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榆林高新一中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一只叫阿黑的狗

    阿黑其实是我少年时期家中饲养的一只母狗。因毛发如炭黑,故美名其曰阿黑。阿黑是一位好伙伴送给我的礼物。

    当时阿黑只有三个月大,我把小黑球样的阿黑用书包背回家,安置在老屋的后院中,每天喂它一些残菜剩饭,阿黑每次享用完毕,总用湿漉漉的舌头添我的小掌心,以示报答!

    十多天后,祖母嫌阿黑长得黑不溜秋,又是只母狗,便以家中口粮较紧张为借口,叫我将阿黑送到离家五里多路的家境较富裕的三姑家,三姑一见阿黑,便高兴地说:猪来穷,狗来富,看来家里又要发财了!言毕,立即拿出剩肉汤,热情款待了阿黑!

    第二天清早,当我打开大门时,竟然发现全身沾满泥水的阿黑正在老屋门前的石凳旁,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小尾巴在忐忑不安地左右摇,它嘴巴微微翕动着,像在诉说昨夜回归之途的无比艰辛。

    祖母抚着阿黑,爱怜地说,这狗通人性呐!最后祖母又长叹一声说,通人性的畜生大多命苦哇!

    从那以后,阿黑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无论春雨夏雾秋风冬雪,阿黑总是陪伴我上学放学。盛夏酷热时,陪我在池塘里嬉戏;寒冬飞雪时,陪我在雪地里打滚……

    有一次,在去牌坊大队观看影片《南征北战》的途中,不幸发生了意外。一只恶狗忽然窜出,阿黑奋勇截住。一会儿,撕咬声愈来愈远,我欣喜地以为阿黑占了上风,但看完电影回到家中,我发现阿黑脖子下面上,有几道很深的殷红的伤口。

    祖母望着舔着自己伤口的阿黑说,这狗通人性呐,将来命苦!

    阿黑有了四只可爱的小花狗。

    阿黑经常领着它的小宝宝在后院中蹦来蹦去,阿黑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日子对于阿黑来说既平静又满足。谁也想不到一场史无前例同时又不可抗拒的灭顶之灾就要降临在阿黑身上。

    不知何故,全公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这场运动的斗争方向是针对全公社所有的狗,想达到的目的是要将所有的家养狗一律打死,就地掩埋。

    灾难降临时,阿黑正在后院给四个幼子喂奶,金黄色的夕阳照在阿黑全家的身上,象一幅静谧的油画。阿黑正斜着眼,温情地望着自己怀中的小宝贝……

    刚打死过十几只家养狗的打狗队长握着木棒不停的抖动着,不忍心下手。我大喊,阿黑,快跑!阿黑惊恐的站起来,破天荒地违抗了我的命令——它用身体挡住四只幼子,一动不动地钉在地上与打狗队长对峙着……终于打狗队长手起棒落,阿黑象黑色的闪电扑向对手,精确地用两只前腿按住了木棒,喉咙深处发出“呜呜”的哀求声,定然是在说,不要伤害我的孩子!那四只幼子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懵了,呆呆地看着殊死搏斗中的母亲。其他打狗队员冲上来,一阵乱棒飞舞,四只幼犬立即倒毙在金黄的夕阳中。

    阿黑一边凄厉地嚎叫,一边勇猛地搏斗。终于,阿黑冲出了重重包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极通人性的阿黑冲出二三十米远后,又悲壮地冲回院中,在每只幼犬身上不停地嗅着,打狗队长摸到阿黑背后,奋力一棒,正中阿黑的后腿,阿黑“呜”地一声倒下去,另一名队员上前在阿黑的左眼睛上补中一棒,阿黑左眼立即流出许多红色与黑色的混合物……

    所有的打狗队成员都呆呆地看着阿黑,不忍心再下手,阿黑挣扎着站起来,几步一回头,一跛一颠的走出了后院,走出了曾经养育过它,它又深深眷念的“家”。

    我庆幸阿黑以浓烈的悲情征服和震慑了所有想戕害它的“杀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的时候,祖母却说,一眨眼就失去了四个孩子,阿黑真是生不如死。

    这场惨烈的“打狗运动”过后不久,我们全家都搬到城里。我临行前唯一能为阿黑做的事就是永远打开老屋后院的门,假如阿黑能挺过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创伤,挣扎着活下来的话,它应该回到老屋的后院,回到那曾经属于,也永远属于它的“家园”,不至于成为一只流落他乡的野狗。我的家乡历来有捕杀野狗打牙祭的习俗。

    堂兄打电话来说阿黑回过一次“家”,瘦得皮包骨头的阿黑在老屋后院门外坐了一晌午,只是不进后院。现在全村的人都在传诵着——阿黑真是一条通人性的狗!

    放下电话,我已是泪流满面,我最淳朴的乡亲,你们怎能知道又跛又瞎的,生不如死的阿黑内心的忧伤——这后院既是阿黑曾经温暖的“家”,又是它“家”破子亡的伤心地!

(选文有改动)

(1)、本文围绕阿黑写了哪几件事?
(2)、阿黑“家”破人亡的结局,小说中有多次伏笔,请找出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按要求进行分析。

①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小尾巴在忐忑不安地左右摇,它嘴巴微微翕动着,像在诉说昨夜回归之途的无比艰辛。(体会人物的心理,写出句子的作用)

②我庆幸阿黑以浓烈的悲情征服和震慑了所有想戕害它的“杀手”。(分析句子的含义)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阿黑的形象。
(5)、谈谈你对结尾一段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晒月亮
                                                                                                   张晓风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庙,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大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寺壁上拓刻着这首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癫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午睡醒来,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常健的诗是美丽的,愈看愈感到心旌摇摇,悟入清空。米芾的字是美丽的,诡异憨厚怎么也掩不住创造性癫狂。美丽是不老的,唐诗不老,宋字不老,因而一千五百年的兴福寺也永远不会老。
  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谈吐已经非常圆熟老到,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禅悟"之道就是除染污而显自性。法师侃侃征引《法苑珠林》、《五灯会元》,我虽不能"顿悟",却分明感到庄严和净化,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密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慢步。看风中低语的大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窠,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晃出兴福寺的月亮,小小一弯冷月,朦朦胧胧。
  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我在新疆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荒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藉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待再一次的缘分,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男孩别哭
         ①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有什么办法呢?
        ②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这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③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④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杆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⑤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爱父亲,我的同样挑着担子的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缕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⑥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⑦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儿子说出这四个字.
        ⑧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①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②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③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④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⑤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⑥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⑦“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⑧“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⑨“啊,我表扬过你?”

    ⑩“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⑪“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⑫“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⑬“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⑭“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⑮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⑯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⑰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⑱多年以后……

    ⑲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⑳“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8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点头说:“我们老师,像个孩子。”

    他真的做了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第一天上课,他站讲台上半天没说话,拿他小鹿似的眼睛,看我们。我们也仰了头对着他看,彼此笑眯眯的。后来,他一脸深情地说:“你们长得真可爱,真的。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共同来把语文学好,你们一定要当我是朋友哦。”他的这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全班学生的热血,在那一刻沸腾起来。

    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一个个汉字,在他嘴里,都成了妙不可言的音符。我们入迷地听他解读课文,争相回答他提的问题。不管我们如何作答,他一律微笑着说: “真聪明,老师咋没想到这么答呢?”有时我们回答得太离谱了,他也佯装要惩罚我们,结果是,罚我们唱歌给他听。于是教室里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上语文课,在我们,是期盼,是幸福,是享受。

    他还引导我们阅读。当时乡下学校,课外书极其匮乏,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回很多的书,诸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之类的。他说:“只有不停地阅读,人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至今还保留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春天的时候,他领我们去看桃花。他说:“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不欣赏,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哄一声笑开了,跟着他蹦蹦跳跳走进大自然。花树下,他和我们站在一起,笑得面若桃花。他说:“永远这样,多好啊。”周围的农人,都看稀奇似的,停下来看我们。我们成了风景,这让我们备感骄傲。

    我们爱他的方式,很简单,却倾尽我们所能:掐一把野地里的花儿,插进他办公桌的玻璃瓶里;送上自家烙的饼,自家包的粽子,悄悄放在他的宿合门口。他总是笑问:“谁又做好事了?谁?”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我们念初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病,回城养病,一走两个星期。真想他呀,班上的女生,守在校门口,频频西望——那是他回家的方向。被人发现了,却假装说:“啊,我们在看太阳落山呢。”

    是啊,太阳又落山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的失望,一波又一波的。那些日子,我们的课,上得无精打采。

    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束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

    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把他往城里调。他是独子,拗不过母亲。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的。”他走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很伤心。他也哭了。

    多年后,遇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

文学类文本阅读

雕心

张义

①我姑爷是一个木匠。

②每当我去姑爷家,都能看到他站在那,拿起这一块木头,仔细看看,又拿起另一块,两相对比,又放下……最终,他将手中的这一块木头固定在架上,从容地在工具箱里翻出大大小小的刻刀、刨刀等工具。不久,木屑跟着阳光飞溅,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香味,姑爷便朦胧在木屑中。

③这时,我便在一旁安静地注视着姑爷灵动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干裂,又大又厚,但是他却能变魔术般地把布满苍老皱痕的树皮刨掉,露出白白的带有香味的树心。

④暖春的气息正从尚未解冻的泥土深处慢慢向上流淌,树上的花次第开放,花香与木气的柔和让我心旷神怡,姑爷也要开始教我如何雕木。“刀一定要直,手握刀的时候一定要紧,然后从这边进去,一刀、两刀、三刀,刀抬起来以后,刀尖必须放在这个地方,对了,一刀、两刀、三刀…”姑爷的话朴实得像他那斑驳的刨座。

⑤姑爷决定让我实际操练一番,让我雕一个骰子。这还不简单吗?我选了一块木料,将那块粗糙的木胚固定在架子上,匆匆绘好了草图,便急不可待地开始了。

⑥我拿起锯齿,欲将台上的木块锯成规整的六面体,但这锯齿却不听使唤,时而锯歪,时而卡在里面,我虽急躁却又无可奈何。刻痕时深时浅,有时手一抖,又在本不平整的木胚上徒增伤痕,像极了蹒跚学步的婴儿。

⑦姑爷放下手中的木槌和刻刀,说:“你的心太急,每一件木雕工艺品,必须经过设计、凿粗坯、修光、打磨等工序,道道马虎不得,道道都是考验心境。雕木,何尝不是雕心啊!来,姑爷给你示范一下。”

⑧姑爷的话,犹如一个个花苞,种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渐次开放。雕木何尝不是雕心呢?我摒弃了一切干扰;深深地吸一口气,拿起刻刀,用锯子慢慢锯出一颗标准的正方体。左手指甲因为用力摁压而微微泛红,我努力保持刻刀的力度均衡,细细打磨不够平滑的地方。

⑨日光渐渐西沉,终于,我刻出了骰子的初模。定形、雕刻、修光、打磨等工序,哪一道工序不是漫长的修炼过程呢?

⑩如今,我已能够让刻刀在原木上翻飞,时而粗犷有力,时而细腻娇柔,我心平如镜,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一块名不见经传的原木就完成了华丽的变身。

⑪而姑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微眯着双眼细细打磨他的木雕,眼睛清澈得像孩子,我知道那是心底浸润而上的一股专注和痴迷。

⑫枝叶抽芽,拔节无声。我越来越明白,雕木者雕心也。

一选自2023年《青年文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代人的雨季

马海霞

①那年我17岁,一个被埋在作业堆里压抑太久、渴望自由又多愁善感的年龄。我在县城一所高中读书,按路程应该住校。但我选择了半住校一在学校留有宿舍,只用来午休和雨雪天气留宿。

②高二那年夏天,临放学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马上就要来临,同学们都劝我住在学校,可我那段时间心烦到了极点,特别涵望能有一场大雨清刷心中烦闷,我丢下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然后背着书包跑向自行车棚。

③可我刚骑出学校不到1公里,大雨便倾盆而下,狂风四起,身上的雨披被风刮起,衣服瞬间湿透,我停下车,脱下雨披,用雨披将书包包好,然后顶着大雨继续前行。

④雨又大又急,雨水积在路面上,深处淹没了大半个车轱辘,一道道闪电“咔嚓”劈下,势头劲猛,可我仍没有避雨的打算,只是奋力蹬车,想快点赶回家。而水浇得我眼睛睁不开,我只得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不停划拉眼睛上的雨水。这时路旁工地上的一位大叔高声喊:“快找地方避雨!要不来铲车里躲一下!"

⑤我扯着嗓子回答:“不用!”说完继续在雨中艰难前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位勇士,偌大的公路上,视线所及的地方,只有我在雨中狂奔。惊雷一个接一个。而下得更大了,醒前仿佛被挡上了一片雨帘,我只好半闭着眼睛前行。那时我才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开始惶恐,但已经没有退路,四周也没有避雨的地方,只好硬着头皮拼命瞪车。

⑥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我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将自行车往大门口一扔,蹿进屋内。我想象的回家场景应该是:母亲赶紧拿毛巾帮我擦干脸上的雨水,然后取出干净衣服让我换,还做几个硬菜为我压惊。

⑦但进门后母亲并没有理我,照旧看电视,父亲则继续喝酒吃饭,他们就像我平时回家一样,没有特殊的反应。我见状忙对他们诉苦,细说路上环境多么恶劣,自己躲过了好几次雷击,避过了数个水坑,“能活着回家真是奇迹”。

⑧父母却依旧没有改变对我的态度,连句安慰的话也没有。我刚想赌气回自己房间,父亲这时说话了。他说,这场大雨还不是最大的,他年轻时曾遇到过一场更大的雨。那年夏季,他和村里几个年轻人抢着架子车载着大铁罐,去50公里外的地方拉氨水,走到半路,突遇暴雨,天空电闪雷,但找不到避的地方,他们好冒雨前行。路面积雨暴涨他们便轮流用长树枝探路,遇到水深的地方便绕道走,至少多走了5公里路。

⑨年父亲也只有17岁,且生活条件艰苦,他和伙伴们饿着肚子,推着车子去拉氨水,冒雨在泥泞路上走了20多公里。后来父亲布鞋都踩烂了,挂不住脚,便找了一根麻绳将鞋捆扎在脚上,和伙伴们推着500公斤的氨水又走了50公里路返回。回到家后,父亲没敢对任何人说起那天大雨中自己所处的险境,因为他知道爷爷奶奶比他辛苦,自己不能让他们担心。

⑩父亲说这些时云淡风轻,但我仿佛看到当年那个还是少年的父亲在滂沱大雨中吃力前行的艰难和辛苦,不由心生佩服,自己积压在胸中的怨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溜走了。

⑪我的雨季和父亲的雨季相隔了几十年,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逞英雄求关注;一个主动帮家里挑重担,警家人分忧。两代人的雨季。在我17岁那年的大雨天重逢。父亲用自己17岁的经历和17岁的我对话。指引我走出速茫的雨季,找到人生的方向。

(选自《中国城市报》,有删改)

学校团委打算将本文改编为青春教育微视频,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