也遭遇了最艰难的挑战,最后终于成为了森林之王的故事。

    《海底总动员》华特•迪士尼发行的美国动画电影。故事主要叙述一只过度保护儿子的小丑鱼莫林和它在路上碰到的蓝唐王鱼多莉两人一同在汪洋大海中,寻找莫林失去的儿子尼莫的奇幻经历。在路途中,莫林渐渐了解到它必须要勇于冒险以及它的儿子已经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现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