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删改)

(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用于绘画。

(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沉默的竹笛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 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用你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找回来的家乡

    巍峨的世界在地图册上浓缩得那么小,那么微妙。父亲在地图册上画了一个小小的深色的点,指着这蚂蚁大小的地方,说这是家乡的位置,好山好水就在这里。这地方闭上眼睛也能找到,不用在地图上找,一直藏在他心里。

    父亲说这也是我的家乡,是整个家族世代的根。听他说得那么肯定,我茫然了。出生在上海的我,想象不出“家乡”这个词会有力量,值得深情地念叨,因为它对于我是陌生、模糊的概念。

    暮春时节,父亲买了火车票,和我一起乘着绿皮火车去了沂蒙山。下了火车,他对着远处延绵的沂蒙山拜一拜,指着村口的两棵树说:“这是我小时候种的,现在还在,它们会比我活得长。”

    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起来,仿佛回应父亲。

    我们住在祖父的老屋里。老屋外观看着高大古旧,走进去感觉阴沉,神秘而肃穆。父亲是在老屋里出世的,祖父本人也生在老屋,住了80多年,直到仙逝在那里。

    老屋庇佑了家里几代人,被尊为福屋,无论多旧,家里人也不舍得拆除,最多是修缮。

    院子很方正,少许的树和少许散养的鸡和鸭,树杈上挂着小灯笼,为老屋增添了人间烟火味。院子占着高处,前面少遮拦,推开院门,放眼看去是田野和农舍,还有大摇大摆的走地猪。田陇上的很多小花次第开了,成群结队地享有花期的荣耀。大自然里的花朵和城里暖房里栽培的精致的按时开放的花不一样,粗放而倔强,不娇不宠,自妖娆,尽开颜。

    有庄稼人打扮的人,成群地从田野深处过来,他们的面目越来越清晰,这些是来老屋和父亲团聚的亲戚。

    和父亲沾亲带故的人有那么多,庞大的亲戚队伍,一些面庞、眼神、姿态、口音暗暗相合的人们聚会在一起,长的是北方人的脸型,说话是北方口音,行事是北方人的礼仪和思维,彼此热烈的感情,快把老屋点燃了。

    厨房里在煮大锅饭,用干柴和铁锅烧的饭,有让人松弛而愉悦的松枝香味。

    爸爸留来访的亲友吃饭,本家的婶子、嫂子们早从家里带来好吃的馍馍、小米煎饼。有的包了大个的茴香水饺,炸了萝卜丸子,有的杀了自家养的小鸡炖茄子,还有的做了拿手的肉饼和卤豆腐什么的。还有一道白菜炖肉,用一个新脸盆装,白菜是爷爷种的,猪是婶婶养大的,肉有白膘,切得厚厚的,炖菜里还放了山上采来的鲜蘑菇,普通的农家菜能鲜美到极点!桌子上有亲戚们带来的山菇、瓜果、栗子,真是一场盛大的百家宴。

    院子里到处是奔跑的小孩,有个呀呀学语的,猛吃猛喝,噎住了,被爸爸笑骂,哭起来了。黄色的黑色的狗,开心地钻在人堆里找好吃的。

    那一片喧闹,让我自豪,我从没见过那么热闹的,有面子的聚餐。我不会孤单了,即便独自在天涯海角,只要想一想在遥远的山里,有一个属于我的亲切家乡,还有那么多跟我沾着亲的人,就会增加胆气。

    火车开来了,我欢天喜地,感觉火车是甜的。亲戚们也来相送,把我们的到来看作一个节日。我对家乡的感情近了很多,努力记住了地图册上的父亲画的一个小黑点。纸上的故乡因为有了生动的人和人情,变了模样。

    火车开了,父亲这漂泊的游子,沉浸在忧伤中。载着他,带他离开家乡的火车,在他眼里会有特别难过和复杂的味道吧,和眼泪一样。

    我跟着父亲,越来越远地离开家乡,恍惚中,家乡成了一个女神,向我们伸出庇护心灵的羽翼。

阅读

麦琪的礼物

       ①眼下,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夫妇俩各有一件特别引以自豪的东西。一件是吉姆的金表,是他祖父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他的传家宝;另一件则是德拉的秀发。如果示巴女王也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总有一天德拉会把头发披散下来,露出窗外晾干,使那女王的珍珠宝贝黔然失色;如果地下室堆满金银财宝、所罗门王又是守门人的话,每当吉姆路过那儿,准会摸出金表,好让那所罗门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

       ②此时此刻,德拉的秀发泼撒在她的周围,微波起伏,闪耀光芒,有如那褐色的瀑布。她的美发长及膝下,仿佛是她的一件长袍。接着,她又神经质地赶紧把头发梳好。踌躇了一分钟,一动不动地立在那儿,破旧的红地毯上溅落了一两滴眼泪。

       ③她穿上那件褐色的旧外衣,戴上褐色的旧帽子,眼睛里残留着晶莹的泪花,裙子一摆,便飘出房门,下楼来到街上。

       ④她走到一块招牌前停下来,上写着:“索弗罗妮夫人——专营各式头发”。德拉奔上楼梯,气喘吁吁地定了定神。那位夫人身躯肥大,过于苍白,冷若冰霜,同“索弗罗妮”的雅号简直牛头不对马嘴。

       ⑤“你要买我的头发吗?”德拉问。

       ⑥“我买头发,”夫人说。“揭掉帽子,让我看看发样。”

       ⑦那褐色的瀑布泼撒了下来。

       ⑧“二十美元,”夫人一边说,一边内行似地抓起头发。

       ⑨“快给我钱。”德拉说。

       ⑩呵,接着而至的两个小时犹如长了翅膀,愉快地飞掠而过。请不用理会这胡诌的比喻。她正在彻底搜寻各家店铺,为吉姆买礼物。

       ⑪她终于找到了,那准是专为吉姆特制的,决非为别人。她找遍了各家商店,哪儿也没有这样的东西,一条朴素的白金表链,镂刻着花纹。正如一切优质东西那样,它只以货色论长短,不以装璜来炫耀。而且它正配得上那只金表。她一见这条表链,就知道一定属于吉姆所有。它就像吉姆本人,文静而有价值——这一形容对两者都恰如其份。她花去二十一美元买下了,匆匆赶回家,只剩下八角七分钱。金表匹配这条链子,无论在任何场合,吉姆都可以毫无愧色地看时间了。

       ⑫尽管这只表华丽珍贵,因为用的是旧皮带取代表链,他有时只偷偷地瞥上一眼。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