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

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原因是(    )

A、莎莉文老师想作弄我。 B、这个问题很复杂没办法直接回答。 C、莎莉文老师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D、莎莉文老师想通过引导让我学会感知抽象事物的概念。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2题。
①那妖魔抵不住猴王,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模样,并搀手,立在阶前。这大圣赶上,一样两个唐僧,实难辨认,只得停手。行者心中不快;又见那八戒在旁冷笑,行者大怒道:“你这夯货怎的?如今有两个师父,你有得叫,有得应,有得伏侍哩,你这般欢喜得紧!”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行者道:“兄弟,正是。”
(第三十九回)
②那老魔道:“三贤弟有力量,有智谋,果成妙计,拿将唐僧来了!”叫:“小的们,着五个打水,七个刷锅,十个烧火,二十个抬出铁笼来,把那四个和尚蒸熟,我兄弟们受用,各散一块儿与小的们吃,也教他个个长生。”八戒听见,战兢兢的道:“哥哥,你听,那妖精计较要蒸我们吃哩!”行者道:“不要怕,等我看他是雏儿妖精,是把势妖精。”又听得二怪说:“猪八戒不好蒸。”八戒欢喜道:“阿弥陀佛,是那个积阴骘的,说我不好蒸?”三怪道:“不好蒸,剥了皮蒸。”八戒慌了,厉声喊道:“不要剥皮!粗自粗,汤响就烂了!”老怪道:“不好蒸的,安在底下一格。”行者笑道:“八戒莫怕,是雏儿,不是把势。”沙僧道:“怎么认得?”行者道:“大凡蒸东西,都从上边起。不好蒸的,安在上头一格,多烧把火,圆了气,就好了;若安在底下,一住了气,就烧半年也是不得气上的。他说八戒不好蒸,安在底下,不是雏儿是甚的!”八戒道:“哥啊,依你说,就活活的弄杀人了!他打紧见不上气,抬开了,把我翻转过来,再烧起火,弄得我两边俱熟,中间不夹生了?”
(第七十七回)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本】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近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了。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日本艺人)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会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予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咸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舶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了“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工,叫他去扔了。校工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予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工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工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工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了: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工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工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工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 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十良救员和怨恨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节选自腑兵卫与葫芦》,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