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

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阐明的道理是(    )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雪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①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②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 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

    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

    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 , 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

    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我听了,一下子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一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甚至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

    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一只叫阿黑的狗

    阿黑其实是我少年时期家中饲养的一只母狗。因毛发如炭黑,故美名其曰阿黑。阿黑是一位好伙伴送给我的礼物。

    当时阿黑只有三个月大,我把小黑球样的阿黑用书包背回家,安置在老屋的后院中,每天喂它一些残菜剩饭,阿黑每次享用完毕,总用湿漉漉的舌头添我的小掌心,以示报答!

    十多天后,祖母嫌阿黑长得黑不溜秋,又是只母狗,便以家中口粮较紧张为借口,叫我将阿黑送到离家五里多路的家境较富裕的三姑家,三姑一见阿黑,便高兴地说:猪来穷,狗来富,看来家里又要发财了!言毕,立即拿出剩肉汤,热情款待了阿黑!

    第二天清早,当我打开大门时,竟然发现全身沾满泥水的阿黑正在老屋门前的石凳旁,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小尾巴在忐忑不安地左右摇,它嘴巴微微翕动着,像在诉说昨夜回归之途的无比艰辛。

    祖母抚着阿黑,爱怜地说,这狗通人性呐!最后祖母又长叹一声说,通人性的畜生大多命苦哇!

    从那以后,阿黑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无论春雨夏雾秋风冬雪,阿黑总是陪伴我上学放学。盛夏酷热时,陪我在池塘里嬉戏;寒冬飞雪时,陪我在雪地里打滚……

    有一次,在去牌坊大队观看影片《南征北战》的途中,不幸发生了意外。一只恶狗忽然窜出,阿黑奋勇截住。一会儿,撕咬声愈来愈远,我欣喜地以为阿黑占了上风,但看完电影回到家中,我发现阿黑脖子下面上,有几道很深的殷红的伤口。

    祖母望着舔着自己伤口的阿黑说,这狗通人性呐,将来命苦!

    阿黑有了四只可爱的小花狗。

    阿黑经常领着它的小宝宝在后院中蹦来蹦去,阿黑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日子对于阿黑来说既平静又满足。谁也想不到一场史无前例同时又不可抗拒的灭顶之灾就要降临在阿黑身上。

    不知何故,全公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这场运动的斗争方向是针对全公社所有的狗,想达到的目的是要将所有的家养狗一律打死,就地掩埋。

    灾难降临时,阿黑正在后院给四个幼子喂奶,金黄色的夕阳照在阿黑全家的身上,象一幅静谧的油画。阿黑正斜着眼,温情地望着自己怀中的小宝贝……

    刚打死过十几只家养狗的打狗队长握着木棒不停的抖动着,不忍心下手。我大喊,阿黑,快跑!阿黑惊恐的站起来,破天荒地违抗了我的命令——它用身体挡住四只幼子,一动不动地钉在地上与打狗队长对峙着……终于打狗队长手起棒落,阿黑象黑色的闪电扑向对手,精确地用两只前腿按住了木棒,喉咙深处发出“呜呜”的哀求声,定然是在说,不要伤害我的孩子!那四只幼子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懵了,呆呆地看着殊死搏斗中的母亲。其他打狗队员冲上来,一阵乱棒飞舞,四只幼犬立即倒毙在金黄的夕阳中。

    阿黑一边凄厉地嚎叫,一边勇猛地搏斗。终于,阿黑冲出了重重包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极通人性的阿黑冲出二三十米远后,又悲壮地冲回院中,在每只幼犬身上不停地嗅着,打狗队长摸到阿黑背后,奋力一棒,正中阿黑的后腿,阿黑“呜”地一声倒下去,另一名队员上前在阿黑的左眼睛上补中一棒,阿黑左眼立即流出许多红色与黑色的混合物……

    所有的打狗队成员都呆呆地看着阿黑,不忍心再下手,阿黑挣扎着站起来,几步一回头,一跛一颠的走出了后院,走出了曾经养育过它,它又深深眷念的“家”。

    我庆幸阿黑以浓烈的悲情征服和震慑了所有想戕害它的“杀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的时候,祖母却说,一眨眼就失去了四个孩子,阿黑真是生不如死。

    这场惨烈的“打狗运动”过后不久,我们全家都搬到城里。我临行前唯一能为阿黑做的事就是永远打开老屋后院的门,假如阿黑能挺过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创伤,挣扎着活下来的话,它应该回到老屋的后院,回到那曾经属于,也永远属于它的“家园”,不至于成为一只流落他乡的野狗。我的家乡历来有捕杀野狗打牙祭的习俗。

    堂兄打电话来说阿黑回过一次“家”,瘦得皮包骨头的阿黑在老屋后院门外坐了一晌午,只是不进后院。现在全村的人都在传诵着——阿黑真是一条通人性的狗!

    放下电话,我已是泪流满面,我最淳朴的乡亲,你们怎能知道又跛又瞎的,生不如死的阿黑内心的忧伤——这后院既是阿黑曾经温暖的“家”,又是它“家”破子亡的伤心地!

(选文有改动)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漫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姆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撩,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土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黄骏骑

①记忆中,乡亲们并不太在意哪天是几月几日,更多关注的是节气与农谚。而“秋分”把季节一分为二,又正好是月圆之时,收获、团圆自然成了主题。

②按照农耕文明的传统,一年的劳作就要结束,可以放下手中的杂事去张罗那些大大小小的人生仪式了。“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很多人的婚嫁定在金秋;经商的旅人归家选在秋天;京城里秋日的庙会称为“庙秋”,简直就是“不落幕的购物节”;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是晚辈们孝敬老人的节日。

③秋天是忙碌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寒来暑往,四季轮回,秋季是庄稼人心中的最爱。春夏两季的辛苦都要在这个时候收获回馈,这是一段能品出土地香味的时光。

④这时节的阳光,是那种带有温度的谷色,厚实而饱满。田野上,仿佛一夜间,稻穗颔首,棉花吐絮,豆儿摇铃,高粱在燃烧,像是太阳扔到大地上的火把,红薯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个懒腰,一下子把地垄撑得四分五裂……秋收虽忙碌繁杂,却是有条不紊的:先是抢收稻谷、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再是谷子、豆类等矮棵作物,最后才是长在地下的红薯、花生、生姜。收割后的稻子齐整整地排倒在田里,枝节还发着“嘎巴巴”的声响。累了的农人干脆躺在稻铺上歇会儿,浑身沾满了清香。

⑤乡间秋日少闲人。大人们忙收割,上学堂的娃儿放了“三秋假”,拾豆,淘花生,搬红薯,也是好帮手。就连平日里在树下乘凉的老人,这时也没闲着,要看场子,收回来的稻谷、豆子得趁晴好天气赶快晒,不然秋雨一来,很容易霉变发芽。生活的滋味就是这样,每一点甘甜里都掺杂着一丝苦涩。当知道了这些以后,在秋天的夜晚,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手搭凉棚望着星空,盼望第二天是个秋阳高照的好日子。

⑥秋天是浪漫的。且不说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七夕”,就是老家“摸秋”的习俗,也是够有趣的。中秋节那天,闺中待嫁的姐妹们不无羞涩地在一起嘀嘀咕咕,很神秘。耐着性子等到晚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她们来到白天“踩的点”,偷偷摸摸地采摘南瓜、冬瓜、扁豆。说是摸到南瓜、冬瓜,日后会生男孩;摸到扁豆,生女孩。如果摸到白扁豆,更有白头偕老的好兆头。瓜儿、豆儿被偷摘,主人非但不生气,反而感到脸上有光,说明自家人缘好。摸秋的姑、嫂们归家再迟,家里人也不责怪。

⑦其实,在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就能看到我们的先民在秋日里的浪漫身影。《国风•卫风》里有首《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你看,中原淇水边,小伙子每天都笑眯眯地抱着自家织的土布来到集市,想换点丝回去。其实啊,他哪是来换丝,用姑娘的话说,是借故来和我私下商量婚事的。分别时,姑娘依依不舍,把小伙子送到清清的淇水边,又送到顿丘弯弯的山道旁,对他说:不要怪我有意拖延婚期,你还没有找好合适的媒人来提亲呢。你呀,别发脾气了,就把秋天定为我俩结婚的日子吧!我相信,这个发生在秋天田野里的故事,是属于最普通的乡民的,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最为平常却也最为浪漫的事情。是的,在这个季节,我们每个人心中不是都有许多美好的约定吗,就像《氓》里的“秋以为期”。

⑧秋天是多情的。高远的天空中,暮色里结伴归巢的群鸦,听那嘶哑的鸣叫,总有一种熟悉的苍凉。秋风起,秋叶落,秋花残,秋情深。“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生发,也就是宋玉笔下的“悲秋”吧。不经意间,孩子的衣服短了,自己的白发多了,老人的背又驼了。“秋雨芭蕉”总让人想起急迫的时光、流逝的年华。秋风涤荡中,心终于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境界的,当推刘禹锡。他的《秋词》,便是不同凡响的秋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仕途上,刘禹锡屡遭贬谪,但他豁达大度,在他的眼里,秋色比春天还还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没看到眼前的仙鹤吗?它引着你的诗情一路排云直上,天马行空,驰骋于碧空云霄啊!我们形容秋天,都说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这样的高天,若无诗情岂不负?而有了高扬向上的诗心,又怎能不为秋天放歌?

文学阅读:

根据你阅读小说的经历,完成小题。

那串珍贵的宝石项链   

克宙格(新加坡)

新年前夕的一个傍晚,街道上张灯结彩,熙来攘往的人们正忙着采购新年礼物。阿吉站在自己开的那家小小的古玩店的柜台后,呆呆地望着兴高采烈的人们,心想自己也许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一个人了。

将近 7 点,一个约莫 8 岁左右的小女孩走进店里,红扑扑的小脸蛋贴近橱窗的玻璃,一双天真烂漫的大眼睛专心致志地朝里瞅,似乎要将每样东西都仔细地端详一遍。过了好一会儿,女孩脸上露出笑容,心满意足地走到柜台前。

(甲)阿吉神情憔悴,一双无神的眼睛打量着面前的小女孩,心里却满是落寞凄凉的滋味。

“您能将橱窗上那串漂亮的蓝珠子项链拿给我看看吗?”女孩犹豫片刻,终于怯生生地问。

 阿吉从橱窗里取出项链,轻轻地展示给女孩看,那是一串镶嵌着蓝宝石的价值不菲的项链,它看起来是那样玲珑剔透,美丽至极。

“对,就是这串!”女孩兴奋不已,“请您用那种红颜色的包装纸给我包起来,行吗?”

(乙)阿吉仍然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她:“你是在给谁买礼物

“给我姐姐,她是天底下最最好的人,在我妈妈死后,她一直照看我。我每天放学以后都去卖花,我将卖花的钱都攒起来,为的就是在新年给她送一件最最漂亮的礼物。”

“那么,你有多少钱?”阿吉仍平静地问道。

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一层层打开后,将一大把零钱放在柜台上,“就这些,这是我卖花得来的所有的钱,还有姐姐平时给的零花钱,都在这里。”

阿吉的内心顿时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拨动了一下,眼光里开始出现一种异样的光彩。他默然地看着女孩,思忖片刻,然后小心翼翼地撕去项链上的价格标签。

“你叫什么名字?”他一边问,一边将项链用一张鲜艳的红纸细心包好。“我叫妮莎。”女孩目不转睛地看着阿吉手中的动作,喜形于色地答道。 “拿去,”阿吉又说,“路上要当心,不要弄丢了。”

女孩向他露出甜甜的笑容,将小包紧紧地搂在怀里,轻快地跑出了店门。①瞧着渐渐远去的妮莎,阿吉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同时也感到更加孤单了。

小女孩和那串蓝宝石项链又一次将深藏在阿吉心中的痛苦记忆唤醒。阿吉想起了自己单亲的母亲,有着同样的黑色头发和清澈的眼睛。这串蓝宝石项链正是阿吉用第一年上班的薪水专门准备送给她的。然而,就在那一年新年前夜,一辆急驶的汽车夺去了一切。从此以后,阿吉变得孤僻起来。

终于,最后一位顾客走出了店门,阿吉顿感一阵轻松,一切都过去了。

这时古玩店的门被轻轻推开了,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她的秀发如煤炭般黝黑发光,她的眼睛似湖水般清澈深邃。

女郎一言不发,只是将一个用鲜艳的红纸包着的小包放在柜台上。阿吉打开小包,那串蓝宝石项链又重新呈现在他眼前。

“这是在您店里卖出去的吧?”女郎开门见山地说。

(丙)阿吉打量着眼前这位美丽女孩,宛如碰到一位在降临人世的仙女。“是的,尽管它并不是最昂贵的蓝宝石,但它确实是真的。”

“您还记得将它卖给谁了吗?”

“一个叫妮莎的小姑娘,说是要为她姐姐买新年礼物。”

“我就是妮莎的姐姐爱莎,可妮莎最多只有十几元钱,她无论如何也买不起这么昂贵的项链啊!”

阿吉小心翼翼地用那鲜艳红纸重新将项链包好,就像他先前为小妮莎做的那样。然后,他深情地说道:“        。”

许久,这小小的古玩店里悄无声息,两个人默然相对。突然,新年的钟声响了,那清脆

的钟声在这寂寥的新年之夜回荡。

(选自《世界小说选刊》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