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宿迁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孤独的光辉醒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惟有当我也沉潜于孤独里,才能稍稍走近它——那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到无穷无尽的光辉啊,悠远而又深邃,洞悉着一切的宿命,却又义无反顾、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它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又毫无保留地献出着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孤独便是一种解放。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地里,没有洒下过融融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别说作为生灵的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一根棍子,想把黄黄揍跑。它一定是听懂得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泪水里还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颗湿漉漉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

(选自《迎风之灯》有删改)

(1)、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
(2)、品味文字划线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从修辞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②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朗读这句话时,应采用怎样的语调?为什么?)

(3)、第⑤段说明月亮是一所“长青的学校”,请你说一说这所学校教给了我们什么。
(4)、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的内涵。
举一反三
阅读《雪地里的迎春花》回答问题。
①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②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③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④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⑤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⑥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⑦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⑧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⑨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⑩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⑪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⑫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⑬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⑭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
⑮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⑯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⑰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⑱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踩疼了雪

        ①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②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③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④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⑤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⑥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⑦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⑧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⑨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⑩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⑪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⑫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⑬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⑭雪花在天空舞蹈!

        ⑮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⑰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⑱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矮个子的长处

      ①一般来说,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都希望自己的个子再高点。孩子发育慢的家长经常会咨询儿科医生有关生长激素等问题,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由于个头矮而受到欺负。高个子——尤其是高个子男人——赚钱更多,得到的尊重更多;高个子的人拥有更高的智商,挑选伴侣的范围更广。

      ②尽管个子高意味着某些方面具有进化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却并非如此。跟个子高的北欧人相比,个子稍矮的南欧人有更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个子的瑞典人和挪威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个子较矮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平均矮12.7厘米)高两倍。爱因斯坦医学院发表了一份对144701名妇女的研究报告,“证实了身高与癌症的正相关关系”。另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个子高的男人和女人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并且,个子高的人其癌症死亡率也高。研究人员把高个子的死亡年龄更低这一事实称为“一个无法改变的物理现实”。

      ③几十年来,美国人平均寿命的全球排名每况愈下,现在落到了第36名。在这方面,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人在头把交椅上取代过国民个子矮小的国度:日本。

      ④冲绳岛的居民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人群。他们的百岁老人数量是其他工业化国家的7倍。冲绳是世界上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比例最低的地区。冲绳岛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45厘米。

      ⑤冲绳人搬到日本本土或者美国后,似乎也丧失了不得病的长处。在岛上,他们吃蔬菜和谷物等低热量食物,他们喝茶和富含抗氧化剂的米酒——泡盛酒,并过着一种积极的、社交互动的生活。除了鱼,他们主要食用含单一不饱和脂肪及多重不饱和脂肪的食品,很少有高饱和脂肪的动物食品。

      ⑥对这种低卡路里饮食的研究不断地显示出其对长寿的巨大益处。研究者萨马拉斯和艾尔里克指出,无数的动物研究表明,同一种类中的大型动物衰老更快。他们提出: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导致未来人类的身高有实质性增高;健康与长寿极大地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体重、定期锻炼,以及各种健康习惯的影响;然而,针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数据表明,体型较大的确会减少寿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应聘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这回,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着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领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都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乐亭拜谒李大钊

田恬

①2023年6月30日一早,我坐上的高铁。列车一路疾驰,抵达唐山站,再换汽车经过一段旅程,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一乐亭县大黑坨村。

②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村口巨石上刻着村名,巨石旁是李大钊于1919年回乡探亲时亲自创建的大黑坨小学。如今,学校内耸立着一座两层教学楼,阳光下楼顶闪耀着十个大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当年写给友人的赠联,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③离村口不远,一棵600多岁的古槐枝繁叶茂,挡住了炙热的阳光,撑起一片浓密的绿荫。几位老人在树荫下唠嗑。72岁的罗玉宝大爷身上挂着个收音机,里面传出铿锵有力的乐亭大鼓。谈起李大钊,老人家脸上满是敬仰和荣光。

④路边一座青砖灰瓦、黑漆木门的宅院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李大钊故居了。走进故居,干净整洁的前院矗立着李大钊的半身雕像,庄重肃穆。整个故居内的陈设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生活气息——李大钊祖父留下的家具,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他本人生前用过的茶叶筒、樟木箱子、藤椅等物品,都按照原有的样貌摆放在屋内。

⑤目睹故居内的陈设,一个立体、鲜活的李大钊,渐渐在脑海中复活……

(一)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⑥1889年10月29日,伴随婴儿的啼哭,李大钊诞生于故居中院东厢房的北间屋里。当时的人谁都未曾想到,这个婴几日后会在中国大地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播下红色的火种。

⑦童年的李大钊在磨难中成长:尚在母亲腹中,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出生后不满两岁,母角略撒手人寰,祖父李如珍将李大钊抱走,将他抚养成人。祖父对他的教导十分严格:五六岁时,便教其展起诵读,夜晚练字;外出玩耍时。明今禁止他观看赌博,更不许打架骂人,否则皆要受罚。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日后为人、为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⑧1905年,开明的祖父领着李大钊入永平府中学堂接受新学。该时期他通宵达旦地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进步人士的文章,初步了解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眼界鸾得开阔。

⑨1907年李大钊与同学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此时的他刻苦努力,博闻强记,所写文章“浑厚磅礴为全较冠”。在这里,他受到民主自田思潮的影响,立志研究政治,并接触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等的著作,开始树立民主主义观点,“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思潮亦日益腾高”。此时,立誓要为国家找一条出路,成为他的志向。

(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⑩1913年冬,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李大钊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结识了陈独秀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共产主义思想的种子在李大钊心中发芽、扎根。微弱的亮光 , 让他隐隐意识到,多灾多难的祖国或许有救了。 

⑪1916年,为推动反袁斗争,李大钊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在北京任《晨钟报》总编。这年9月,他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振聋发聩的《青春》一文。在文中他呼吁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象,青春之民族”。27岁的李大钊表现出了迫切要求“青春中华”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

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满怀信心地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

⑬时间来到了1920年。这一年,陈独秀和李大钊一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年初,一辆骡车从北京城内疾驰而出。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出京。一路上他们交换了关于建党的意见,并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

⑭李大钊向陈独秀发出这一时代之问:“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为了百姓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陈独秀握紧了举头。这是革命先驱们在百余年前立下的宏愿,也是他们酝酿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初衷。水有源,树有根。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就是。

⑭李大钊全力开展革命斗争,引起反动当局的仇视。1927年4月28日,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悍然绞杀了李大钊和同时被捕的革命者。临刑前,李大钊从容地走上绞刑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表现出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极大轻蔑。

       ⑮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⑯位于乐亭县新城区觅园街1号的李大钊纪念馆,每年都会迎来百万人以上的参观者。“七一”前后,观众更是络绎不绝。

⑰通往纪念馆瞻仰大厅的台阶,是短短的38级,象征着李大钊38年的人生岁月。走进大厅,汉白玉雕塑的李大钊像居于中央位置,他神态沉静、目光炯炯,雕像前摆放着人们怀着虔诚与敬仰献上的鲜花。

⑱瞻仰厅的一角有张小桌子,我翻开桌上的留言簿,上面写满了参观者的留言:“中华今日赤旗鲜,你我共筑华夏梦。”“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一页页深情话语,无不饱含着人们对李大钊的深切怀念。谁说今天的年轻人忘记了革命者的牺牲?那些真情流露让我动容。

⑲突然想起在李大钊故居遇见的那位王大爷。他说:“今天专门赶到乐亭,就是为了参观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希望用接受红色教育来庆祝党的生日。”王大爷告诉我,他1988年就入党了,有着三十多年党龄。回乐亭县城时,我正好与他同路,走在李大钊故居门口那条宽阔的大道上,看着整洁的村庄和老槐树下悠闲的村民,他向我感慨:“没有李大钊这些革命先驱的牺牲,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⑳是啊,大黑坨村早已今非昔比,当年旧中国那个破败不堪的村庄一去不返。如今的大黑坨村,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百姓生活安稳富足。

㉑这一切,应该就是当年李大钊毕生所追求的吧。

(选自2023年7月14日《河北日报》,有删改)

阅读

我的父亲母亲

海男

    城里的中老年人都喜欢晒太阳,是啊,露天庭院中都有藤蔓下的一把把旧藤椅,父亲用过的那把旧藤椅还在院子里。有时候,一把藤椅的寿命超过了人本身的年轮。弹指间,父亲已经过世三十多年了。从前,父亲总喜欢将一把藤椅移到单位的院子里,他摊开报纸,那时间父亲正值中年。他身穿灰色的确良衬衣,慢慢地将报纸摊开在膝头。他手里拿着一支蓝色圆珠笔,凡被父亲看过的报纸,都会留下圆珠笔画过的痕迹。

    坐在藤椅上看报的父亲成为了永久的回忆,随同时光飞逝,那把藤椅被母亲迁往了省城,最后迁往了我的小书房,我坐在藤椅上读书写作,仿佛父亲并没有离世:我又听见了父亲在滇西小县城将藤椅移动的声音,他不需要太用力,就能让藤椅寻找到阳光,那冬日午后的阳光,父亲从包里掏出一盒火柴,用手指划火柴棍时,阳光也过来了。

    晒着太阳的中老年人们,看上去平静而满足。我更喜欢衣物从晾晒杆上铺平拉直的时刻,一生中总会搬迁几次住宅,我最注重的是晒衣杆……从少女时代我就跟随母亲将手洗衣物晒在铁丝上,那时候,铁丝拴在两棵树之间,就是稳定的晒衣绳子了。

    每次晒过太阳后的衣服,从铁丝上收回到怀中时,母亲便忍不住低头,这最初是母亲的习惯,那时候,我们的个子,还没有长到母亲的双肩头,但看见母亲将衣服收到怀中低下头时,感觉到母亲在嗅什么?好奇心上升,母亲看着我们说道,太阳晒过的衣服有一种太阳的味道,哦,太阳也有味道吗?太阳的味道是什么样的。母亲将衣物交给我,又去收床单了。

    晒着太阳看报纸的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这就是命运吧,母亲九十多岁了,她比父亲整整多活了三十多年。

    母亲抗拒各种拐杖,而我们却总是会在旅途中给她带来拐杖。有一天,那是在哀牢山中部,我们刚走完了一座原始森林,身心已很疲惫,我刚把一根在路上随便找到的松木拐杖放下,说真的,树林里有许多天然的手杖,只须稍为修整,就可以撑在手中了。如果不是拐杖的故事,我早就忘却了这段人生。A人,总是边走边看,以此让自己能活出自己的风范。母亲大约是在八十九岁的那一年用上拐杖的,她之前的拒绝消失了,因为这一年她的腿突然就虚弱了。B其实,人生多数时间,我们所面对的都是无常和虚弱,这才是人生的真实面貌

    在哀牢山的中部,当我们几个人走出身后的原始森林时,我突然看见了一根奇异的手杖,那是一根黑色的檀香木手杖,相隔几米,我就闻到了黑檀香木的奇香。我想把它带给母亲,因为母亲年岁已高,之前,尽管母亲拒绝手杖,但我知道,这根手杖带回去,母亲会有用处的。果然,几天以后,我将留有我手纹的黑檀木手杖带到母亲身边时,她没有再拒绝,面对岁月,她已经开始妥协,并试着开始撑起了手杖,她说,有了手杖就不害怕头晕了。

    母亲撑着手杖的岁月开始了,她一生都喜欢太阳。从青年到中年时代,母亲每天都奔向太阳,尽管并不是每天都有太阳照耀着通向乡村的小路。作为农艺师的母亲春夏秋冬都戴着一顶箴竹编织的宽边帽子,既可以遮挡夏季的烈日和暴雨,也可以挡住高原上最强烈的紫外光线。母亲在光热和雨季不断交织变化的乡野间走尽了最好的年华。

    当母亲晒着太阳时,她又像父亲一样开始看报纸。母亲的眼睛不戴老花镜,竟然在九十多岁以后,仍然能读晚报,这是一个让我欣美的现象。当我一次次地从晾衣架上收回被太阳晒干的衣服时,总会想起幼童时代,母亲在两棵树之间拴起来的那根铁丝。母亲每次收衣服时,都会低下头嗅一嗅衣物上留下的阳光。

    太阳掠过了母亲的白发和脸上的表情,总觉得母亲越来越安静,在安静中她像一个孩子 , 最近,母亲有时会混淆很多事情,包括我们的名字,也会遗忘。是的,C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总要让身心变得轻盈些,所以上苍让我们有遗忘的能力

    感恩,在这个越来越被高科技所笼罩着的时代,我还能看见九十多岁的母亲仍在阅读晚报,父亲的习惯被母亲延续下去。母亲已经习惯了早餐以后,坐在临窗的藤椅上晒着初生的太阳读报纸。母亲的活着,对于我来说,是一件人生大事。只要母亲活着,我就能每天看天气预报,如果晴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苹果般的祥和的日子。从母亲的身体中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美意,母亲的身体温暖,对于我来说,就是人间的温度。

(2024年10月2日《新民晚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