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榆林高新一中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一只叫阿黑的狗

    阿黑其实是我少年时期家中饲养的一只母狗。因毛发如炭黑,故美名其曰阿黑。阿黑是一位好伙伴送给我的礼物。

    当时阿黑只有三个月大,我把小黑球样的阿黑用书包背回家,安置在老屋的后院中,每天喂它一些残菜剩饭,阿黑每次享用完毕,总用湿漉漉的舌头添我的小掌心,以示报答!

    十多天后,祖母嫌阿黑长得黑不溜秋,又是只母狗,便以家中口粮较紧张为借口,叫我将阿黑送到离家五里多路的家境较富裕的三姑家,三姑一见阿黑,便高兴地说:猪来穷,狗来富,看来家里又要发财了!言毕,立即拿出剩肉汤,热情款待了阿黑!

    第二天清早,当我打开大门时,竟然发现全身沾满泥水的阿黑正在老屋门前的石凳旁,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小尾巴在忐忑不安地左右摇,它嘴巴微微翕动着,像在诉说昨夜回归之途的无比艰辛。

    祖母抚着阿黑,爱怜地说,这狗通人性呐!最后祖母又长叹一声说,通人性的畜生大多命苦哇!

    从那以后,阿黑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无论春雨夏雾秋风冬雪,阿黑总是陪伴我上学放学。盛夏酷热时,陪我在池塘里嬉戏;寒冬飞雪时,陪我在雪地里打滚……

    有一次,在去牌坊大队观看影片《南征北战》的途中,不幸发生了意外。一只恶狗忽然窜出,阿黑奋勇截住。一会儿,撕咬声愈来愈远,我欣喜地以为阿黑占了上风,但看完电影回到家中,我发现阿黑脖子下面上,有几道很深的殷红的伤口。

    祖母望着舔着自己伤口的阿黑说,这狗通人性呐,将来命苦!

    阿黑有了四只可爱的小花狗。

    阿黑经常领着它的小宝宝在后院中蹦来蹦去,阿黑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日子对于阿黑来说既平静又满足。谁也想不到一场史无前例同时又不可抗拒的灭顶之灾就要降临在阿黑身上。

    不知何故,全公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这场运动的斗争方向是针对全公社所有的狗,想达到的目的是要将所有的家养狗一律打死,就地掩埋。

    灾难降临时,阿黑正在后院给四个幼子喂奶,金黄色的夕阳照在阿黑全家的身上,象一幅静谧的油画。阿黑正斜着眼,温情地望着自己怀中的小宝贝……

    刚打死过十几只家养狗的打狗队长握着木棒不停的抖动着,不忍心下手。我大喊,阿黑,快跑!阿黑惊恐的站起来,破天荒地违抗了我的命令——它用身体挡住四只幼子,一动不动地钉在地上与打狗队长对峙着……终于打狗队长手起棒落,阿黑象黑色的闪电扑向对手,精确地用两只前腿按住了木棒,喉咙深处发出“呜呜”的哀求声,定然是在说,不要伤害我的孩子!那四只幼子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懵了,呆呆地看着殊死搏斗中的母亲。其他打狗队员冲上来,一阵乱棒飞舞,四只幼犬立即倒毙在金黄的夕阳中。

    阿黑一边凄厉地嚎叫,一边勇猛地搏斗。终于,阿黑冲出了重重包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极通人性的阿黑冲出二三十米远后,又悲壮地冲回院中,在每只幼犬身上不停地嗅着,打狗队长摸到阿黑背后,奋力一棒,正中阿黑的后腿,阿黑“呜”地一声倒下去,另一名队员上前在阿黑的左眼睛上补中一棒,阿黑左眼立即流出许多红色与黑色的混合物……

    所有的打狗队成员都呆呆地看着阿黑,不忍心再下手,阿黑挣扎着站起来,几步一回头,一跛一颠的走出了后院,走出了曾经养育过它,它又深深眷念的“家”。

    我庆幸阿黑以浓烈的悲情征服和震慑了所有想戕害它的“杀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的时候,祖母却说,一眨眼就失去了四个孩子,阿黑真是生不如死。

    这场惨烈的“打狗运动”过后不久,我们全家都搬到城里。我临行前唯一能为阿黑做的事就是永远打开老屋后院的门,假如阿黑能挺过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创伤,挣扎着活下来的话,它应该回到老屋的后院,回到那曾经属于,也永远属于它的“家园”,不至于成为一只流落他乡的野狗。我的家乡历来有捕杀野狗打牙祭的习俗。

    堂兄打电话来说阿黑回过一次“家”,瘦得皮包骨头的阿黑在老屋后院门外坐了一晌午,只是不进后院。现在全村的人都在传诵着——阿黑真是一条通人性的狗!

    放下电话,我已是泪流满面,我最淳朴的乡亲,你们怎能知道又跛又瞎的,生不如死的阿黑内心的忧伤——这后院既是阿黑曾经温暖的“家”,又是它“家”破子亡的伤心地!

(选文有改动)

(1)、本文围绕阿黑写了哪几件事?
(2)、阿黑“家”破人亡的结局,小说中有多次伏笔,请找出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按要求进行分析。

①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小尾巴在忐忑不安地左右摇,它嘴巴微微翕动着,像在诉说昨夜回归之途的无比艰辛。(体会人物的心理,写出句子的作用)

②我庆幸阿黑以浓烈的悲情征服和震慑了所有想戕害它的“杀手”。(分析句子的含义)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阿黑的形象。
(5)、谈谈你对结尾一段的理解。
举一反三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诧异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天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闻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精彩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超脱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踩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很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需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作者:乔叶,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站在山脚下的人
        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
  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
  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
  一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
  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
  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
  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您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
  “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
  “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
  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已时,他接着说道:“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 , 不是吗?”
  后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结构式仿生建筑,其建筑就像动物的骨骼一样,拥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的用量。表皮式仿生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就像动物的皮肤一样,拥有防寒、透气、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表皮的透光、保温特性,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功能式仿生建筑的构件能够像生物的毛细血管一样运作,可以调节温度、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如果一个建筑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点或三点,则统称为复合式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每一类仿生建筑都别具一格。人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它们当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能够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房子的旋转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进行的,白天朝东,黄昏朝西。且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子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设计能使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对准太阳。建筑物四周的太阳能集热器也能面对直射的阳光,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此外,“向日葵建筑”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地吸收和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大面积的户外阳台就是它们吸收和储存能量的“凸起”和“刺”。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它除了是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能量传送带,使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之间传送。“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当风吹过,“马蹄莲建筑”就会迎风招展,呈现着蓬勃的生机。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4年第11期,原文作者:吴旭阳,有删改)

 

一万颗花生有多重

徐建中

①农村老家,每逢花生采摘后,田地里都会不可避免地遗落下一些零散的花生,这时候,很多人便会去田间捡,俗称“放羊”,意思是说田主人不要那些掉下的花生了,每个人都可以去捡。

②每到这时,母亲也会去捡。我曾叮嘱过她多次,那么大年纪要注意身体,就不要去捡什么花生了;可她总是很轻松地说:“你放心,捡花生一点也不累,反正在家闲得慌,出去了还有人说说话;再说,我就是捡一点你平时喝酒的时候吃,没事的。”

③母亲说得如此自在,我只好依了她。老人也有她们自己的圈子,趁捡花生时彼此唠嗑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一直以为真如母亲所说,她出去捡花生就是为了放松,可是今年捡花生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如梦方醒。

④那天,一位同学听说我们老家的生花生特别好吃,就让我帮他买5公斤。我一听,轻巧地说:“这么点花生还用得着买?我包了。”于是,我告诉母亲,想把她捡的花生送5公斤给同学。哪知母亲一听,很不满:“这花生是捡给你吃的,怎么能送人呢?不送。”见母亲不同意,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她一向对我言听计从,宠爱有加,这次怎么会这样坚决?“这同学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给他吃和我吃了一样,我们送点给他吧。”我恳求母亲。“那怎么能一样呢?不送!”

⑤看母亲那么固执,我有点恼,声音便大了起来:“不就是5公斤花生吗?6元钱一公斤,也就30元钱的事,您要真不同意,那我就去找别人买算了。”母亲一听,欲言又止。良久,她才诺诺地说:“算了,送5公斤你同学吧,反正,送他了,你就少吃了一点,只是,5公斤花生得有10000多颗呢!”

⑥听着母亲的念叨,我有点恍惚,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就喜欢喝酒吃花生,几乎一天也没间断过。所以,每到花生收获的季节,母亲便会为我准备两蛇皮袋子花生,足够我吃整整一年。但我从没数过一公斤花生有多少颗,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她数过?看来,这年纪大了就是闲,难怪她舍不得送,花生都是以公斤论,哪有以颗论的?10000多颗,这么大一数字,自然就有点舍不得了。这样一想,我忽然感觉母亲老得有点迂了,送10000多颗花生她会心疼,如果是送30元钱,她应该就不会那么纠结了吧。

⑦吃完饭,母亲用一个小蛇皮袋装了5公斤花生,默默地放在了我的身旁。看她一言不发,我知道,她还是没转过这个弯来,在她心里,还是不愿意送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残忍,母亲既然不愿意送,我偷偷去买点就完事了,为什么要让母亲为难呢?这样一想,我自责地说:“妈,这花生还是不送了,我就和同学说,我们家也没有了。”母亲抬起头,从无奈的眼神中挤出一丝笑容:“没事,送吧,也就10000多颗花生,值不了几个钱。”

⑧几天后,花生送给了同学,母亲似乎淡忘了这件事,她依旧每天出去捡花生,那个意气风发的母亲又回来了。那天,我回家看母亲,开车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远远看见路旁的花生地里有一个佝偻的身影酷似母亲;近了,我点住刹车,摇下车窗,那不是母亲还会是谁?我赶紧下车轻轻向她走去,她捡得正专心,以至于我走到了她身旁都没察觉,她依旧穿着那件褪了色的灰布衬衣,背上已经让汗渍浸透;她左手扶在提篮上,右手握着钉耙一次又一次地掷向太阳炙烤着的沙土,10多次后,右手才停止挥舞,左手离开提篮从地里拾起一颗花生,然后放下钉耙腾出右手,用手指弹了弹,最后放入了篮中。随后,钉耙又在一下一下地舞,记不清多少次之后,终于又发现了一颗花生,拾起来,用右手弹着,不知道,她是在以此检验花生是否已经烂掉,还是在花生上做记号,看这是她为儿子捡到的第多少颗花生!

⑨原以为捡花生很简单,却没想到这般艰难。向四周望去,整片旷野中,只有几个稀稀落落捡花生的人,都和母亲隔得很远,我蓦然惊觉,母亲所谓的“唠嗑”在哪里呢?沙子迷进我的眼,10000多颗花生,得用母亲布满老茧的手弹多少次?原来,花生确实可以不以公斤论,那里面的爱,远远不是斤两可以称出来的。

(选自《黔东南日报》2023年2月18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阶一梯一声咚

刘诚龙

①一身臭皮囊,十余年前生了贱恙,大医小院都去过,只是难愈。前些年听人说,浮萍泡澡可缓解,但我没上心。

②今年夏日,烈日炎炎,城里过不得,遂赶回老家。一日,往老院子走,但见一丘田,做了浅水塘,上面密布浮萍。于是回家拿来竹筛,打了一筛。

③回到家,端了浮萍到三楼,煤气灶现成,开了火,烧了汤,更衣澡裳,一夜无话。翌日,采阵后清洗泥腥,碰到母亲,问我。我答浮萍泡澡。母亲听后夺了竹筛,说去烧水。我赶紧夺回,说楼上有煤气,拧开火就泡成了。母亲却说,中药需柴火慢慢泡,才起效的。于是又把竹筛夺了过去,一步一挪。挪到披舍(搭在正屋两边的建筑),架起铁锅,泡起浮萍水来。

④也是我有些偷懒,享受母亲给予的现成,成习惯了。我也想,母亲给我烧水,到底算是轻活,比她扛着锄头,去菜园子里挖土、锄菜,要好些。母亲性子犟,她要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⑤我也佩服,母亲生命力比我强多了。去年肺炎,我至今没完全恢复。母亲又骨折(去年,母亲摔了一跤)又流感,一两个月后,竟没什么事了。而去年自我住院,母亲特别挂心,夜不成寐。如今,母亲抢着烧水,想来也不完全是因中药效力,更多是想给她的崽做些什么。

⑥整个暑假,我多次站在三楼阳台上,看到母亲蹲在披舍,把木柴塞进土灶,面色被映得通红。正是酷暑,居通风处都热得要死,母亲又要烧火,怎能不热?好几次我下楼跟母亲讲道理,说用煤气灶烧水,次次被母亲顶了回去。最担心的,不是母亲烧火,常常是,母亲背起背篮,拿起锄头或镰刀,到山边田野,去扯糯米草,去扯马鞭草,去扯蛇不过,这些草,中医说都清热解毒,母亲晓得一些。

⑦水烧好了,倒入一只水桶里。母亲先前喊我,我多在书房,没听见;或是听到了,大声应了,母亲听力差了,没听到,就自顾提着几十斤滚烫的中药水,往载三楼提。咚;半分钟后,咚;再半分钟后,咚。一声接一声的闷响,一声接一声的咚,好像铁锤打桩,打在我心瓣瓣上。母亲脚骨折后,不能上楼梯。堂客(湖南方言,指妻子)做好饭,喊她上来吃饭,她不来,说是脚上楼疼,堂客只好把饭送下去。如今,母亲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水桶,上一个台阶,把桶放下,休息半分钟,再往上提。我听到,咚,不响了,过一会儿,又是一声咚。母亲把水桶垂放楼梯,好像一块夯石击我心底。

⑧后来,堂客早晨去捞浮萍,母亲下午给我泡中药。有时,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就把水烧好了那一声咚也就猝不及防地随之响起。这几天,隔壁在砌房子,不时传来一声咚,午睡正酣畅入梦,忽听得一声咚,把我心脏都吓得蹦出来。腾地下床,下楼去看,没见母亲提桶来,虚惊一场。睡不着了,可睡不着好啊,可以尖起耳朵听。一时半刻后,咚,不让响第二声,堂客咚咚咚咚下楼去,把母亲的水桶接上来。堂客也不让我下去,她晓得我心率不怎么样,急走,提重走,心率噌地上去了。

⑨居乡下一个暑假,每日听得众声喧哗,人语、鸡鸣、狗吠,还有杜鹃、喜鹊、画眉等百十种乌类,成日里或清歌或欢唱,人声天籁声声入耳,却不曾入心。唯有午后,我家楼下的那一声咚,响我耳,惊我心,动我魄,感我魂。

(选自《智慧人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