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    )

A、不抵抗方针 B、下令进行抗日 C、号召民众进行斗争 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抗日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护送4000余名官兵到朝鲜,17日返航,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决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速射炮军舰有12艘,倾其全都精华。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中午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l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扬威、超勇”二舰也受重创。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北洋舰对最终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对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同时,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其后,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丧。


材料三:1987年7月7日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7年7月7 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开幕式有20OO人参加。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只和平鸽飞上蓝天。2007年7月7日,抗战馆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攻击。蒋介石曾密电张学良:“生养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以上事实说明,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决定的对日方针就是,不抵抗,而幻想依靠国联的力量压迫日本从东北撤兵。

材料二: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抛开个人生死和毁誉,毅然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南京政府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国内时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和平代替了内战,团结代替了分裂,出现了全民抗日的新局面。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发生“七七事变”,驻卢沟桥与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材料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远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利用灵活战术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打击日军,并且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的胜利。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返回首页

试题篮