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疑质理

②或遇其叱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下列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有所不辟也 B、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 C、录毕,走送           当余从师也 D、无从致书观           俯身倾耳
(4)、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踩疼了雪

        ①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②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③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④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⑤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⑥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⑦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⑧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⑨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⑩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⑪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⑫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⑬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⑭雪花在天空舞蹈!

        ⑮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⑰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⑱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和他的花圃

亦夫

    父亲是个中学教师,而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古板的制服,推着他那辆擦得锃亮如新的旧自行车,在灰头土脸的乡亲们的问候声中,神情威严地穿过两排泥屋夹成的乡街。

    父亲的古板和威严确立他在家中至尊地位的同时,也使我们和他变得疏远。那时,我们弟兄三人最惧怕的就是学校的假期。休假在家的父亲使小院中的一切活动充满秩序,而这种秩序时刻令人感到窒息。

    父亲结束了他三十余年教龄回到乡村的时候,我们都已在遥远的城市中安家立业。空荡荡的小院中只剩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分给她的一亩薄田。而父亲带回来的,也只有几箱旧书和一床用了多年的铺盖。

    少年的记忆使我们对卸下重任的父亲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他足以将退休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足以在乡村中维持以往的尊严。但事实很快证明,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推测。

    那一年我出差之后回老家休假,父亲忧心忡忡地说:“咱家那亩地恰在瓜区,四周皆瓜,咱们要是种庄稼会显得很不合群。”我劝他不要想得太多,但父亲却在尝试与人换地未果后,毅然决定自己也要栽种西瓜。随后父亲上集市选种、买书学习,忙碌了一番,地里的瓜秧果然也出了苗。待我走时,田里的瓜蔓已铺满一片,头茬瓜长得已有拳头大小。临行前两三天,父亲说:“咱今日去搭瓜庵吧,你走后我就住在地里。”我大惑不解,待瓜熟防贼尚要一个多月,何必自找罪受。但后来猜测父亲作为教书人,或许喜欢那种归隐的情调,便顺从了他的做法。

    后来的事是母亲告诉我们的。那年父亲的瓜秧比谁家的都茂盛,但瓜熟时节却没能收获一个熟瓜。父亲在孤零零的棚庵里苦守的所得,只是一堆后来被人割去沤肥的秧蔓。尽管父亲有不菲的退休金,尽管乡邻们对此事的谈笑充满善意,但这件事仍极大地刺伤了父亲。

    那段日子父亲变得孩子般孤独与忧伤,这种忧伤使我们在感到可笑与不可理喻的同时,也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理解。

    在规劝和央告了多少次后,父亲和母亲终于同意以自食其力者的身份,去哥所在城市的加工厂里做看门人了。

    看门人的职责是父亲自己定的,其中包括毫无必要的“绿化环境、每日早晚清扫院子两遍、工作时间严禁与亲友谈话”之类的条款,这使得身为企业主的哥哭笑不得。在父亲几次认真的书面报告之后,哥在并不宽敞的小院中为父亲腾出了一块花圃。父亲在下班后辛勤地劳作其中,这不仅常常使他累得腰酸背痛,也给本来就多病的母亲添了许多需要清洗的衣物。

    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群间孤零零的小院。父亲晚饭后总是搬把竹椅坐在花圃旁读书。父亲患有眼疾,傍晚的光线暗弱昏黑。但哥没有劝阻父亲,他知道读书只是父亲一个稚气的借口,他所守候的是至今仍埋在泥土里的花籽。

    群花终于如期地开放了。尽管那全然是些随处可见的平常花草,可父亲却特意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不厌其烦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并兴奋地说他明年将再另辟新圃,栽种蔬菜甚至瓜果。

    我在电话里听见了父亲身旁的哥的笑声。哥的笑声使我胸中涌动着一种久违的亲情,使少年时代的许多无聊的琐事,温暖地闪亮在记忆之中。

    那些对任何人都无足轻重的花草,因为父亲而异常美丽地开放在我们的生活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一碗人间烟火

王国梁

①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话说得太好了,人间烟火最可亲,人生情味是最真。

②人间烟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我觉得应该是普通的,平民的,世俗的,热闹的;繁荣的,有生活气息的,总之是具体真实的,可感可触的,是离我们最近的一种感觉。人间烟火不讲究所谓的“高大上”,有着最亲民的特质,最朴素的面貌。另外还有喧嚣的味道,太安静了便缺乏了人间烟火味。所以有人说地摊经济能增添人间烟火味,菜市场是最具有人间烟火味的。而千家万户的厨房与菜市场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喧嚣的菜市场采购回来的新鲜食材,被人们精心炮制成一碗人间烟火——有一碗香喷喷的饭菜来慰藉肠胃,也慰藉心灵,人间值得!

③家常味道最有烟火味,甚至能够救赎人的心灵。

④记得那年,哥哥遭遇了人生中重大的挫折,每天萎靡不振,一句话也不肯说。我看到他痛不欲生的眼神,不知该如何是好。母亲不说什么,冒着小雨去小菜园里割了几刀韭菜,再把攒起来的鸡蛋一只只打到碗里,然后招呼一家人包饺子。我剁馅,姐姐和面,母亲热热闹闹摆开场面,开始包饺子。父亲偷偷冲母亲嘀咕:“啥时候了,还有心思吃!”母亲说:“你别管,让你干啥就干啥,别多嘴!”

⑤包饺子的场面很像过年,屋子里弥漫着香香的饺子馅的味道,特别有烟火气息。母亲的手左右翻飞,饺子们便都镶上了一圈漂亮的花边。捏好花边,再用手箍一下,一朵朵郁金香花苞形状的饺子就做好了。母亲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摆到撇好薄薄面粉的案板上。转身,就去烧水了。一会儿工夫,母亲把热气腾腾的饺子摆上餐桌,然后把筷子递给哥哥。哥哥二话不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一口一只饺子,把腮帮子都鼓圆了。我被他的吃相惊呆了,好像在拼命用这一只只饺子来消解他心中的伤痛——他已经好几天不吃东西了。哥哥一口气吃了三大碗饺子,终于开口说话了:“妈,好吃不过饺子,这饺子真好吃,今天真跟过年似的!”说完咧开大嘴笑了,母亲也跟着笑了。母亲笑着笑着,眼泪却偷偷跑出来了,她赶紧悄悄擦掉。听说过一句话,深夜的烈酒,不如清晨的一碗粥。一碗母亲包的饺子,胜过千言万语,所有的滋味全都在这一碗人间烟火中了。无论如何,人生还有饺子可吃,就是最值得活下去的理由。

⑥一碗人间烟火,里面有最简单也最深奥的人生滋味。爱上这人间烟火,才能留住最温情的生活。

⑦有几年的时间,我东奔西走,不知此生该落脚何方。有一次我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又回到了家乡。下车后我饥肠辘辘,直奔小吃一条街而去。那条街摆小吃摊的都是地摊生意,各种香味不时飘过来,在鼻尖缭绕着,我恨不得尝遍所有熟悉的味道。豆浆油条,煎饼果子,小笼包子,炒饼炒面,板面拉面,驴肉火烧,炸鸡烤鸭……滋味各异的小吃,碗碗都是家乡的味道。一碗米粉上来,汤色厚重,汪汪的红油,大块儿的牛肉,翠绿的香葱,切碎的酸豆角,洁白粗壮的米粉浸润其中,一口香辣的味道,迅速撞进食客的味蕾。我坐在小吃摊的长凳上,跟老乡一起吃饭。又听到熟悉的乡音,又吃到熟悉的味道,我忽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喧闹的小吃摊,让我看到了生活本该有的样子。一碗人间烟火,足以让一颗躁动的心安稳下来。

⑧后来,我选择永远留在故乡——没有什么比故乡的味道更有吸引,力的了。

⑨一碗人间烟火,里面藏着生活的种种味道,有踏实和充实,有幸福和安慰,有希望和憧憬,还有温情和诗意。人生在世,夫复何求?一碗人间烟火,足以慰平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