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题

有人认为萨拉热窝事件与美国的“9·11”事件一样,都是恐怖活动,是不可取的,你的看法如何?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东部。我们至少有三条遭到进攻的路线,而法国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  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  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选辑(二)》
回答:
(1)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三、四,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四,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场战争也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还因为在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厮杀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它们是顾不上立即动手扼杀俄国革命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在危机中打响。……到这时,民族对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都达到了极点,现代社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和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

——摘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

材料三: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四: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摘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